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‘民’,王弼作‘人’,改‘民’为‘人’,皆唐本也。”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10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'司,主也。徹,迹也。言上德之人主,意妙契不執名,言无德之君犹滞筌蹄,未能洞遣迹,既不泯,故言司徹也。'俞樾云:'按:古字'徹'与'轍'通。二十七章'善行无轍迹'。《释文》作'徹...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11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‘人主者,以天下之目视,以天下之耳听,以天下之智虑,以天下之力争。’盖即‘不出户,知天下’之古义。”
《老子》31_12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白、张之象作‘之衆’。成疏曰:‘殺谓敌人,衆谓士卒。’疑成亦作‘之衆’。各本及《治要》引同此(‘殺人衆多’)。”
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8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人多以听声為聪,而鲜能反听于无声之声,可谓聾也。” 又,高明云:“甲、乙本语序与今本不同,除第一句同作‘五色使人目盲’之外,甲、乙本第二句‘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’,相当于...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燕處’,王弼、傅奕本作‘宴處’。”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13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以虚静恬淡自牧,忘乎貴爱,此身之心,其累身大患之事,安肯為之也哉?”
《老子》71_02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知不知,尚矣;不知知,病矣”,盖《老子》原本如此。《吕氏春秋·别类篇》前二句作“知不知,上矣”,“尚”、“上”古通。可知《吕氏春秋》同帛书本,《老子》原本并无第...
《老子》24_02_校笺_04_魏锡曾
魏锡曾云:“御注‘見’下有‘者’字,下三句无。”水海按:魏氏所谓“下三句无”,指“自見者不明”句下的“自是者不彰,自伐者无功,自矜者不長”三句无“者”字,御注则作“自是不彰···”...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1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傅、范古本并作‘如之何’,‘之’字疑衍。‘奈何’乃注文,强本成疏‘如何,奈何也’,可证。”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翕之’,河上作‘噏之’;王弼作‘偏之’;简文作‘歙之’,又作‘給’。‘必故’,各本作‘必固’,下三句皆然。”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8_高明
高明云:'帛书甲、乙本'受國之訽','訽'字别体'詬',段玉裁《说文注》云:'謑,謑詬,耻也。'世传本皆作'受國之垢',《说文》:'垢,浊也。''詬'、'垢'二字在此皆通。蒋锡昌云:凡《老子》书中...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14_周绍贤
周绍贤云:“超然不群而不立异以為高,故能與众人和光同尘相处,似乎舆俗同流;然而水性本清,若濁,并非真濁。”
《老子》59_06_校笺_06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既为帝王、國主,慈有苍生,视物如子,故云‘之母’。德行虽高,功成不处,无为虚淡,故可長久矣。”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,今从帛书本。傅奕本“恒”作“常”,谓“常知此两者,亦稽式也”。李道纯本无“恒”字和“知”字,“稽”作“楷”,无“也”字,谓“此两者,亦楷式”。遂州本无“...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柰卷作‘若肖,久矣,久其細也’。按作‘小’义通,《说文》:‘小,物之微也;’与‘肖’为韵。《说文声类》:‘小’、‘肖’皆宵部小声。”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12_苏辙
苏辙云:“民安于政,常乐生畏死。”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6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常德不散,即是全和。全和之人,少私寡欲,泊然未兆,乃如婴兒,故云‘復歸於婴兒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5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东征赋》注引‘我无為而民自化,我无事而民自富’;《西京赋》注引‘我好静而民自正,我无欲而民自朴’。《御览》六二四及六五九亦并以‘我好静而民自正’句,置于‘我无事而民自...
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仍无敵’,王弼作‘扔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王弼本、张之象刊王弼本注云:“用战犹行无行,攘无臂,執无兵,扔无敵也。”则此二本作“扔”。而道藏集注本引王弼注“扔”则作“仍”。
《老子》49_09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苏、葛、赵作‘為天下渾其心’。”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张嗣成、吴作‘无象之象’。各本及韩非《韩非子·解老》、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徐锴《说文解字系传》引同此(指傅奕本)。馆本、罗卷无‘謂’字。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无‘是謂无...
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俞、陶之说非也。《文心雕龙·情采篇》曰:‘老子疾伪,故称美言不信;’是刘勰所见《老子》本作‘言’字。河上于此句注云:‘滋美之言者,孳孳华词。不信者,饰伪多空虚也。’又,...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,皆同帛书乙本。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《考工记》‘无、有’用為二名,‘无’指車轂内外空间而言,‘有’指車轂而言。有車轂而无空间,固不能利转;有空间而无車轂,亦不能利转。《老子》此‘无’,与《考工记》谊同;但...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1_高亨
高亨云:“‘是以’二字衍文,盖后人所加。”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17_吕惠卿
吕惠卿云:'天下之物,唯水为能。因物之曲直方圆而从之,则是柔弱莫过於水者也。而流大物,转大石,穿突陵谷,浮载大地,唯水为能,则是攻堅强者无以先之也。'
《老子》31_10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、白、罗卷、臧疏‘故’字同此,各本无。《治要》引两‘尚’字作‘上’。罗卷‘凶’作‘喪’。”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想尔本、敦煌丙本、成玄英本“門”作“地”,“啓(简作启)”作“開(简作开)”,“能”作“而”,无“乎”字,谓“天地開闔,而為雌”。敦煌...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猫’,别体字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