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0_04_校笺_01_校堪
此句,帛书甲本“動(简作动)”作“勤”(高明误为“動”),为“動(动)”的异体,《集韵》:“動,或作勤。”《银雀山汉墓竹简·王兵》“動”即写作“勤”,谓“勤如雷神(电)”。《甲本释...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侯王’,梁武作‘王侯’。”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争’,古本。水之为物,得天一之气,无定形而靡不通,故润萬物者,莫润乎水,乃善利也,遇方则方,遇圆则圆,何争之有?上善之人,则微妙玄通,常善利於...
《老子》50_08_校笺_01_校堪
此句,帛书甲本同;帛书乙本“甲兵”作“兵革”。今从甲本。严遵本、道藏河上公本、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、S三九二六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楼正...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14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天降甘露善瑞,则萬物莫有教令之者,皆自均调若一也。”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‘人與仁古通。’近年内出版之《老子》注译,此经文多从今本,将帛书甲、乙本改作‘與善仁’。窃以为‘予’字和‘與’词义虽同,而‘天’字與‘仁’字意义迥别。问题未待深研,即随意...
《老子》51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无“而”字。今从甲本。其他诸本皆无“而”字,同帛书乙本。
《老子》32_08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开元作‘譬道在天下’。吕等‘譬’下有‘道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09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严遵‘持’作‘殖’,谓积其财宝也。帛书乙本作‘植而盈之,不若其已’。按:‘植’乃‘殖’字的异体,谓货殖也。如依帛书,则语译可作:‘财货殖储得满满的’,势必添字。故仍依今...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07_张煦
张煦云:“葛、林‘爵’作‘命’。”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赵无‘者’字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曰:‘自見之謂明,自勝之謂强;’不见今本,疑即此文‘自知者明,自勝者强’也。上文曰‘不自見故明,自見者不明’;下文曰‘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’...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12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堂者,虚而受物者也。金玉满之,则是盈矣。故不能守。”
《老子》52_01_校笺_05_于省吾
于省吾云:“‘天下’,当作‘天地’。‘下’字涉下句‘以為天下母’而讹。此言‘天地有始,以為天下母’。若作‘天下始’,殊為不词。”(于氏并引二十五章作证)张松如云:“按:二十五章云:...
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8_肖天石
肖天石云:“知足者,常自足其足,且自足于内,以其有止,故少分即足。不知足者,常求足于外,求足于外则无止,是即能富有天下,亦不能足。”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18_水海
水海按:“功遂”,遂,成就、成功之义。《广韵·至韵》:“遂,成也。”《篇海类编·人事类·定部》:“遂,就也。”功遂即功业成就。“身退”,王真注:“非谓必使其避位而去也,但欲其功成而...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08_孙诒让
孙诒让云:“‘兑’当读为‘隧’,二字古通用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‘杞殖、华还载甲夜入且于之隧。’《礼记·檀弓》郑注引云:‘隧,或为兑。’《晏子春秋·内篇·问下篇》又作‘兹于兑’,...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2_王昶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‘忘’作‘亡’,河上作‘妄’,传写之误。”水海按:河上公本经文作“亡”,而注文出“妄”字,有可能古河上公本作“妄”。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“氣”,今统作“气”,帛书乙本原作“氣”,范本作“炁”者,同“氣”也。《周礼·春官·眡祲》“掌十辉之法”;郑玄注云:“郑司农云:‘辉,谓日光炁也。’”《经典释文》八:“炁,...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无遺身殃,是謂襲常’。‘遺’,唯季反。‘襲常’,犹前言‘襲明’,密而不露也。记曰:‘掩而充裘曰襲。’‘襲常’,叶作‘襲裳’,非。”
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05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《辨命论》注引作‘功成而不有,愛養萬物而不為主’。按下又连引王注,則所引為王本无疑矣。今王本‘功成不名有’,当作‘功成而不有’,‘名’字衍。”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14_唐玄宗
唐玄宗注疏云:“修德可以為君,為君须承历数。即‘天門’者,帝王历数所从出也。‘開闔’,谓治乱。言人君应期受命,能守雌静,则可以永终天禄矣。《周易》曰:‘一闔一辟谓之变’,言聖人抚远...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而人好徑’,御注、高翻作‘民其好徑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而民’。”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11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傅、范本作‘故常无欲,可名於小矣(范本‘於’作‘為’),萬物歸之而不知主’,共十七字。敦煌本、遂州本、顾欢本无‘常无欲’三字,余各本与河、王本略同(诸河、王本‘歸之’作...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“長而不宰”,“宰”為动词,“主”的意思。使萬物生長而不主宰萬物。正如严复所谓:“夫黄老之道,民主之國之所用也。故能‘長而不宰’,‘无為而无不為’。君主之國,未有能用黄老者...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古本当作“采”,《韩非子》正同帛书。“采”、“綵”、“彩”古通用;但上古字少,“采”是初文,“綵”、“彩”为后起字。《正字通·采部》云:“‘采’,别作‘彩’。”朱骏...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是以聖人以其終不自為大,故能成其大’,严遵、王弼同古本。是以聖人体道无欲,終不自為大也,故以其終不自為大,萬物自然歸之,故能成其大矣。一有纤毫之私欲,則物不歸之,安能...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及慧林《一切经音义》九三及九五引并作‘挻’。各本及《文选·西征赋》注、《长笛赋》注引同此(指‘埏’)。成疏曰:‘《考工记》云:埏,和也。’则成本亦做‘埏’。《荀子·性...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盗夸非道也哉’,河上本同。”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11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往而不害,安平泰’,按:‘太’、‘大’古隶互通,本字当作‘泰’,‘泰’、‘太’一字。蒋锡昌引六十六章‘故居上而民弗重也,居前而民弗害也’之文,解此章‘不害’乃万民不害...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2_马达甫
马达甫云:“有之,‘有’指实体,‘之’是语气助词,下‘之’同。為利,有利用价值。為用,起作用。有和无的对立,即实物和空虚处的对立。这是物质世界内部两种不同形态的对立,也就是物质的间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