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06_王昶
王昶云:“至元同开元(即御注本)。邢州‘志’作‘意’,无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馆本、易州‘乃’字并作‘能”,下同。弼注曰:‘荡然公平,则乃至於无所不周普也;无所不周普,则乃至於同乎天也。’盖王本‘王’字作‘周’,‘周’字坏脱成‘王’,读者以‘...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14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言至道之為物也,不有而有,虽有不有,不无而无,虽无不无,有无不定,故言‘恍惚’。所以言物者,欲明道不离物,物不离道,道外无物,物外无道;用即道物,体即物道···”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7_吕纯阳
吕纯阳云:“物质纯固曰樸,道体如是。散而為器,一本之所以万殊。”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11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作‘天’乃字误。宋刊河上本、室町本皆然。毕沅曰:‘河上公作天亦將知止;’知其误已久。广明本‘夫’字稍缺,吴云亦误校为‘天’,云:‘天,傅本作夫,易州本亦作夫。’不知‘天...
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聖(简作圣)”借作“聲(简作声)”(上古二字皆为书纽耕部),“退”假作“芮”(上古“退”为物部,“芮”为月部。物部【et】和月部【at】,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可以...
《老子》08_05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此‘正’,当读如字。老子治国,主张清静无为,故即以清静之道为正。此《老子》特有名词也。四十五章‘清静为天下正’;五十七章‘我好静而民自正’;皆‘正’、‘静’互言,可证‘...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17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翕”。吴澄即云“‘歙’,音‘翕’”,“翕”当為本音本字。在《老子》第三十六章“将欲翕之,必姑张之”文中,帛书乙本作“擒”,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即作“翕”。此...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12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:‘餘食’之‘食’亦当作‘德’。‘德’与‘行’对文。餘德者,骈衍之德也;贅行者,附属之行也。五十四章云:‘修之於家,其德乃餘;’亦本书‘餘’、‘德’并言之证。盖老子术...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18_苏辙
苏辙云:“聖人动必循理,理之所在,或直或曲,要于通而已。通故與物不忤,不忤故全也。直而非理,則非直也。循理虽枉,而天下之至直也。”
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04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‘必以’,御注本、敦煌辛本均作‘以其’。”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6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失,累多也。累多則失,故曰‘失’也。行失則与失同体,故曰‘同於失’也。”(此注陶鸿庆云:“此当云:‘失,累也。多則累,故曰失也。行累則与失同体,故曰同於失也。’‘累’,...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5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无‘以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9_02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絶仁棄義,民復孝慈’,‘復’音服。‘復’,反也。”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12_许永璋
许永璋云:“这就是‘道’的超形象、超感觉的最高存在。《老子》二十五章云:‘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’《庄子·大宗师篇》:‘夫道,有情有信,无为无形,可传而不可受,可得而不可見,自本自根...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15_范应元
范应元注云:“圣人能執道不失,则天下皆心往而诚歸之,非圣人有招来天下之心也。天下皆心往而诚歸之,并育而不相害者,惟圣人一毫无私欲,神安气平,而极于精通,无一物不得其所,圣人安平泰,...
《老子》15_02_校笺_06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乙本‘微眇玄達’,今本作‘微妙玄通’,‘眇’、‘妙’二字通用,‘通’、‘達’二字义同,此当从今本。”
《老子》70_04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无狹’,一作‘无狎’。”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马说‘古之’二字属下读,是也;然‘天’下当有‘之’字。此传写‘古’字讹入此文,又复脱一‘之’字矣。···罗卷无‘配’上‘謂’字。‘也’字,范、罗卷、柰卷、臧疏同此,各本...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6_楼宇烈
楼宇烈云:“‘繟’字,道藏集注本作‘組’,或作‘墠’。按‘繟’、‘組’、‘墠’音近,同借为‘坦’。‘坦然’即坦白无私。”
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3_张煦
张煦云:“《初学记》十七引‘心’下有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5_02_校笺_05_俞樾
俞樾云:“‘沖’,假为‘盅’。”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14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‘行’通作‘形’,‘赘形’即王注所云‘肬贅’。‘肬贅’可言形,不可言行也。《列子·汤问篇》‘太形、王屋二山’,张湛注:‘形,当作行。’是古书‘行’、‘形’固有通用者。”...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10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:‘大僞’与‘仁義’对文,则‘大’非大小之大···‘大’即‘汰’字。《新书·道术篇》:‘厚志隐行谓之洁,反洁为汰;’则‘大’者,夸诞之谓也。”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2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‘歙’、‘翕’古通用。《庄子·山木篇》:‘则呼張歙之。’《释文》引司马注:‘歙,敛也。’《荀子·议兵篇》:‘伐張伐翕;’杨注:‘翕,敛也。’‘固’读为‘姑且’之‘姑’...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侯王’,梁武本、陆本、古本并作‘王侯’,‘萬物將自賓’,‘萬物’一作‘天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作“據鳥孟獸弗捕”,“據”为“攫”之音借(“據”,上古见纽鱼部,“攫”,见纽铎部,鱼铎可对转通韵,故上古二字双声叠韵,可同音假借),“孟”为“猛”之音借(上古...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葛‘氣’作‘炁’,无‘如’字,苏亦无‘如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张嗣成‘所’作‘守’,声近而讹。罗卷、易州、磻溪、赵写无‘也’字,下同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人能自节养,不失其所受天之精气,则可以长久。”节解云:“謂不失其一也。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