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11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榮,寵贵也;辱,卑贱也。处於榮贵,遂起骄奢,而福善祸淫忽然凋落,比之榮寵翻為祸甚,若知倚伏不常贵,為祸始应须自戒,勿為放逸,处於榮华,恒如卑贱,故贵以贱為本,高以下為...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雖有榮觀’,‘觀’,去声,一作‘館’。‘觀’,从游之所也。‘宴處超然’,‘宴’,安也。王弼同古本,河上公作‘燕’。君子终日行,不离輜重,雖有榮华之觀,亦安居而超然不顾...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坐亓閲,解亓紛”,“坐”为“銼”的近音假借(二字上古皆为歌部),或是“銼”的误省,《甲本释文》校为“挫”;“閲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为“鋭”;两“其”字皆作“亓”。...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9_张煦
张煦云:“‘不’,吕等作‘非’;葛‘耶’作‘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11_古棣
古棣云:“‘民多技巧,奇物滋起’,河上公古本如此,今河上公本‘技’作‘伎’,乃‘技’的异体。有的传本,‘民’字作‘人’,王弼本亦作‘人’。王注‘民多智慧,则巧伪生’,据注可知王弼本...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11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傅、范本作‘故常无欲,可名於小矣(范本‘於’作‘為’),萬物歸之而不知主’,共十七字。敦煌本、遂州本、顾欢本无‘常无欲’三字,余各本与河、王本略同(诸河、王本‘歸之’作...
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7_苏辙
苏辙云:“信则为实而已,故不必为美;美则为观而已,故不必信。”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作“人”是。此“人”为泛指,不仅包括“人君”(指“俗君”),也包括一般“民众”。韩非作“人”是,释之为“众人”则不确;河上公作“人”是,训为“人君”亦不确;至王弼始改“人”...
《老子》14_04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此三者’,一无‘此’。”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臧疏‘采’作‘彩’,易州、罗卷、宋河上、张之象作‘綵’。《说文》无‘彩’、‘綵’字。依义当作‘彩’。”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易说是。‘求生’当作‘生生’。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以其生生之厚’,是成作‘生生’。《庄子·大宗师篇》:‘生生者不生’,盖本《老子》。‘生生’与七十一章‘病病’词例一...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知人者,知也。···’古本每句下有‘也’字,文意雍容;世本并无‘也’字,至‘不失其所者久’;若无‘也’字,则文意不足,今依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10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王注:‘言使民’,··王本亦有‘民’字。”又云:“河上本作‘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’。···河上本盖亦有‘民’字,易‘民’为‘人’,又讹书入于‘什伯’之下,遂误读‘使有什...
《老子》24_02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无“者”字,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唐玄宗注本、唐玄宗疏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等宋元明清...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“察察”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谓“以苛为察”,唐太宗注为“有为苛急”,明太祖谓“苛政也”,释德清云“察察,即俗谓分星擘两,丝毫不饶人之意。”即“严苛”之谊。此两句言:其政严明...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07_孙诒让
孙诒让云:“《韩诗外传》九引《老子》‘屈’亦作‘詘’,与傅本正同。‘大巧若拙’句在‘大辯若訥’下,下又有‘其用不屈’四字。以上文‘其用不弊’,‘其用不窮’二句例之,则有者是也。韩所...
《老子》39_05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其致之一也’,古本如此。”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05_王昶
王昶云:“邢州作‘多聞數窮’。”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有“敢”字,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即有“敢”字。有“敢”义较胜。又,“慈”指“慈爱”(河上公注)。儉,指节儉言,吴澄释为“节约而不侈肆”。“不敢先”,吴澄谓“谦让...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荒’字,易州作‘忙’,馆本作‘莽’,各本同此(‘荒’)。然‘荒’、‘莽’、‘忙’并借字,正当作‘懬’。《说文》曰:‘懬,阔也。’潘本‘兮’作‘乎’。馆本无‘兮’字。唐...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7_薛蕙
薛蕙云:“‘能无離乎’,一无‘乎’字,下五句并同。”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6_文廷式
文廷式云:“《老子》一书皆言‘守雌’,独至‘天門開闔’之时,应机一发,不为万物制。故以‘无雌’为训。文本作‘為雌’者误。”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13_高亨
高亨云:“歙歙,犹汲汲也。歙读為潝。《说文》:‘潝,水疾流声。’是潝有疾义,而潝潝犹言汲汲矣。汲本字作彶,《说文》:‘彶,急行也。’河上作‘怵’者,疑忣字之讹。忣古急字也。(见《淮...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輕’,李(畋)如字。‘躁’,陆早报切。”
《老子》66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,唯“其”皆作“亓”,乙本“聖(简作圣)”作“取”。今从甲本。浙江书局刻明华亭张之象王弼本前句无“聖人之”和“也”,下句“以”后无“其”字,作“是以欲上民...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4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‘好静’,当作‘清静’。《史记·老子列传》‘李耳无為自化,清静自正’可证。”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06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我獨若閔閔’,古本與傅奕本作‘閔閔’,莫昆切;有训作‘昏昧不分别’者;河上公及诸家并作‘悶悶’,音同,又省‘若’字,韩文公《古赋》有‘獨閔閔其曷已兮,凭文章以自宣;’...
《老子》67_12_校笺_03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作‘死矣’。”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談呵其无味也”,“淡”假作“談(简作谈)”(上古二字皆为定纽谈部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“呵”为帛书本传抄者时译(或口译)“兮”而成,今当还原为“兮”。乙本作“淡...
《老子》54_06_校笺_05_洪颐煊
洪颐煊云:“‘脩之於國,其德乃豐’,按‘國’当为‘邦’。上下文身、真,家、餘,鄉、長、下、普皆为韵,此以邦、豐为韵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‘修之邦,其德乃豐’;又云‘以邦觀邦’,字尚未改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