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呵其若楃”,“沌”字损掩,“兮”时译為“呵”,“樸”假作“楃”(上古二字皆属屋部);乙本作“沌呵亓若樸”,“兮”亦时译為“呵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。河上公本、葛玄序...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此‘公’、‘王’、‘天’三字,皆用作实字。二十五章:‘故道大,天大,地大,王亦大;’与此文例相似,可证。此文‘公’、‘王’即四十二章之‘王公’;或先言‘公’,或先言‘王...
《老子》63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□□□,□□必多難”,前句损掩七个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“夫輕諾者必寡信”;后句损掩“多易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作“夫輕若□□信,多易必多...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08_王昶
王昶云:“邢州作‘莽其未央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“而春登臺”,“而”,今通行本多作“如”,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七:“而,猶若也。若與如古同声,故而训为如,又训为若。”《周易·明夷》“君子以莅衆,用晦而明”,虞翻注:“而,...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18_王弼
又,王弼注云:“‘沌沌兮’,无所别析,不可为名;‘俗人昭昭’,耀其光也。”释德清云:“然我无知无我,岂真愚人之心也哉?但只浑浑沌沌,不與物辨,如此而已。故‘俗人昭昭’。‘昭昭’,谓...
《老子》20_17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引成疏经文:‘衆人皆有以,我獨頑似鄙;’是成本无‘而’字。王注:‘故曰頑且鄙也。’则王本‘似’作‘且’。‘且’與‘目’(古‘以’字)形近而误。‘以’、‘似’古通...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河上作‘處其厚不居其薄,處其實不居其華’。”(按:指宋刊河上公本)毕沅云:“王符《潛夫论·释难》作‘不居其薄’,与王弼本同。朱穆《崇厚论》引上二句作‘處’,下二句作‘居...
《老子》39_03_校笺_04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无‘萬物得一以生’与下文‘萬物无以生將恐滅’二句对文;王弼、河上公及世传诸本皆有此二句。此乃本章经文之一大差异,其中必有一误。河上公本‘其致之’三字之注文云:...
《老子》41_01_校笺_0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法京敦乙本作‘懃能行’,罗卷同此石(景龙碑),与武内本异。范本作‘懃’,注云‘古本’。按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一引古《老子》作‘懃’(零)。”
《老子》77_08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功成而不居’,一作‘功成不處’。”
《老子》29_03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為者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‘者’作‘故’,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赵孟頫本下‘已’字作‘矣’,安素轩石刻本皆作‘已’。”按:元延祐三年赵松雪书《道德经》石刻(今存北京西便门外白云观)皆作“已”,谓“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;皆知善之為善...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07_毕沅
毕沅云:“陆德明曰:‘谷,河上本作浴’。后汉陈相边韶建老子碑《铭》引亦作‘浴’。”
《老子》49_11_校笺_05_高亨
高亨云:“龙兴观碑唐写本残卷作‘核’。按:‘孩’,借为‘閡’。《说文》:‘閡,外闭也;’《汉书·律历志》‘閡藏万物’,颜注引晋灼曰:‘外闭曰閡。’聖人皆孩之者,言圣人皆闭百姓之耳目...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08_奚侗
奚侗云:“‘亭之,毒之’,谓安之定之也。《说文》:‘亭,民所安定也。’引申有安定谊。《文选》谢灵运《初去郡诗》注引《仓颉篇》:‘亭,定也。’《广雅·释诂》:‘毒,安也。’他本‘亭’...
《老子》55_07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河上注曰:‘人能知道之常行,则日以明达于玄妙也。’是河上亦作‘日明’。··.·‘日’为‘曰’误。”
《老子》55_10_校笺_04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《内经》卷一王冰注引作‘不道早亡’。”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应元、张之象、二赵、吴、臧疏‘多’上有‘民’字,是。易州、磻溪、彭、寇、白上有‘人’字···‘昏’,宋河上、馆本、臧疏、赵写、集唐及《治要》引作‘昏’。按:‘滋’当为...
《老子》58_04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按:易州‘孰’作‘熟’。‘極’,尽也。··福依于禍,禍隐于福,而谁能知禍福之穷尽乎?”
《老子》16_01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“至”、“致”通,但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至”。河上公注:“‘至虚極’,得道之人,捐情去欲,五内清静,至於虚極。”河上公本经文及注文皆作“至”,正与帛书本合。“督”,察视之义。...
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1_校勘
此两语,帛书甲本同,《甲本释文》校“”作“妄”;乙本作“芒作,凶”,“”作“芒”,《乙本释文》校“芒”为“妄”。今从帛书甲本。宋刊河上公本作“萎作,凶”,“萎”当为“妄”之误。景龙...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12_陈柱
陈柱说:“太平之世,安有忠臣;安乐之家,岂有孝子。然则睹忠臣之可贵,必其國家之昏亂矣;睹孝子之可贵,必其家之不和矣。然则知仁義之可贵,则天下必不仁義者矣;是犹鱼知水之可贵,则必已有...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顾本成疏:‘顺意为美,逆心为惡;’是成作‘美’。二章:‘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惡已。’彼此并‘美’、‘惡’对言。傅本‘善’作‘美’,应从之。此文‘阿’、‘何’、‘惡’、...
《老子》20_12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范‘愚’上有‘獨’字,各本并无。譣弼注曰:‘绝愚之人,心无所别析,意无所好欲,犹然其情不可睹,我颓然若此也。’则王亦无‘獨’字。无者是也。盖涉上句而衍。馆本‘愚’作‘...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顾、彭、傅、范、高、赵、楼正诸本均有‘夫’字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及《群书治要》引均作‘慈,故能勇”。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正’作‘直’。”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14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此言人君去健羡,绌聪明,清虚自守,卑弱自持,而自处于不争之地,是以天下之人,皆莫能與之争也。”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8_顾本王
顾本王注云:“山泽相通,爲於飄風;阴气喷击,作於驟雨。阴阳失节,则惊風驟雨。人失中和,則為暴疾,残身丧实,不可常行。惊暴非恒,自然难久。故曰‘不終朝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《韵会》云:“泊,音薄。”二字可假借。帛书乙本“薄”即借为“泊”,此证马叙伦说之确。薄,浅薄,不足。“亂之首”,祸亂之开端。“亂”指“世亂”。河上公注:“禮废本治末,忠信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