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50_04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并重“生”字,是也。下文“以其生生”即承此句“生生”而言。今帛书本作“而民生生”,正与傅、范、《韩非子》合。或云“有两‘生’字,分属上下句...
05212
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马叙伦、蒋锡昌之说是,《老子》古本当作“侯王”。因春秋时期周室日衰,诸侯称王亦称霸(详论见拙著《老子楚语考论》附录一《成书时代新证》一文),《老子》就是针对当时的诸侯王称霸...
02912
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11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古代道家言,往往以水喻道。《管子·水地篇》曰:‘地者,萬物之本原,诸生之根基也。水者,地之血脉,如筋脉之通流也。’又,‘水者,何也?萬物之本原也,诸生之宗室也’;其...
0427

《老子》50_08_校笺_09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入軍不被甲兵’的意思,也就是七十三章所说‘勇于不敢则活’,不敢即不与人斗,有了这种勇气就能活命,反之,‘勇于敢则死’。古代战争,‘短兵相接’,‘勇于不敢’,有‘不敢’的...
0336
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‘夫’作‘天’,无‘亦’字;景福本‘夫’作‘天’,有‘亦’字。”
0517

《老子》08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善治’,‘治’直吏反。”
02710

《老子》51_02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‘勢’作‘孰’。”
03712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與江海’,御注、河上作‘之與江海’,王弼作‘之於江海’。”
04915
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02_傅奕

傅奕云:“‘而棁之’,‘’,音揣,量也。‘棁’,士活切,解也。”
04113
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故道生之,蓄之,長之,育之,亭之,毒之,蓋之,覆之。’‘畜’,积也。‘覆’,音副,古文如此。物生之后,积累而長,指春而言也。长、育,指夏也。亭、毒,指秋也。王弼、李奇...
04011
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11_冯达甫

冯达甫云:“燃燭点灯,但能照見别人面目,却看不到自己真容。既能照人并能照己的,只有明鉴。故真正高明的人,不在知人,而在自知。”
04814
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‘驕’、‘憍’皆‘歊’之借字。《说文》:‘歊,气上出貌。’今通用‘驕’。‘遺’,借为‘贻’,《说文》‘诒’下曰:‘一曰遣也;’盖即‘贻’字义。《说文》无‘贻’,‘赠...
05012

《老子》52_02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臧疏、柰卷、易州及《文选·思玄赋》注引‘得’作‘知’;易州、臧疏‘以’作‘又’,柰卷‘以’作‘復’。成疏曰:‘既知道是我母,即知我是道子。’是成玄英‘得’亦作‘知’...
0338
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07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人能强力行善,则为有意于道,道亦有意于人。”
03213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“載(简作载)”为“哉”说非也。帛书乙本上章末二句作“功遂身退,天之道也”,句尾收以“也”字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所引亦然。帛书乙本上章“而允之,不可長葆也;金玉盈室,莫之能...
03213

《老子》52_05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‘濟’借为齎,《说文》曰:‘送诣也。’今通用‘濟’。”
03111
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10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均作‘不忘’,按‘亡’、‘妄’、‘忘’三字古皆可通用,但各自的本义迥然不同,《老子》此文所用究竟孰为本字,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。河上公注(见上引文)此乃謂人未死...
0299
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仅残存一“愛”字,余皆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文字则为“民活國,能毋以知乎?”帛书乙本“活”作“栝”,其他文字同此。《乙本释文》校“栝”为“活”,其校注云:“通行本作...
05115
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11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景福、柰卷、诸河上均作‘習常’。邢玄、磻溪、王羲之作‘襲常’,襲、習古通。《文选·任彦昇萧公行状》注引《尚书·金滕》‘習’作‘襲’,云:‘習、襲通;’《周礼·地官·胥师...
05011
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河上公本、御注三本、敦煌英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葛玄序文本、杜光庭本、陈象古本、苏辙本、陈景元本、李霖本、白玉蟾本、(...
04812
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6_俞樾

俞樾云:“按:唐景龙碑作‘明白四達,能无知’,其义并胜,当从之。‘明白四達,能无知’,即‘知白守黑’之义也。王弼本误倒之。河上公本两句并作‘无知’,则词复矣。”水海按:王弼本作“愛...
0389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14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按:大道平坦可走,而常人皆喜行邪徑。比喻人君治国有无为之道可循,竟舍之而不由,故多徇嗜欲,尚智数以自困也。此外‘民’字不误,帛书甲、乙本并作‘民’,与河上、王弼本合。奚...
03215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萬物歸之而不知主’,河上公、王弼‘之’作‘焉’,‘知’作‘為’。‘可名於大矣’,王弼作‘可名為大’。”
0365
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“卅”,悉盍切,音sà(飒),《说文》云:“本,三十〔并〕也,今作卅,直為三十字。”(《广韵》引)帛书作“卅”,当為《老子》原字。輻,車轮中连接車轂和轮圈車辋的直条。古时車...
0269
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厭飲食’,御注作‘猒’,高翻作‘’。”
04514
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12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理天下之聖人,布德施惠,淳风偃化,物遂生成,法道忘功,不自為尊大,故能成其光大之业尔。”
0299

《老子》11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鑿户’,‘鑿’在各反。”
05510
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此句不为衍文,是为本章节点睛之笔,揭出“盗竽”之行举,是不走大道的妄为,与章首的“使我摞有知也,行于大道,唯迆是畏”的循道行为,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把《老子》赞成什么(循道而...
04314

《老子》35_03_校笺_04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客’,甲、乙本作‘格’,傅奕本、通行本作‘客’。今据改。‘格’实为‘客’之误。”
0496
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6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目盲’,甲本作‘目明’,与下文的文义不合。”
046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