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10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自古聖人体此道而行乎事物之间,其所以全美尽善;而人不知為美善者,盖事物莫不自然各有当行之路,故聖人循其自然之理,行而中节,不自矜伐,以為美善也。傥矜之以為美,伐之以為善...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范、易州、罗卷‘王侯’同此,各本作‘侯王’。王弼注四十二章曰:‘百姓有心,异国殊风,而得一者王侯主焉;’是王弼亦作‘王侯’。伦谓汉人称‘诸侯王’,盖本之古。《老子》...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王注:‘载,犹处也。’《楚辞·远游》:‘載營魄而登霞兮;’王注:‘抱我灵魂而上升也。’營魄曰处,义甚迂曲;若曰抱我灵魂,则与‘抱一’相突。二诂皆非。‘載’为‘哉’字...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08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此数句言人主多欲,修其宫庭,美其服饰,以致田野荒蕪,倉廪空虚,而国家倾覆随之,此由违乎无为之道而然也。末句加重语气,以痛伤之。或疑‘非道也哉’四字为衍文,非是。”
《老子》35_03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樂’,音岳。‘餌’,而志反。‘過’,古卧反。”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12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此句甲、乙本皆作‘故貴為身於為天下’,其义与《老子》‘以身為大患’不合。通行本作‘故貴以身為天下’,傅奕本、河上公本皆作‘貴以身為天下者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则作‘貴以...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无“孰能”二字,作“安以動之,徐生”,同上句“濁而静之,徐清”一律。“安以動之,徐生”,谓:安静的东西使它运動起来,慢慢就会产生变化。陈鼓应说:“在长久沉静安定...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12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能含容应物,乃公正无私,无私则天下歸往,是謂王矣。”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08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‘叔仲带窃其拱璧。’杜注:‘拱璧,公大璧。’《玉篇》:‘珙,大璧也。’‘拱璧’即‘珙璧’。王注谓为‘拱抱寶璧’,非是。”
《老子》63_06_校笺_05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此言凡輕於许諾者,视事太易,必難践言;凡视事太易者,未曾慎思,终必自困也。”
《老子》64_15_校笺_03_魏源
魏源云:“‘以恃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’,‘恃’,诸本作‘輔’,此从《韩非子》。‘恃’,待也。待其自然而不敢以有為造作之,所谓‘无為自化,清静自正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1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英伦作‘忽若晦’,广明、景福、室町三本作‘忽兮其若海’。按:王、范本作‘澹’字是也。王羲之本亦作‘澹’,景龙碑本误作‘淡’。《说文》:‘澹,水摇也,从水詹声;’与‘淡’...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7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‘夫唯····’句,据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人物志·释争篇》皆作‘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’,多‘天下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帛书本。傅奕本“希”作“稀”。其他诸本皆同帛书甲、乙本。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13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言不善之人,司殺自殺,人君用势得執殺而便殺之,是代司殺者殺人,不得天理,犹如拙夫代大匠斫木矣。大匠斫木,动合方圆;拙夫代之,必失绳缠,惡得不损其材而傷其手乎?”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08_张煦
张煦云:“葛作‘孰能以有餘奉天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10_节解
节解云:“‘復歸於樸’,谓守自然也。”
《老子》45_02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作‘大盈若沖’。《文选·魏都赋》注作‘大满若沖’。”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05_高亨
高亨云:“刘说是也。《尔雅·释言》:‘孔,甚也。’孔训甚,则好亦可训甚。《吕氏春秋·精谕篇》:‘夫子之欲见温雪伯子,好矣。’好者甚也。今俗謂甚大曰好大,甚长曰好长,甚远曰好远,甚快...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8_明太祖
明太祖云:“此言兵凶事也,左乃生气之方,故君子居左,以其生气也。右乃属金,金主殺伐,故用兵居右是也。”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二语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张嗣成本“所”误作“守”,謂“不失其守者,久”。邢玄本“者”作“其”,无“也”,謂“不失其所,其久”。赵孟頫本无“者”字,无“也”字,作“不...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08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敦煌三本均无‘兮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10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英伦、广明、景福诸本作‘愛養’,敦煌本作‘衣被’。又景龙、敦煌、广明三本均无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6_俞樾
俞樾云:“按:‘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’,‘全’字之义未详,王注曰‘作,长也,无物以损其身,故能全长也’;说殊未安。河上公本‘全’作‘峻’,而其注曰:‘赤子未知男女之合会,而陰作怒者,...
《老子》64_09_校笺_03_高明
高明云:“今从汉帛书观察,甲、乙本此节经文虽有残损,但此四句经文俱在,纯属《老子》旧文无疑,奚氏之说非是。”水海按:高说是。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《释文》出‘若亨’,则王本作‘若亨’,当据改正。《释文》谓河上公作‘饗’,则陆见河本作‘饗’。按:‘衆人’与‘我’对言,前指俗君,后指圣人也。河上注:‘熙熙,淫放多情...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稽式’,‘稽’,古兮反,严、河上作‘楷式’。”
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作“民”而不作“人”,帛书乙本、严遵本、河上公本等汉代人本和傅奕本、范应元本等古本即作“民”。从帛书本和汉代人本考察,《老子》“有車舟……而用之”几句俱全,马氏...
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4_陶鸿庆
陶鸿庆云:“按:俞氏据河上注知经文两‘言’字,皆当作‘者’,与下文一律者也。今按王注云:‘实在质也,本在朴也;’但释‘信’与‘美’之义,而不及‘言’,以其所见本亦作‘者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81_06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天之道’,一无‘之’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