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終不為大’,河上公句末有‘也’字,王弼作‘以其終不為大’。”水海按:今王本作“以其終不自為大”。又,今见河上公本“終不為大”后并无“也”字。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当作“挻”(shān式连切)也。“挻”為《老子》本字。《说文》无“埏”字。作“然”者,為“燃”之省。“燃”、“燃”、“埏”皆為“挻”之借字(“燃”同“埏”。这几个字上古时皆為...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宋河上、白、吴无‘也’字,譣河上注曰:‘复言也哉,痛伤之辞;’是河上有‘也’字。罗卷、馆本无‘也哉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14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大象者,道之喻,執其大,则为万物之所歸向;吾能顺性命之理,受之而不逆,故往而不害。能安则能平,能平则能泰。善安然后至于平,平然后至于泰也。”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甲本“盲”作“明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正为“盲”。乙本同此句,今从乙本。今诸通行本“使”作“令”,谓“五色令人目盲”。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;帛书乙本作“脩之身,亓德乃真”,“修”作“脩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本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、景龙本、范应元本、赵孟頫本“修”作...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淡无味’,各本‘淡’下有‘乎其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12_04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《吕氏春秋·本生篇》高注引作‘五味实口,使口爽伤’;《庄子·天地篇》曰:‘五味浊口,使口厉爽。’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曰:‘五味乱口,使口爽伤。’《文选·七发》注引作‘...
《老子》54_06_校笺_06_刘建国
刘建国云:“出土的《老子》有甲乙两种本,甲本中有二十二处‘邦’字,乙本皆为‘國’字,这显然是甲本抄写于刘邦称帝之前,乙本抄写于刘邦称帝之后,为避刘邦之讳将‘邦’改为‘國’的。我们详...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4_陆希声
陆希声云:“夫樂可以悦耳,餌可以适口,则旅人为之留连,为之欢餍,然非其所安,不可久处。故《周易》曰:‘鸟焚其巢,旅人先笑后号啕。’夫執大象者则不然。不以欲樂示于人,故言之出口,淡乎...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有连词“而”义顺。范应元注文中,也出“而”字(见下引)。故今从帛书乙本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去彼目之妄视,取此腹之养性。”
《老子》55_01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弼注曰:‘含德之厚者,不犯於物’;是王有‘者’字。各本及《列子·天瑞篇》张湛注引并无‘者’字及下‘之’字、‘也’字。《金楼子·全德志序》引‘含德归厚’,盖有改矣。”
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02_毕沅
毕沅云:“‘欲’,河上公本作‘使’,非。”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寵為下’,纂微作‘寵為上,辱為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握’,叶作‘摼’。”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13_吕惠卿
吕惠卿云:“於張知歙,於强知弱,於興知废(‘興’、‘廢’当从帛书作‘與’、‘去’),於與知奪,非知几者孰能與於此哉!”
《老子》13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“梡”作“患”。今从甲本。许抗生、高明校订本同乙本,作“吾所以有大患者,為吾有身也”,培真校订文同甲本。其他诸本皆无“有身”后“也”字。想尔本、顾欢本、景龙...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08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毕氏《考异》从傅奕本作‘数’,引《太玄经》、《玉篇》证之。鼎按:《庄子·庚桑楚篇》云:‘終日號而嗌不嗄’,正本《老子》之文,较之《太玄经》、《玉篇》,更为近古可据。‘嗄...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脱’,代活反。”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09_王引之
王引之云:“‘於’犹‘為’也(此‘為’字读去声)。《老子》曰:‘故貴以身為天下,若可寄天下;愛以身為天下,若可託天下。’‘於天下’即‘為天下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7_水海
水海按:王、奚、许三家之说,皆本于河上公注。其说亦通,备参。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5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利器,权柄也。权隐於心,故物莫之害也。权示人,即为人所制,故不可以示人。”
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幾’字,孙登、王弼同古本。傅奕云:‘幾者,幽而无象也。’道无色,視之不可見,故名之曰幾。”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03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‘挫其鋭’,‘同其塵’,此文两见。盖《道德经》莫不皆如此。”
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苏‘樸’作‘朴’,下同。”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作“樸”,而不作“朴”。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故園□□□”,损掩“而為一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“園”作“裙”。高明校“園”為“混”。不从。唐玄宗注本、白文本、苏辙本、李霖本、杜道坚本、庆阳本、磻溪本...
《老子》56_07_校笺_02_魏源
魏源云:“‘不可得而疎’、‘不可得而害’、‘不可得而賤’三句上有三‘亦’字。‘害’王弼作‘劌’,开元本作‘穢’。”
《老子》37_05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自正”,正与《德篇》“我好静而民自正”(通行本为第五十七章)文义一律。“正”作“定”者,乃為近音假借耳。蒋锡昌云:“五十七章‘我好静而民自正’,与此文异谊...
《老子》14_07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各本‘在’并作‘其’,作‘其’是也。”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前句“奇”,帛书甲、乙本皆假借为“畸”,《甲、乙本释文》皆校改为“奇”,今从《甲、乙本释文》本;后句,甲、乙本皆同。御注本“奇”作“其”,谓“以其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”。严遵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