校笺

《老子》35_01_校笺_08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道不可執,此言執者,谓守道者如手之執物,不可失也。道本无象,此言象者,以万象皆由是而兆见,故曰‘大象’也。圣人能執道不失,则天下皆心往而诚歸之,非圣人有招来天下之心也。...
01035

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田獵’,《永乐大典》本作‘畋’,《道藏》本作‘田’。‘田’假借为‘畋’,《说文》段注‘田即畋字’。《易经·师》‘田有禽’;《周礼·田仆》‘以田、以鄙’,注‘獵也’。”
0405
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7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按:《释文》云:‘河上本一作朘’,又引《说文》‘朘,赤子阴也;’《说文》无‘朘’字,据此,则唐本有之。《玉篇》亦云:‘朘,赤子阴也;’即本《说文》之义,是《说文》本收‘...
0435
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09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弼注曰:‘上承天命,下绥百姓。’成疏曰:‘上合天道,下化黎元’,是王、成‘人’皆作‘民’。成疏曰:‘天,自然也;式,法也;莫若,犹莫过也。言上合天道,下化黎元者,无过...
0285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蔽’,必世反。王云:‘覆盖也。’钟‘婢世反’,梁武同也。”
0265
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作‘百姓皆謂我自然’。”
0495
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2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因成循故,无所造作。不预设备,除烦省事也。深思远虑,味道意也。”
0475
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认为,世人所谓“唯”和“訶”即是與非、美與恶(丑)都是相对的,而不是绝对的。这种相对的价值判断,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,也在不断变换。在前代认为是“是”,后代可...
0365
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熙熙’与《庄子·马蹄篇》‘含哺而熙’,《列子·杨朱篇》‘熙熙然以俟死’之‘熙’字义同。‘熙熙’即‘嘻嘻’,《书钞》一五引《庄子》‘熙’作‘嘻’,《初学记》九、《事文类...
0335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本作“若”,乙本作“若”,通行本作“若昏”。“”,当为“圈”字的异构。“圈”(hūn呼昆切),上古晓母文部【xuen】,守门者,多以受刑者充当。《说文·门部》:“閽,常以昏...
0395
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6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’,‘伯’下一有‘人’字。”
0385

《老子》23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傅奕本句前有“從事於得者”,两处“德”字作“得”,谓“從事於得者,得者同於得”。顾欢本作“同於德者,德亦得之”。想尔本、景龙本、馆本、遂州...
0555
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16_明太祖

明太祖云:“持身之道如是,凡君子举事,必先以身為重,然后度所行之事,可全身立名者,方乃施之。所以下‘重、静、輕、躁’四字,乃云不欲胡為輕发,亦不许犹豫也。終日行者,行道心也;不離輜...
0405
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15_高明

高明云:“甲、乙本‘萬乘之王’,今本皆作‘萬乘之主’。‘王’与‘主’二字涵义不同。但是,此当从甲、乙本作‘王’字为是,今本作‘主’字者,乃由后人误改。兹举三证如下:其一,战国时代文...
0325
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故不欲□□若玉,硌□□□”,“不欲”后损掩“禄禄”二字,“硌”后损掩“硌若石”三字。帛书《老子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硌(luò),左旁残,仅存上划,据乙本释。”帛书...
0485

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09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前明有识,此举无情者,以气聚散为荣枯,有识者,以道存亡为生死。草木生則柔脆,死則堅强,則知人之为堅强之行者,是入死之徒。为柔弱之行者,是出生之类。”
0425
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為天下蹊’,各本作‘谿’。”
0415
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本作'言云'义足。其句中'言'为名词,作'话'讲,'云'为动词,作'说'讲,故可知'言'、'云'义不重也,'云'当不为衍字。朱谦之说非是。
0505
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故人□□□,夕議而教人”,“夕”为“亦”的假借(二字皆为铎部字,属叠韵通假),损掩三字为“之所教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全损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。傅奕本无...
0305
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9_古棣

古棣云:“按:《老子》用古字‘斆’,后世‘斆’字废弃,其義淹没,一种传本写作‘教’,一种传本写作‘學’。‘斆,學半’,一语出自古文《尚书·兑命》。古文《尚书》公认为晋人伪作,但‘斆...
0425
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故能長久’,王氏《萃编》引邢州本与此同,易州石柱及河上、王弼作‘長生’,非也。”
0305
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功成名遂身退’,(龙兴观)碑本作‘名成功遂身退’。王弼作‘功遂身退’。又‘名’作‘事’。”
0505

《老子》54_09_校笺_09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奚’、‘何’通用,兹从众。乙本作‘天下之然兹’,‘兹’字显然是‘哉’的音讹。此句以有‘之’、‘哉’为是。”
0415
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1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祥’,当读为痒,同声系,古通用。《尔雅·释诂》:‘痒,病也。’《诗经·正月》:‘忧以痒’,毛传《桑柔》:‘稼穑卒痒’,郑笺并同。益生者,以五色养目,以五音养耳,以五味养...
0585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09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范‘邦’字同此。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荀子·正名篇》杨注、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高注、《文选·关中诗》注、《后汉书·杜笃传》引并作‘國’。易州及《后汉书·翟酺传》...
0335
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09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故貴以身為天下者,不轻身以徇物也;愛以身為天下者,不危身以掇患也。‘託’,付也。‘寄’,寓也。先不轻身以徇物,則可以付天下於自然,而各安其安。能不危身以掇患,然后可以寓...
0285

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是以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‘以’并作‘謂’。‘早復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‘復’并作‘服`。”
0495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7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阴为牝,阳为牡。牝主静,牡主动。阳气动,阴气静。以阳交阴,而阴常勝者,阴静也。词“大邦(或大國)”直接跟在动词“取”后,以施事宾语的形式出现。所以,像严遵本、宋刊河上公...
0265

《老子》63_02_校笺_03_奚侗

奚侗云:“‘大小多少’句,谊不可说,疑上下或有捝简。”
0295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其脆’,陆‘脆’七岁切,李‘危也’,谓‘嗜欲未坚,如物危脆’。‘易泮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陈并作‘破’。”
027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