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“知”(zhì),后来写作“智”,智慧之谊。《集韵·寘韵》:“智,或作知。”徐灏《说文解字注笺·矢部》:“‘知’,智慧即知识之引申,故古只作‘知’。”《论语·里仁篇》:“里仁...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04_纪昀
纪昀云:“‘夫樂殺人者,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’,按:《永乐大典》本无‘夫’字、无‘則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07_俞樾
俞樾云:“按:唐景龙碑作‘以道作人主者’,乃古本也。河上公注曰:‘謂人主能以道自辅佐也;’则河上公亦是‘作’字。若曰‘以道佐人主’,则是人臣以道辅佐其主,何言人主以道自辅佐乎?因‘...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14_范应元
范应元注云:“欲乎不欲,常无為也;學乎不學,体自然也。‘復’音伏,反本之义。衆貴難得之貨,而轻至重之身,欲之胜也;尚有為之迹,而乖自然之道,學之过也。聖人则不然,欲乎不欲,而不貴難...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5_韩非子
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“爱子者慈于子,重生者慈于身,贵功者慈于事。慈母之于弱子也,务致其福,务致其福则事除其祸,事除其祸则思虑孰,思虑孰则得事理,得事理则必成功,必成功则其行之也不疑...
《老子》31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句末无“也”字。今从甲本。今通行本本句在“兵者,不祥之器也”之后。诸通行本皆无“故”字,无“也”字。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1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傅、范本,柰卷作‘王侯’,《群书治要》、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、《晋书·裴楷传》、《书抄》一四九引并作‘貞’,严遵、河上、顾欢··《玉篇》‘一’字下引均作‘正’,遂州本作...
《老子》81_03_校笺_08_水海
按:高明等人说是。“多”,谓多積也。此两句言:善良的人不多積(财货),多積(财货)的人不善良。因多積者心贪狠也,故言不善。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9_俞樾
俞樾云:“河上公本无‘乎’字,唐景龙碑亦无‘乎’字。然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老子》曰:‘載營魄抱一,能无離乎?專氣致柔,能如婴兒乎?’则古本固有‘乎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刘说是也。河上注曰:‘使民各有部曲什伯;’是河上‘民’字本在‘有’字上也。赵写同此(指傅本),惟无‘也’字。馆本、卷子成疏无‘也’字,馆本‘使’下无‘民’字。柰卷‘寡’...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或挫’,‘挫’作卧反,搦也;简文:在卧反;河上作‘载’。‘隳’,许规反,毁也。”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赵‘芻’作‘爹’。”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10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'司,主也。徹,迹也。言上德之人主,意妙契不執名,言无德之君犹滞筌蹄,未能洞遣迹,既不泯,故言司徹也。'俞樾云:'按:古字'徹'与'轍'通。二十七章'善行无轍迹'。《释文》作'徹...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07_毕沅
毕沅云:“王弼同河上公作‘輕則失臣’。”
《老子》71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不知不知,病矣”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病’字原用朱涂过。此句各本作‘不知知,病’,无下‘不’字。《唯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知而不知,尚矣;不知而知,病也’,义...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作‘奚’是也。《庄子·天下篇》、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谿’,此或后人以《老子》误字改之。‘谿’,《玉篇》:‘诘难切,与溪同。’《说文》:‘谿,山渎无所通者,从谷,奚声...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則莫知其極。莫知其極’,黄无下四字。”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吾何以知其然哉’,纂微、曹、达真、黄下并有‘以此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04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惵惵’,李:图协切。陆、王弼作‘歙歙’,许及切。一本作‘惵惵’。河上作‘惔’,简文作‘怵’。司马下有‘焉’字。‘歙歙’固无义,‘惵惵’亦无理。愚意‘惵惵’,当作‘惵惵’...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6_王昶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‘民’作‘人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13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(衆人)有为,动生情欲,熙熙逐境,役役终身,如馁夫之临享太牢,恣贪滋味,冶容之春臺登望,动生爱著。春臺所以为爱著者,谓其卉木滋荣,禽鸟鸣匹,阳和陶然,易淫荡也。”
《老子》41_01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勤而行之’,御注无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4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知足在心,心若知足,则无贪求,虽箪食瓢飲,傲然自足,可謂富矣。”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13_劳健
劳健云:“‘播’字番声,古音与‘糞’字类同。此句义当作‘播’,布种也。韩非释云‘糞灌’未安。……惟‘播’字与‘郊’字无由谐韵,疑‘播’下或夺一‘耰’字。如《孟子》‘今夫麰麦播种而耰...
《老子》39_05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其致之一也’,古本如此。”
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《庄子·寓言篇》引‘廣’作‘盛’。《史记·老子列传》‘君子盛德,容貌若愚’,此义。疑当从《庄子》作‘盛’,是故书。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引作‘大’。各本及《文选·竟陵王行状...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天地根’,古本《列子》并作‘天地之根’。”
《老子》03_08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无不為’,范本同此。磻溪作‘則无不治矣’。成疏曰:‘治,正也。’則成亦作‘无不治’。作‘治’者是也。此‘治’字应上文‘聖人之治’,自‘治’字改為‘為’字,读者复增‘為...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12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俞说是。二十二章云:‘敝則新。’‘敝’、‘新’并文,此‘蔽’当作‘敝’之证。又《文子·十(九)守篇》曰:‘是以蔽不新成。’《上仁篇》曰:‘不敢积藏者,自损弊不敢坚也。不...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以恬憺為上’,按:罗卷及《治要》引‘澹’并作‘惔’,各本作‘淡’,当从此。石田羊一郎以‘以恬憺為上’一句為衍文。按:‘恬’,《说文》作‘恼’,安也。‘故不美也’,按: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