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应从帛书甲本作“盈室”,作“满室”者,因避汉惠帝刘盈讳而改。因“盈”字改作“满”,于是又把“室”字改作“堂”。《说文》云:“室,实也。”徐锴《说文系传》云:“室,实也。室、...
《老子》56_02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古棣说是。又:“閇”字,则为“閉”的俗字。《广韵·屑韵》云:“閉,阖也,塞也,俗作閇。”赵孟頫本亦作“閇”(见北京市西便门外白云观赵孟頫书《道德经》石刻)。又:“塞其说(yu...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朱谦之说甚是。譣北京图书馆藏敦煌写本残卷等本无“天下”二字,正作“莫能與之争”,與帛书本合。今本作“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”者,則為后人据第六十六章文而衍增“天下”二字,当据帛书...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苏、吕、葛‘夷道’句在‘進道’句下。林、苏、葛‘纇’作‘類’。”
《老子》45_01_校笺_03_张煦
张煦云:“林‘缺’作‘’。‘敝’,苏、葛作‘弊’。”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“兮”,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楼正本等皆作此字,想尔本、景龙碑本、御注本、敦煌甲本、遂州碑本误删此字。武内义雄云“敦本此句作‘湛然常存’”,则武内敦甲本“兮”作...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5_俞樾
俞樾云:“按:‘常’乃‘當’字之误。河上公注曰:‘取,治也,治天下常當以无事;’疑河上原注作‘治天下當以无事’。后人因经文讹作‘常’,因于注文增入‘常’字耳。”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劳健说是也。或断为“道,常,无名”;或断为“道常无名樸”;或断为“道常无名,樸(‘樸’字后为句号)”;或断为“道常无名、樸”;或断为“道常,无名之樸”等,皆不合《老子》之旨...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05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‘夫’作‘天’,无‘亦’字;景福本‘夫’作‘天’,有‘亦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仅残存一“愛”字,余皆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文字则为“民活國,能毋以知乎?”帛书乙本“活”作“栝”,其他文字同此。《乙本释文》校“栝”为“活”,其校注云:“通行本作...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吕‘涖’作‘蒞’,各本作‘莅’。吕、林、苏、葛无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4_09_校笺_05_王弼
王弼云:“当以慎终除微,慎微除亂。而以施為治之,形名執之,反生事原,巧辟滋作,故敗失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3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沌’,本又作‘忳’,徒损反,又徒门反,简文音顿。‘俗人昭昭’,‘昭’章遥反,一本作‘照’。”
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11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经文相同。‘褐’下有‘而’字,今本多同王本脱此字。从经义分析,‘而’字在此作连词,可训‘與’或‘而又’,犹言聖人被褐而又懷玉,特突出‘懷玉’之意,故‘而’字不...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3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下文‘善閉’、‘善結’下,均有‘者’字,由此以推,则‘善行无轍迹’五句,《淮南子》所据本,并有‘者’字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正义引此亦有‘者’...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9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谦下,則长久之德,不離於身,是以反歸於婴兒之时,神全而气和矣。”
《老子》53_01_校笺_09_古棣
古棣云:“‘介’字,甲本作‘摞’,其他各本,包括乙本,皆作‘介’。旧注,一说‘介’训小;一说训大。蒋锡昌说:‘《列子·杨朱篇》:无介然之虑者;《释文》:介,微也。顾本成疏:介然,微...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07_魏源
魏源云:“‘天下之牝,常以静勝牡。牝以静為下。’又一本无‘以静為下’四字。吴澄则谓‘下牝字疑衍’,按:吴说得之而未尽,盖下‘牝’字,当在‘牡’字之下,乃倒文,非衍文也。陈象古读‘牝...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09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悶悶’,古本作‘閔閔’。‘忽若晦’,‘晦’,一作‘海’,一作‘忽兮其所晦’。一作‘澹兮其若海’。一作‘飄兮其若海’。”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窪’,李:乌瓜切,埳也。地窪則水满,喻谦德常盈。”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故飄風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达真、程无‘故’字。‘驟雨’,‘驟’苏作‘暴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9_02_校笺_05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气象之大者,莫大乎乾元,故先标之为得一之首。纯阳之气由得一,故能穹窿广覆,资始萬物尔。形质之大者,莫大乎坤仪,纯阴之质,由得一故,故能旁礴厚载,资生萬物尔。”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8_毕沅
毕沅云:“两‘不處’河上公作‘弗居’,聚珍板王弼注本作‘功成而弗居’,校云:《永乐大典》无‘而’字,‘弗’作‘不’。沅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不’。‘不’字為是。”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15_水海
水海按:大致说来,杨慎、俞樾认为应依《韩非子·解老》作“盗竽(yú)”,蒋锡昌、高亨、朱谦之皆从《解老》,这就是“盗竽”说;姚鼐、顾炎武、马叙伦、于省吾皆反对“盗竽”说,主张“盗夸...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8_洪颐煊
洪颐煊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‘事大众而数摇之,则少成功;藏大器而数徙之,则多败伤;烹小鮮而数挠之,则贼其泽;治大國而数变法,则民苦之。’是以有道之君,贵静不重变法,故曰:‘治大...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2_成玄英
成玄英云:“‘大國’即万乘之邦。‘郊’,郭外也,之往也。言大國虚容譬于江海,江海处众流之下,故百川竞注。大國用道谦柔,故万邦归往,朝宗慕义满于郊郭也。‘郊’,本亦作‘交’字者,言大...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8_高明
高明云:“甲本作‘彈而善謀’,乙本作‘單而善謀’,王本作‘繟然而善謀’,傅奕本作‘默然而善謀’,严遵本作‘坦然而善謀’,敦煌辛本作‘不言而善謀’。其中虽有词异谊同之通假字,但不排除...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“水善利萬物”,是就水对萬物的关系而言,谓水好施利於萬物,萬物因水而生(参看王安石注);“有静”,是就水本身的情况而言,谓水以虚静柔弱自处;“而”是连词(顺连而非转连)。
《老子》59_03_校笺_02_成玄英
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‘天’,自然也。‘式’,法也。‘莫若’犹无过也。言上合天道,下化黎民,元者无过,用无为至(之)法也。叹此无为之法,独能自利,利他。用之治身,则制伏魔试;用之治国,...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同此(傅奕作‘故物无棄物’),各本无‘故’下‘物’字。罗卷‘故’字处残,不审仍作‘而’字否?馆本、易州‘故’作‘而’,无‘而’后‘物’字。”又云:“按:陆于此下至章末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