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9_成玄英

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‘能知人好恶,是智也。’照达前境鉴人机性、大小、浅深,无不悉知,此是他心智。”
04713
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07_高亨

高亨云:“作‘无象之象’较胜。无狀之狀,无象之象,句法一律,其证一也。上句既云‘无物’,此不宜又云‘无物’,以致复沓,其证二也。”
04113
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9_高明

高明云:“甲、乙本‘執今之道’,今本皆作‘執古之道’,‘今’、‘古’一字之差,则意义迥然有别。按托古御今是儒家的思想。法家重视现实,反对托古。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‘卫鞅曰:治世不一...
02913
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其人醇醇’,各本作‘其民’,御注、王弼、高翻作‘淳淳’。”
02613

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俞樾、刘师培、王先慎、朱谦之说是也。帛书乙本作“蚤服”,正与《韩非子·解老》同,是知《老子》原本作“蚤服”。但“蚤”则是“早”之假。“夫唯(惟)···是以··”王弼等本作“...
03813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“云云”,与“耘耘”、“芸芸”、“酝”,皆为叠音词(又称重言形况字),用於描写容状。这类叠音词,属双音单纯词,一般来说,其中的个字,只表示音节,不表示意义,即段玉裁所谓“古...
03113
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6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常之为物,不偏不彰,无皦昧之状,温凉之象,故曰‘知常曰明’也。”
04713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11_刘韶军

刘韶军云:“‘天下之牝’,宋、清二帝同,唐、明二帝作‘天下之交牝’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儽儽兮’,儽,力追反。一本曰:‘损益也,败也,欺也。’《说文》音雷。古本河上作‘乘乘兮’。”
03313
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2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善勝敵者不争’,一无‘敵’字;‘争’,一作‘與’。”
05813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希’,陆德明云:‘疏也,静也。’希疏之言,出乎自然,可以传之无穷,用之无尽也。”
02813

《老子》73_01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六朝残卷‘殺’作‘煞’,卷子成疏‘殺’作‘煞’。”
04313
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若使民’,司马、苏、曹、陈‘民’作‘人’。‘奇’,李如字。”
04313
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將恐蹶’,蹶,蹇月反、其月反。”
03813

《老子》39_12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臧疏引顾欢曰:‘夫言高以下為基者’,是顾无‘必’字。”
03313
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故人无棄人’,范同此,臧疏、易州、罗卷‘故’并作‘而’。各本并无‘故’下‘人’字。”
03813

《老子》77_08_校笺_08_石田羊一郎

石田羊一郎云:“‘為而’二句已见二章,且王弼无注,恐后人羼入。”
03413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10_吴澄

吴澄注云:'水为至柔弱之物,而能攻至堅剛之金石。此柔弱能勝剛强,天下之人莫不知之,而莫有能行柔弱之事者,盖叹之也。'
04213
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13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孤、独、鳏、寡,乃不善之事,以此為惡,人之常情,而王公贵人,用斯自牧,足明贵以贱為本、高以下為基,以劝脩行之人,必须处心谦顺。”
03213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或呴或吹’。”
03813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7_水海

水海按:此三句,《德篇》(通行本为第五十五章)亦见。帛书甲本於彼处作“即老”,於此处作“而老”;乙本於彼处作“則老”,於此处亦作“而老”。按帛书之义,“則”、“即”、“而”通用。《...
04413

《老子》49_03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林作‘善者吾亦善之’。”
05213

《老子》49_10_校笺_09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‘百姓皆注其耳目’:百姓都专注他们自己的耳目。指百姓竞相用智,即王弼注:‘各用聪明。’在‘各用聪明’的情况下,自然会产生各种的纷争。释德清注:‘百姓皆注其耳目者,谓注目...
04613
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有“者”字,想尔本等删字本无“者”字为误。又,“彊(简作强)”,努力,尽力。《集韵·养韵》:“彊(今简作强),勉也。”《荀子·宥坐篇》:“幼不能彊(今简作强)学...
05413

《老子》13_07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敦煌丙本均无‘者’字;二‘吾’字景龙及敦煌乙、丙本均作‘我’。”水海按:景龙本“有身”前的“吾”则作“我”。罗失校矣。
04213

《老子》56_07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当作“害”也。道藏王弼本、诸子集成王本、张之象王本、四部备要王弼本、浙江书局刻王弼本皆作“害”。《经典释文》在“不劌”前、“挫锐”后,有“令去”两字,这两字显然是引自王弼解...
03713
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‘以奇’误作‘以其’。”
05013
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民多利器,而國家滋昏’,古本有‘而’字。授人以杀人之器,教人以杀人之事,则民多倣效,故國家滋益昏乱。是以兵不可以为常也。”
04713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13_高亨

高亨云:“作‘兮’是也。马谓‘豫’、‘與’通用,是也。其本字当為‘趣’。《说文》:‘趣,安行也。’(又《说文》:‘礜,趋步也。譽,譽譽,马行徐而疾也。’‘趣’、‘’、‘鸒’音义相近...
04413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作‘是謂復命’。”水海按:蒋锡昌云:“苏作‘静曰復命’。”据苏本经文作“静曰復命”。据苏氏注文:“天之命曰命,以性接物而不知其为我,是以寄之命也。此之謂復命。”知苏作“...
034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