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10_陈奇猷

陈奇猷云:“此文此义,盖谓饰巧诈则知用锦繡文采以欺诈他人。以服饰言,则衣锦繡。”
0538
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12_苏辙

苏辙云:“未尝與之而遽奪,则势有所不极,理有所不足。势不极则取之难,理不足则物不服。然此极於用智也,與管仲孙武何异?”
05313
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07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四句‘有’字上,帛书甲本皆有‘案’字,乙本则作‘安’,皆语词。今本无之,不害意也。”
05313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范谓王同古本,则范见王本作‘或彊或剉,或培或墮’。然陆于《释文》出‘羸’、‘挫’、‘隳’三字,则今王本固即陆见之本。窃以為此文当仍以陆本為正,因以时代而言,陆在范前...
05215
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取强’,古本下有‘焉’。”
05211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10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‘无事’,无所事,即无為也。因言取天下者,亦止是无為,盖德盛而自归之,必用智力而有作為之事,何足以取天下哉?”
0527

《老子》08_05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政善治’,臧疏、易州并同此,馆本作‘正’。”又云:“‘事善能’,馆本作‘事能’。”
05215
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‘當’作‘故’。”
05211
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6_陶绍学

陶绍学云:“王注:‘无以易其身,故曰貴也;如此,乃可以託天下也。无物可以损其身,故曰愛也;如此,乃可以寄天下也。’是王本亦上句作‘託’,下句作‘寄’。”
0526
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18_吴澄

吴澄注:“豫、猶,皆兽名。豫,象属。猶,犬子也。象能前知,其行迟疑。犬先人行,寻又回顾,故迟回不进,謂之猶豫。···貴,宝重也。宝重其言,不肯轻易出口,如犬行之迟疑退缩。盖聖人不言...
0528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智惠出’,王弼作‘智慧’,或作‘慧知’,非。”水海按:《宋张太守汇刻道德真经集注》本中王弼注出“智惠”二字,浙江书局刻明华亭张之象本王弼注出“智慧”二字,中华民国九年...
05212

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全损,《甲、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《甲、乙本释文》本。敦煌庚本无两“也”字,作“為之於其未有,治之於其未亂”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於”作“乎”,无两“也”字,谓“...
05215

《老子》64_08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馆本作‘百仞之高,起於足下’。卷子成疏‘千里’作‘百刃’,上有‘而’字。成疏曰:‘河上作千里,此言百仞(依臧疏本,卷子本无)。夫陟百仞之高岑,发自初步。’是成‘千里...
0526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高明之说甚是。“希”,罕,少、寡。《尔雅·释诂》:“希,罕也。”《集韵·微韵》:“希,寡也。”《论语·公冶长篇》“不念旧恶,怨是用希”,皇侃义疏:“希,少也。”《文选·曹植...
0525
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07_俞樾

俞樾云:“‘故從事於道者,道者同於道’,按下‘道者’二字衍文也。本作‘從事於道者同於道’,其下‘德者’、‘失者’,蒙上‘從事’之文而省,犹云‘從事於道者,同於道;從事於德者,同於德...
05210
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12_楼宇烈

楼宇烈云:“(张之象刊王弼本)‘焉’字,《道藏》本及《道藏集注》本均作‘也’。又,波多野太郎引一说:‘生下也上恐脱必有凶年四字。’”
0527

《老子》49_05_校笺_03_吴澄

吴澄云:“民之善、不善,信、不信;聖人不分其是非,皆以為善,以為信。不惟善者得善,信者得信;而不善者亦得善,不信者亦得信矣。‘得’谓民得此善,信而不失,盖不善、不信亦化而為善、信,...
0528

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15_古棣

古棣云:“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‘乾坤幾乎息矣;’《礼记·乐记》:‘知乐则幾於礼矣;’《庄子·渔父篇》:‘幾於不免矣;’《吕氏春秋·大乐篇》:‘则幾於知之矣。’此四句的‘幾於’也都是亟...
05212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8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居止安住之地,謂之所。人能得其所,如鱼得水,似鸟歸巢,动静合宜,身心快樂,此即是止于至善之地也。渐渐进修,可以同天地而不巧,岂非长久乎!”
0525

《老子》54_09_校笺_04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敦煌三本均作‘吾何以知天下之然?以此。’”
05211
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11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《老子》书称‘聖人’者凡三十许处,皆视為至高之人而无诋訾之语,此乃云‘絶聖’者,非自相矛盾也。《说文》:‘聖,通也。’是此‘聖’字之义。《诗经·凯风》:‘母氏聖善。’...
0525

《老子》21_06_校笺_05_于省吾

于省吾云:“按:自来皆读‘信’如字,遂不可解结。‘信’、‘申’古通。《考工记·轮人》:‘信其程帛书围;’疏:‘信,古之申字。’《礼记·儒行》:‘起居竟信其志;’疏:‘信读為申。’‘...
0527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寶而持之’,一作‘持而寳之’。‘寳’,一作‘保’。”
0528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正义引作‘孰能為此者?天地。’”
05215

《老子》38_01_校笺_03_梁启雄

梁启雄《韩子浅解》云:“德是人性以内的东西,得是从外界得来的东西。据下句‘言其神不淫于外’,和上句‘得者外也’,下‘德’字借為‘得’。”
0529
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雖有榮觀’,‘觀’,去声,一作‘館’。‘觀’,从游之所也。‘宴處超然’,‘宴’,安也。王弼同古本,河上公作‘燕’。君子终日行,不离輜重,雖有榮华之觀,亦安居而超然不顾...
0529
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09_俞樾

俞樾云:“‘善有果而已’,按:河上公本作‘善者果而已’,当从之。王注曰:‘果,犹济也,言善用師者,趣以济难而已矣;’是其所据本亦作‘善者’,故以‘善用師者’释之。今作‘善者’,以形...
05213
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7_水海

水海按:王、奚、许三家之说,皆本于河上公注。其说亦通,备参。
05215
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故園□□□”,损掩“而為一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“園”作“裙”。高明校“園”為“混”。不从。唐玄宗注本、白文本、苏辙本、李霖本、杜道坚本、庆阳本、磻溪本...
0525

《老子》37_05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自正”,正与《德篇》“我好静而民自正”(通行本为第五十七章)文义一律。“正”作“定”者,乃為近音假借耳。蒋锡昌云:“五十七章‘我好静而民自正’,与此文异谊...
05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