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行无行’,下‘行’,户刚反。‘攘’,苦羊反。”
0315
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豈虚言哉’,古本‘言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3214
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抗兵相加,哀者勝矣’,古本作‘抗兵相若,則哀者勝矣’。”水海按:焦竑本、傅奕《道德经古本篇》“抗”前皆有“故”字。
0498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0_顾欢

顾欢云:“希,少也。人能爱气少言,則行合自然。”
03913
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8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宗,万物之主也;君,万事之主也。”
04211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20_魏源

魏源云:“希言而玄同,自然者也。風之飘,雨之驟,立之企,行之跨,食之馀,形之赘,皆非自然者也。盖时然后言,人不厌其言。如时雨之应会而至,不疾不徐。若非自然,而强谈诡辩以惊世,以犹飄...
0526

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’,罗卷同此。各本及《后汉书·赵壹传》注引、《文选·七命》注引无‘而’字。”又云:“‘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’,‘褐’原作‘禍’,讹。”
05113

《老子》38_01_校笺_01_校勘

以上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及《黄帝内经·太素》卷二《顺养篇》杨上善注文、《周易集解·乾九家易》、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所引并同乙本。
04812

《老子》38_02_校笺_05_徐大椿

徐大椿云:“上德,德之最上者也,不德以与德合体而相忘于德者也,如此则德常在我而终身不离矣。不失德,言保守其德,惟恐失之,则身与德为二,而德终不在我也。”
0297
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失者,同於失’,古本作‘從事於失者,失者同於失’。”
03615

《老子》72_01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“畏威”之“威”当作用刑罚兵戎等威权镇压讲。王弼就训为“威权”,奚侗则释为“刑罚兵戎之属”。“大威”之“威”,当作威怕之事讲,指祸乱之事。王弼训为“大溃”,即大乱之事也。
02910
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8_高亨

高亨云:“古人攘臂,援其袂而缠以绳,故其本字作纕从系。《说文》:‘絭纕,臂绳也’,是其证。或上卷其袂而不缠绳,《广韵》‘揎袂出臂曰攘’是也。《孟子·尽心篇》:‘冯妇攘臂下车。’《庄...
04811

《老子》23_09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河上公本“同於失者,道亦失之”之后,有“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”句,想尔本有“信不足,有不信”句,此说明汉代经文已衍此两句。应以帛书本為准,此两句应删。
04114

《老子》72_04_校笺_07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是以’二字衍,后人所益。”
03110
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严遵《指归》云:“夫禮之為事也,中外相违,華盛而实毁,末隆而本衰。禮薄于忠,权轻于威,信不及義,德不逮仁。為治之末,為亂之元,诈伪所起,忿争所因。故制禮作乐,改正易服,进退...
0255
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无‘而’字。”
04815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坦然’,纂微‘坦’作‘默’,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、程并作‘繟’,音闡。”
04710

《老子》39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损缺“地得一以寧”的“一”字;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诸唐宋元明清人本皆同帛书乙本。
04213
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6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强為之名曰大,大曰逝,逝曰遠,遠曰反。’按此十五字疑本作‘强為之容曰大,曰逝,曰遠,曰反’。‘名’、‘容’形近,且涉上文而讹。道既‘字之曰道’,不能又‘名之曰大’,本书...
02713

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全损,后句作“奈何以殺愳之也”,“愳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为“惧”,通行本作“惧”,《说文》:“惧,恐也。愳,古文。”《集韵·遇韵》:“惧,古作愳。”《甲本释文》已...
0568

《老子》39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其致之一也’,古本如此。”
0416
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3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而王居其一焉’,一无‘而’字,一作‘而王處一焉’。”
03213

《老子》74_03_校笺_10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吾得而殺之’,傅本与之同,其他传本皆作‘吾得執而殺之’,多一‘執’字。按‘得’字本有执、捕之谊,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‘初,缪公亡善马,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...
04815

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作“泄”亦通。“歇”(晓纽月部)、“泄”(心纽月部),为叠韵,近音、同义互训,且“泄”为楚方言。扬雄《方言》卷十云:“戏、泄,歇也。楚谓之‘戏’、‘泄’。奄,息也,楚、扬谓...
05012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王弼注《易经》之《恒卦》引此与今本同。皇侃疏《论语·学而篇》第一引作‘重為輕根,静為躁本’。按:重谓寡欲自重,輕谓纵欲自輕,二者皆以治身言。静谓清静无為,躁谓急功好...
03511

《老子》74_06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无‘夫’字。‘其手’御注、王弼作‘其手矣’,河上作‘其手者矣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河上公本作“希有不傷其手矣”,宋刊河上公本作“希有不傷手矣”,与严可均所见本不同。
0257

《老子》39_11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《文选·藉田赋》注同(指河上公本作‘故貴必以賤為本,高必以下為基’)。”
0349
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燕’,易州、开元石刻同河上。”
04910
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9_严灵峰

严灵峰云:“‘以其上求生之厚’,‘上’字原阙,傅奕本、杜道坚本俱有‘上’字。王注云:‘言民之所以僻,治之所以乱,皆由上,不由其下也;民从上也。’依注并上两句例,当有此一‘上’字;因...
04312

《老子》39_14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此其’,古本作‘是其’。‘非乎’,古本作‘非歟’。”
048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