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41_04_校笺_03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不為下士所笑,不足以名為道。”
《老子》27_05_校笺_05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上句及此句同此(王弼本),足证范本之误。按:《说文》:‘繩,索也;’‘約,缠束也。’是二者皆用以为束之物也。”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輸’,各本并作‘渝’。然据范说,则古本上句作‘輸’,不应此复作‘輸’。纪谓‘渝’一作‘媮’,亦与此本上句重。似作‘渝’者是。”又云:“《说文》‘渝,变污也。’古书多用...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作“□亓白,守亓辱,為天下浴”,损掩“知”字,两处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皆已勘校。今从甲本。今诸通行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“日”作“榮”,“浴”作“...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1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景龙本‘朴’,本或作‘璞’。《玉篇》引《老子》曰:‘璞散則為器。’《文选·演连珠》注引《尸子》曰:‘郑人谓玉未理之者為璞。’”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、彭有‘者’字。寇作‘為之兵争’。各本无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道沖,而用之又不盈’,‘沖’,虚也,和也。谓此道虚通而用之又不盈,以其无形也。苏曰:‘夫道沖,然至无耳,然以之适众有,虽天地之大,山川之广,无所不偏,以其无形,故似不...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“故能長生”是。下文“不以其无私與?故能成其私”,以之为例,则此处应作“長生”,不应作“長久”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说天地長生久寿,以喻教人也。天地所以独長且...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10_高亨
高亨云:“‘天下莫能臣’,‘臣’下王本原有‘也’字。河上本、傅本皆无。今据删。按:‘也’字衍文,以‘臣’、‘賓’均为韵知之。”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无(‘以’前之)‘可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14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经文相同,与今本之主要差别是:首句‘此三言也’,今本多作‘此三者’,或谓‘三者’。所谓‘三言’,系指前述之‘聖智’、‘仁義’、‘巧利’而言。虽说‘三言’、‘三...
《老子》81_03_校笺_06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‘善者不多,多者不善’。以上两句甲本缺字,乙本作‘善者不多,多者不善’,河上公本、通行本作‘善者不辯,辯者不善’,傅奕本作‘善言不辯,辯言不善’。傅本与河上公本、通行本...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不争’,‘争’,李:平声。‘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’,叶作‘是以天下莫能争’。”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崇’作‘終’。”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14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甲本、乙本与今本勘校有两处差异:今本‘榮觀’二字,甲、乙皆作‘環官’;今本‘超然’二字,甲、乙本皆作‘昭若’。···‘榮觀’、‘環官’究竟有何关系?哪个為是?按:‘榮...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10_高亨
高亨云:“‘建言’,殆《老子》所称书名也。《庄子·人间世篇》引《法言》,《鹖冠子·天权篇》引《逸言》,《鬼谷子·谋篇》引《阴言》,《汉书·艺文志》有《谰言》(班固自注:不知作者),...
《老子》41_11_校笺_02_顾广圻
顾广圻云:“‘大音希聲’,傅本‘希’作‘稀’,按:同字也。”
《老子》77_08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功成不居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‘居’作‘處(简作处)’。”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07_魏锡曾
魏锡曾云:“御注作‘公王以為稱’,‘公王’误倒。”按唐玄宗疏云:“人之所恶,而王公以为名者,谦之志也。王公为风化之主,存亡所系,天下具瞻,若不崇尚谦柔,以安社稷,则物所不归。”似唐...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16_高明
高明云:“综合分析世传本之句型,基本上可划分为两类:一类下句无‘義’字,如王弼本‘人之所教,我亦教人(当为之,高写误)’;另一类如诸唐本作‘人之所教,亦我義教之’,句中多一‘義’字...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知常本两‘已’字作‘矣’。安素轩石刻本皆作‘已’。”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05_王昶
王昶云:“邢州作‘多聞數窮’。”
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6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是以聖人效天地之覆载,必均养而无私,故推先與人,百姓欣赖,为下所仰,故身先也。不自矜贵,而外薄其身,天下归仁,则无畏害,故身存也。”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15_陈景元
陈景元云:“‘天門’者,自然之門也。自然生太极,太极生天地,天地生阴阳,阴阳生万物,(万物)死,万物生死由之而往来,故谓之‘天門’。‘開’谓散施,‘闔’谓歙敛。開则生成,闔则衰灭。...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12_古棣
古棣云:“‘故常无欲’四字确不应有。‘衣被萬物而不為主,可名於小矣,萬物歸焉而不知主,可名於大矣’,两句相对為文,整齐对应,加‘故常无欲’,有乖老子文风。而且,这里跟‘无欲’、‘有...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4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三十八章曰:‘是以大丈夫处其厚,不居其薄;处其实,不居其华。故去彼取此。’七十二章曰:‘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见,自爱不自贵。故去彼取此。’并与此文同例。皆复申前文,似后人...
《老子》55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含德之厚,比於赤子’,司马‘厚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作‘終日號而不嗄’。彭耜曰:‘古本无嗌字,嗌不嗄,《庄子》之文,后人溷于《老子》,所不取。’按:《谷神子》、李约皆有‘嗌’字,即耜所云相沿之误也。‘嗄’本又作‘...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7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‘滋兮其若谷’,‘’,通行本作‘廣’,或作‘曠’。按此字当是从水,莊声。窃疑是‘涵’或‘涵’之借字。谷罕能言‘廣’或‘曠’。”
《老子》59_06_校笺_02_张煦
张煦云:“赵不重‘有國’二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