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44_03_校笺_08_河上公

河上公云:“甚愛色,费精神;甚愛财,遇祸患。所愛者少,所費者多,故言‘大费’。生多藏于府库,死多藏于丘墓。生有攻劫之忧,死有掘冢探柩之患。”
05611
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08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故’,傅本作‘凡’。景龙碑、龙兴观碑并作‘夫’。按:‘故’字误,当作‘凡’或‘夫’。又按:行者步于前,随者从于后,义正相反。”
04114
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7_沈一贯

沈一贯云:“凡物远不可见者,其色黝然玄也。大道之妙,非意象形称之可指,深矣,远矣,不可极矣,故名之曰玄。”
03815
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詘’,音屈,枉曲也。太史公司马谈同古本(作诎)。大直者,顺物自然,故若詘也。大巧者,至妙无机,故若拙也。”
03114
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10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挫’,通行本作‘羸’,真本作‘剉’,乙本作‘唑’。”
0396
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9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辙、林希逸无‘之’字。”
05315

《老子》45_06_校笺_05_吴澄

吴澄云:“阳之躁,勝阴之寒;阴之静,勝阳之熱;亦相反而相为用也。”
02815
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古棣以“去奢”在后為是,不失為精到见解。“甚”,异常安樂。《说文·甘部》:“甚,尤安樂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人情所尤安樂者,必在所溺爱也。”引申為贪爱淫樂。《老子》反对淫樂,指...
05813
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功成而不居’,古本作‘功成不處’。‘處’,上声。”
05215
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07_高亨

高亨云:“此言天下无道,战场在郊,牝馬上阵也。戎馬者军中所用之馬,与戎車戎衣同意。《周礼·夏官》馬质、校人并言戎馬,则戎馬之名旧矣。生,产驹也。《尔雅·释地》:‘邑外谓之郊。’古者...
0247
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古棣说是也。“楚棘生之”,甲本作“楚朸生之”,乙本作“□棘生之”,两本对照、合校,即知作“楚棘生之”。“楚棘”即为楚语物名词。“楚”字,古棣已释,不再赘语。“棘”,扬雄《方...
0347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不□□□,□民不”,损掩“見可欲”和“使”四字,“”為“亂”之省文;帛书乙本同此,唯“亂”省作“”,《乙本释文》径直作“亂”(简化为“乱”)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...
03512

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故知足之足,常足矣’,司马无‘之足’,又无‘矣’。”
03915

《老子》30_05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范‘驕’作‘’。各本‘不’作‘勿’,石田羊一郎‘不’作‘無(今简作无)’。”
02414

《老子》03_06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臧疏、张嗣成‘民’作‘心’。‘常使民无知无欲’,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及《治要》引同此。成疏曰:‘知者,分别之名;欲者,贪求之目。言聖人常以空惠利益苍生,令倒置之徒,息分...
0255
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12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晚近解老诸家,常常引此章据以证明:在认识论上,老子是彻头彻尾的先验论者。表面看,这判断是有理的,实际上却并不确切。‘不出於户,以知天下;不窥於牖,以知天道;其出彌遠,其...
02812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04_王昶

王昶云:“‘是謂非道,非道早已’,开元、至元两‘非’字作‘不’。”
04912
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本作‘久’,敦煌本作‘又’,乃‘久’之讹。”
0429
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潚呵始萬物之宗”,“淵(简作渊)”形误作“潚”;“兮”,“凡通行本兮(xī)字,甲、乙本皆作呵”(《甲本释文》校注)。按:作“呵”非《老子》原字,战国之前著作如《...
0397
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09_薛蕙

薛蕙云:“為學者贵博,故多聞多见,务日有所益。”
04414

《老子》31_03_校笺_06_柳存仁

柳存仁云:“‘故有道者不處也’,河上公注本、玄宗本、徽宗本句末无‘也’字。此處用明太祖本,盖宗吴澄。”
0449
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5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本此句作‘湛然常存’,遂州本‘湛似常存’。”水海按:罗振玉云“敦煌本作‘湛似常存’”,是知武内义雄所说“敦本”指法京藏敦煌残卷,即武内敦甲本。
04910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故取天下者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达真并作‘取天下’,程无‘故’字。”
03912
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05_纪昀

纪昀云:“按:‘恬淡’,河上公注本作‘恬惔’;一本作‘恬澹’;又作‘恬然’。”
0396

《老子》05_02_校笺_03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聖人与天地合其德,以百姓比芻狗也。”
0329

《老子》49_03_校笺_01_校堪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后句句末损掩一“之”字,今据诸通行本校补;帛书乙本仅残留前句句首一“善”字,其余全损。其他诸本两“善者”后有“吾”字,作“善者吾善之,不善者吾亦善之”。王雱本、崇宁...
0278
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06_王昶

王昶云:“至元同开元(即御注本)。邢州‘志’作‘意’,无‘矣’字。”
03913
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:‘多聞、博赡也。’是成作‘多聞’。二十三章‘希言自然’、四十三章‘不言之教’,‘多言’为‘希言’或‘不言’之反;老子自作‘多言’,不作‘多聞’或‘言多’也。”
03814

《老子》49_07_校笺_06_古棣

古棣云:“以有‘之’字于文为长。‘聖人之在天下也’,即圣人的治理天下,此处‘在’字训‘治’,但有其特殊性,即包含有不干涉的意思,似為老庄学派专门用语。《庄子·外篇》有《在宥篇》,‘...
0366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今譣帛书甲、乙本,从“是以吉事上左”到“言以喪禮居之也”这五句皆為经文,刘、马等氏之说不确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偏將軍卑而居阳位,以其不专殺也。上将军尊而居阴位,以其专主殺...
051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