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13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《说文》:‘釋,解也;’‘液,水尽也。’冰可言解,而不可言水尽,谊固以‘釋’為长。然‘釋’古亦假‘液’為之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‘冰冻消釋;’《釋文》:‘釋本作液;’是其例...
0447
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二本‘民’均作‘人’,广明、景福二本‘均’下有‘焉’字。”
03613
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10_徐仁甫

徐仁甫云:“‘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,處前而民不害’。按:‘處前’当作‘居前’。‘居’、‘處’本同义词。二章‘功成而弗居’,七十七章‘功成而不處’。可证《老子》书中‘居’、‘處’可以...
03015

《老子》55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和曰常,知和曰明”,前句“和”前无“知”字,后句“知和”之“和”,当为“常”字之误,《甲本释文》即校改为“常”;乙本作“□□□常,知常曰明”,前句损掩“知和曰”...
02913
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四句,帛书甲本衍“失道矣”三字;“失義而后禮”句,“失”和“后禮”三字损掩。帛书乙本,“故失道而后德”句同,而“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義,失義而后禮”三句中的“后”,皆作“句”,实...
0296
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宋河上、白、吴无‘也’字,譣河上注曰:‘复言也哉,痛伤之辞;’是河上有‘也’字。罗卷、馆本无‘也哉’二字。”
04511
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故去罷耳此”,“罷(简作罢)”為“彼”的音假(上古二字皆為歌部),“耳”是“取”的假借(上古“耳”為之部,“取”為侯部。因之部【a】和侯部【o】元音相近,故可旁转,...
02410

《老子》44_01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“名”,指名誉。“身”,身体,可引申为生命。“貨(简作货)”,财貨。“多”,训为“重”,可引申为贵重、宝贵、珍贵等义。这两句话的意思是:名声與生命哪个更亲近?生命與财货哪个...
04011
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7_李翘

李翘云:“‘明白四達,能无知乎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作‘明白四達,能无以知乎’。”
0506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2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邦’是故书,作‘國’乃避汉高祖刘邦讳而改。帛书脱‘之’字。无‘之’字,句子不完整,不合语法,非《老子》之旧。‘示人’,各本皆如此;唯帛书本、想尔本作‘視人’。按:‘示’...
0509
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02_虞世南

虞世南云:“河上作‘愉’。”
05615

《老子》33_03_校笺_03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‘勝人有力’,御注‘人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03711
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4_陈景元

陈景元云:“古本四句并作‘處’字。”
0257
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应作“谷”,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傅奕本、景龙本、顾欢本、虞世南本、御注三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杜光庭本等皆作“谷”。帛书乙本作“浴”者,“浴”乃“谷”之本字。...
04011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各本‘靖’作‘静’。臧疏、张之象作‘是謂復命’。检弼注曰:‘歸根则静,故曰静;静則復命,故曰復命也。’则王亦同此(‘静曰復命’),今本殆后人依他本改之也。”
04510
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易说是。‘求生’当作‘生生’。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以其生生之厚’,是成作‘生生’。《庄子·大宗师篇》:‘生生者不生’,盖本《老子》。‘生生’与七十一章‘病病’词例一...
0516

《老子》42_09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彊’,罗卷同,各本作‘强’,借字。”又云:“按‘彊梁’,叠韵连绵语。”
02813
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忙其未央’,御注作‘荒其’,河上、王弼‘荒’下有‘兮’字,句末有‘哉’字。”
04014

《老子》77_02_校笺_07_宋徽宗

宋徽宗注:“道无益損,物有盈虚,注焉而不满,酌焉而不竭者,聖人之所保也。降而在物,則天地盈虚,与时消息,而况於人乎?天之道以中為至,故高者抑之,不至於有餘;下者舉之,不至於不足。将...
0587
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‘則’(指‘用之則’之‘則’)作‘以’。”水海按:苏辙本经文“則”如字,而注文谓“人君分政以立官長”,似苏辙注文本作“以”。
0356
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荣注‘···子孫祭祀不輟;’则荣本无‘以’字。”
0378

《老子》20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人之□□,亦不□□□□”,前句损掩“所畏”二字,后句损掩“可以不畏”四字,《甲本释文》皆已校补。乙本同此两句。今从乙本。今通行本前句同此,后句无“亦”字,无“以...
04215
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1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夫唯无以生為者,是賢於貴生’,按:首句广明、景福、王羲之、赵孟頫同此石。邢玄同敦煌辛本。···又按: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:‘夫人之所以不能终其寿命,而中道夭于刑戮者,何...
0515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索隐、《魏豹传》索隐、《汉书·魏豹传》注、《后汉书·卢植传》注、《文选·西征赋》注、《结客出自蓟北门行》注引并作‘忠臣’。《...
03612

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06_劳健

劳健云:“‘見’,音現,与第二十二章‘不自見故明’义同,当如韩非。”
04315
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“天網恢恢,疏而不失”;帛书乙本即作“天罔怪怪,疏而不失”,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通行本作‘恢恢’,河上公注‘甚大’。按《说文》‘(guài)...
05612

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4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’,‘何’下一有‘也’字。一无‘何’字。”
03612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3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下文‘善閉’、‘善結’下,均有‘者’字,由此以推,则‘善行无轍迹’五句,《淮南子》所据本,并有‘者’字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正义引此亦有‘者’...
05311
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□聲人之能成大也”,损掩“是”之后“以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“聖(今简作圣)”假作“聲(简作声)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乙本同此句,唯“聖(今简作圣)”写作...
0538
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此两句承上文“是以聖人之欲上民也,必以其言下之;其欲先民也,必以其身後之”而言,前文既谓“聖人”,此处即不当重复。上文两處作“民”字,此两句中亦应作“民”而不应作“人”。“...
049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