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49_06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字当作“得”,“德”为后人以假借更易之。此言“民之信与不信,聖人一律待之以信,而任其自化,则其结果皆得信也。”(蒋锡昌注语)
《老子》50_03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避讳说非是,河上公本、王弼本已作“人”,而不作“民”字。笔者认为,《老子》古本作“民”而不作“人”,《韩非子·解老》和严遵本作“民”正与帛书甲、乙本相合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等...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11_刘骥
刘骥云:“金玉满堂,累于物也。累于物,则欲之者多,故莫之能守。”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8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今本作‘埏’,《释文》出‘挻’字,知王本作‘挻’,今据改。御注本同。景龙碑、敦煌丙本作‘埏’。”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河上公注为“日祥”(日以长大)、成玄英疏为“多祥”(多贪世利)皆为误解。李道纯不解“祥”义,以“不祥”改训“祥”,更是误甚。他如:训“祥”为“妖祥”、“眚祥”、“祥痒”、“...
《老子》37_05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‘靖’,各本作‘静’。宋河上、张之象‘正’作‘定’。譣河上注曰:‘能如是者,天下將自正定也。’(藏疏本引‘定’上有‘安’字)。是河上作‘正’。”
《老子》14_07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昧’,暗也,言道在上非明,在下非暗。”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9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旧注皆以‘烹小鮮’为‘烹小鱼’,然义颇难解。《道德指归·论治大国篇》曰:‘是以明王之治大國也,若亨小澌。’亨,通也;‘澌’者,《说文》云‘水索也’。水索谓水将尽。亨小澌...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5_劳健
劳健云:“‘知常容,容乃公’,以容、公二字为韵。‘天乃道,道乃久’,以道、久二字为韵。独‘公乃王,王乃天’二句韵相远。‘王’字义本可疑,王弼注此两句云:‘荡然公平,则乃至于无所不周...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3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夫人君者,有道则國存,无德则人散。故处大國者,当下流开纳,令天下之人交会而至,则能全其大,故曰下流天下之交。‘天下之交’,迭出前文,所以结下流之义也。”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三语,帛书甲本如此;帛书乙本作“□立天子,置三鄉,雖有□□璧以先四馬”,损掩“故”和“共之”三字,“卿”假借为“鄉”(两字上古皆为阳部,可叠韵通假)。今从甲本。其他诸本“三卿”皆...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5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王无‘也’字,是。‘多知故’当连读。古称‘巧伪’為‘故’,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‘偶智故,曲巧伪诈’,是其证。”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跂’,去智切,举踵也。‘跨’,枯化切,越也。立而跂欲高于人也,然岂可久立邪?行而跨欲越于人也,然岂可久行邪?跂也跨也,以譬人之好高争先,所立所行不正,不可以长久也。”
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10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以傅本相校,可知此文有窜乱,疑当作‘是謂執无兵,行无行,攘无臂,扔无敵’。厥证有三:‘兵’、‘行’為韵,‘臂’、‘敵’為韵,其证一也。‘執无兵’者,有兵而无所用也。《...
《老子》23_04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上不’,各本作‘尚不’。‘於人’,各本句末有‘乎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9_14_校笺_09_宋徽宗
宋徽宗云:“賤者,貴之所恃以为固;下者,高之所自起。世之人睹其末,而圣人探其本,世之人见其成,而圣人察其微,故常得一也。孤、寡、不穀,名之賤者也,而侯王以為稱,知所本而已。侯王所以...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'易州、馆本、卷子成疏无'而'字。伦按:'契'当作'契',《说文》曰:'刻木也。'今通用'契'。'
《老子》01_01_校笺_03_水海
水海按:俞说非。《老子》原本作“恒”而不作“常”,绝非“上”义也。又,“恒”为《老子》书中所用楚语,其义为“大”。扬雄《方言》卷二云:“恒,言既广又大也。荆(楚)、扬之间凡言广大者...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4_纪昀
纪昀云:“《永乐大典》‘器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14_高明
高明云:“王弼注云:‘為大於其细,图难於其易。’此采《老子》第六十三章文。按至道无為,但无术者常為无為下功夫、动脑筋,故所求而弗得。此因其意不忘於所求,尽虑而谋,反被其制,故老子谓...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不拔’,皮八反,顾云‘私’。”
《老子》13_07_校笺_08_成玄英
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此答前问也。执著我身,不能忘遣,為身愁毒,即為大患。故知貴我身者与貴患不殊也。”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則可以託天下矣’,古本。一本作‘若可寄天下’。按:《庄子·在宥篇》作‘則可以託天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56_07_校笺_09_吕惠卿
吕惠卿云:“不就利,不违害,故不可得而利,不可得而害。”
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王能天,天能道’,邢州本作‘生能天,天能道’。”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出’,古本下有‘焉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4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语,帛书甲、乙本皆损,《甲、乙本释文》分别校为“其微也,易散也”和“其微也易散”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本。李约本“其微”前有“故”字,作“故其微易散”。他本皆无两“也”字,作“其微...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窈冥,中有精’,顾欢与此同。御注作‘窈兮冥,其中有精’。河上、王弼作‘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’。”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“舍”(shě),后来写作“捨”,是“捨”的古字。《广韵·马韵》谓:“舍”,同“捨”。《易经·贲》云:“舍车而徒。”《经典释文》谓:“舍,音捨。”《尚书·汤誓》云:“舍我穑事...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09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作‘以戰則勝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