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陈碧虚谓王弼作‘廓’,与《释文》合。易氏谓王本作‘廓’,是也。强本引成疏经文:‘我魄未兆;’是成作‘我魄未兆’。顾本成疏:‘怕,寂也。’‘魄’作‘怕’,盖后人据顾本经...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其正察察,其邦夬央”,“正”为“政”之假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为“政”;“央”为“狭(kuài)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见纽月部)或省写,《甲本释文》校为“缺”,许抗生...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敦兮其若朴’,厚而纯也。”
《老子》49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聖人之在天下’,篡微、司马、曹、陈并无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若宵,細久矣”,“肖”假作“宵”。帛书乙本作“若宵,久矣亓細也夫”,“肖”假作“宵”,《乙本释文》即校为“肖”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严遵本作“若肖,久其小矣”。遂...
《老子》39_06_校笺_06_王弼
王弼注云:“用一以致清耳,非用清以清也。守一则清不失,用清则恐裂也。故為功之母不可舍也。是以皆无用其功,恐丧其本也。”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稱’,尺证反。”
《老子》52_02_校笺_12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善始之,则善养畜之矣。故‘天下有始’,则可以為天下母矣。”又云:“母,本也。子,末也。得本以知末,不舍本以逐末也。”第三十八章注云:“本在无為,母在无名。弃本舍母而适其...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此二句谓:善帅兵者不逞勇武,不露锋芒,而重用的是谋略;善戰者以戰略勝,不逞武夫之奋怒,所以不会被敵方所激怒。
《老子》78_08_校笺_04_吴澄
吴澄云:''正言若反',旧本以此为上章末句。今按:上章'聖人云'四句作结,语意已完,不应又缀一句于末,他章并无此格。'绝学无忧'章,'希言自然'章,皆以四字居首,為一章之纲,下乃详言之,此...
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累’,纂微作‘絫’。”水海按:赵孟頫本亦作“絫”,纂微、赵本皆谓“九層之台,起於絫土”。
《老子》66_07_校笺_04_王昶
王昶云:“开元‘莫’作‘與’,误。”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傅本作‘王侯’。景福本‘若’作‘而’。‘之’字景龙、御注、英伦、傅奕本均无,室町本有。”
《老子》42_07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故物或損之而益,或益之而損’,罗卷、臧疏、彭、寇、张嗣成、馆本、磻溪并无下‘或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12_明太祖
明太祖云:“聖人善能利济萬物,又不自夸其功,是谓能成其大。”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22_王淮
王淮云:“‘飄風’以喻暴政之号令天下,宪令法禁是也。‘驟雨’以喻暴政之鞭策百姓,赋税劳役是也。”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5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‘妨’,伤也。‘難得之貨’,谓赵璧隋珠、珍贵金银珠玉等物。心贪意欲,不知厌足,则行伤身辱也。”成玄英疏云:“佳丽之物,贪著爱玩,為生死之因,于脩道行中大為妨碍。”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8_王弼
王弼注云:“混然不可得而知,而万物由之以成,故曰‘混成’也。不知其谁之子,故‘先天地生’。”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10_严復
严復云:“智如燭,明如鉴。”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、彭、寇、宋河上、臧疏并作‘怕’。成疏云:‘怕,寂也。’是成亦作‘怕’。白、张嗣成、二赵、吴、潘及《文选·子虚赋》注引、《长杨赋》注引(胡本《长杨赋》注无)并作‘泊’...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3_陈碧虚
陈碧虚云:“严君平、王弼本作‘金玉满室’。”
《老子》24_02_校笺_06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‘自見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’,帛书甲、乙本与今本叙次互到,且误‘是’为‘視’,传写者乱之也。观下文‘不自見故明,不自是故彰,不自伐故有功,不自矜故長’数句叙次,与此相同,...
《老子》43_03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帛书《老子》甲本、傅奕本句子字足意足,其他本或脱“吾”字,或脱“之”字,或脱“也”字,皆非《老子》原本。《嘉业堂丛书》刊顾欢本“益”作“盗”,因“盗”与“益”形近而致误。 ...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陈碧虚云:‘王弼本作故貴以身為天下者,則可以託天下矣;愛以身為天下者,則可以寄天下矣。’陶氏据王注,谓王本上句作‘託’,下句作‘寄’,正与相合。是陈见王本,与傅、范...
《老子》48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作“及亓有事也,□□足以取天□□”,“足以”前损掩“又不”二字,“取天”后损掩“下矣”两字,今据傅奕本校补。傅奕本无前句的“也”字,作“及其有事,又不...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20_陈奇猷
陈奇猷云:“‘固’,当以读‘姑’为是。《说林上》:‘《周书》曰:將欲敗之,必固輔之;將欲取之,必姑與之。’用‘姑’字可证。”尹振环云:“甲、乙本皆作‘古’。《说文》:‘姑,····...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“前識者”三字损掩,帛书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严遵本“識(简作识)”作“職(简作职)”,无两“也”字,“首”作“始”,谓“前職者,道之華,而愚之始”。陆希声本“識(简...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胃□而不强”,“謂(简作谓)”字假作“胃”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物部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损掩“果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作“是胃果而强”,“謂(简作谓)”...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11_奚侗
奚侗云:“道不可见,故云‘湛’。《说文》:‘湛,没也。’《小尔雅·广诂》:‘没,无也。’道若可见,故云‘似或存’。十四章:‘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;’二十一章:‘忽兮怳兮,其中有象;怳...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'古者'契'亦名书券,其性质犹今合同文字。《说文》:'券,契也;'《史记·张耳陈餘列传》注:'券契义同;'并其证。《礼记·曲礼》:'献粟者執右契。'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:'公常執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