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08_05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政善’,河上作‘正善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河上公本及刘惟永《道德真经集义》引河上公本经文并作“政”,宋刊河上公本则作“正”。
05212

《老子》51_02_校笺_04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此句傅奕本、通行本皆作‘勢成之’,与帛书异。‘器成之’义较胜。上句指‘物’,下句对应则为‘器’。‘物刑之,而器成之’,此句接上文而言,道与德生養了万物,因此物刑(形)而...
0476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08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王注云:‘猶川谷之與江海也;’是本文‘於江海’,当作‘與江海’。《牟子》引此云:‘譬道於天下,猶川谷與江海;’字正作‘與’。”
04711
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揣而鋭之’,古本作‘而税之’。王弼亦作‘税’。‘長保’,(遂州)碑本作‘長寳’。”
03610
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《说文解字》:‘毒,厚也;’《释名》:‘亭,停也;’据之是亭、成、毒、熟声义皆相近。”
0349

《老子》33_03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勝人者,有力’,五注、叶、清源无‘有’字。”
05210
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高翻本‘驕’作‘意’。‘自遺其咎’,室町本作‘还自遺其咎’。《玉篇》:‘咎,《说文》云:災也,从人、从各,各有相违也。’”
0417

《老子》52_02_校笺_07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思玄赋》注引‘以’作‘又’。”
04714
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09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强勉力行,曾不懈怠,自知自勝,终久不渝,可謂有志节矣。”
0318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0_魏源

魏源云:“‘抱一’,傅奕‘抱’作‘’,古今字。”
0527

《老子》52_05_校笺_04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‘救’借为瘳,《说文》:‘瘳,疾癒也。’上文言‘不勤’即不瘽;此句言不瘳,意正相对。救、瘳古通用,《礼记·王制》:‘周人养国老于东膠。’郑注:‘膠或作絿。’《说文》球...
0296
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道□□□□□□□”,“道”后损掩“氾呵其可左右也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唯校“氾”为“汛”,为误,见下;乙本作“道渢呵亓可左右也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...
0518
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愛民治國,能无以知乎’,王弼、孙登同古本。”
02915
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13_王安石

王安石云:“惟其能用其光,復歸其根,则終身不至于有咎,而能密合常久之道,故曰‘无遗身殃,是謂襲常’。”
0358
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衣被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、程并作‘愛養’。”
05410
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伦案:陆德明曰:‘以知乎,河上本直作智。’是陆所见王弼本作‘能无以知乎’。然弼注曰:‘言至明四達,无迷无惑,能无以為乎,则物化矣;所谓道常无為,侯王若能守,则万物【将】...
04210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16_水海

水海按:《说文》云:“夷,平也。从大,从弓。东方之人也。”“夷”字训平,但从此字的构造看来,其初义当是东夷人的专称。而“德”,《说文》云“行平易也”。可知帛书《老子》此“夷”为“德...
0358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萬物歸之而不知主’,葛、林、苏、赵‘歸之’作‘歸焉’,吕、葛、林、苏‘知’作‘爲(简作为)’。‘可名於大矣’,吕(知常)、苏作‘可名為大’。”水海按:元刻林希逸本经文作...
04812
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“同”、“共”音异而义通。《玉篇》云:“同,徒东切,共也。”又云:“共,巨用切,同也。”然而,《老子》原本则作“同”,“共”当是义借。 又,轂(简为毂),马叙伦云:“唐写馆...
0516
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07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資貨’,与《韩非子·喻老》合。”
04212
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14_高明

高明云:“王弼注云:‘為大於其细,图难於其易。’此采《老子》第六十三章文。按至道无為,但无术者常為无為下功夫、动脑筋,故所求而弗得。此因其意不忘於所求,尽虑而谋,反被其制,故老子谓...
0375

《老子》11_05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本是。“以為室”当涉前文“以為器”而衍也。居室之用,當為居室的空虚处,非户与牖;户与牖只是為居室之通明和进出所用。故“鑿户牖以為室”其义似不合生活逻辑,“以為室”為衍文...
03312
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不拔’,皮八反,顾云‘私’。”
0425

《老子》35_03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作“格”。《说文》云:“格,木长貌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格,式也,量也,度也,至也。”显見,“格”之本义为“木长”,后引申为“至”,也指一定的标准或量度。《老子》本...
0337
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“使”、“令”之义通,然《老子》原本作“使”,《吕览》高注、《庄子》和《淮南子》出“使”字,即其证。“明”為“盲”之讹,《吕览》高注、《庄子》和《淮南子》皆云“五色……使目...
03511
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馆本、赵写及《治要》、《文选·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》注引‘修’并作‘脩’,下同。‘修’是,‘脩’借。各本及《文选·经曲阿诗》注引‘之’下有‘於’字。罗卷上‘其’字...
0227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13_魏源

魏源云:“大象无象,出声色臭味之外,非若美樂厚餌之物,有味可味,有声色可观聽也。乃淡乎希微,而无用之用,其用不穷。盖惟无浓酽之趣者,故亦无倾危之患。若夫有宴安之适者,则必有鸩毒之害...
05012

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正义引‘五音令人耳聾’。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曰:‘五聲哗耳,使耳不聰。”
04911

《老子》54_07_校笺_0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:‘故言有余···故其德能普。’是成(玄英)‘乃’作‘能’。按‘普’为‘溥’之假借。《说文》:‘溥,沛也。’傅本作‘溥’,乃用本字。‘修之天下,其德乃普’,言修...
04810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將欲偏之’,简文作‘歙’,又作‘給’;河上本作‘噏’也。‘偏’,许及反。顾云:‘閉塞也。’”水海按:陆氏所见王弼本作“偏”。
050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