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7_陈鼓应
陈鼓应云:“‘歙’,敛,合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作‘翕’。‘翕’、‘歙’古字通用。‘之’,陈懿典《道德经精解》作‘者’。”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07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按:‘祥’即不祥。《尚书序》云:‘有祥桑榖共生于朝’,与此‘祥’字同义。王注曰:‘生不可益,益之则夭。’‘夭’字当作‘妖’,盖以‘妖’解‘祥’字。”水海按:朱谦之谓:《...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國有’,各本作‘國之’。‘可示’,各本作‘可以示’。”
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12_古棣
古棣云:“高亨在无版本作依据的条件下,断言重‘鎮之以无名之樸’七字,帛书果尔,由此可见逻辑推理之力量,用文理、义理进行校勘之必要和重要。文献勘,固不能惟某本是从,作爬行的经验主义者...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4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《韩非子·解老》作‘則可以有國’,与上文‘則莫知其極’例同,较今本为长。”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12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动作生长。以虚静觀其反復。凡有起於虚,动起於静,故萬物虽並动作,卒復歸於虚静,是物之極篤也。”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“静曰復命”与“静,是謂復命”意思同。作“是謂復命”,且与上下文例不合。唯帛书甲、乙本作“静,是謂復命”,文畅意足。“復命”,命,本性;復命,復歸本性,意指回復到虚静的本性...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如春登臺’,古本‘如’作‘若’,一‘春’在‘登’下。”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復衆人’,御注作‘衆民’。”
《老子》81_02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卷子成疏、臧疏‘知者’两句在‘善者’两句上。卷子成疏上‘知’字作‘智’,‘知’为‘智’省。”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11_王弼
王弼注云:“‘此’,上之所云也(即‘自今及古,其名不去’)。言吾何以知万物之始于无哉?以此知之也。”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文中子·中说·魏相篇》仇璋说‘三有’曰:‘有慈,有儉,有不為天下先’;实即本此,亦无‘敢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今舍其慈,且勇;舍其儉,且廣;舍其後,且先;是谓入死门。’‘舍’,上声。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作‘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’。”水海按:譣王弼注云:“惑于躁欲,故曰:‘莫之能知’也;迷于荣利,故曰:‘莫之能行’也。”是知王弼本当作“天下莫之能知,莫之能行”。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帛书本作“可以為天地母”。按《老子》之义,“道”之属性,无声无形,无边无际,独一无二,它是“万物之始”,不仅“先天地生”,而且是天地由其所生,故谓“道”“為天地母”(“道”...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林、苏‘返’作‘反’。”
《老子》39_06_校笺_01_校勘
此文,帛书甲本作“胃天毋已清,將恐□”;帛书乙本作“胃天毋已清,將恐蓮”。“胃”为“謂(简作谓)”的借字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物部)。银雀山汉墓竹简《孙膑兵法·威王问篇》云:“是胃大得...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13_王弼
王弼注云:“‘四大’,道、天、地、王也。凡物有称有名,则非其极也。言道则有所由,有所由,然后谓之為道,然则道是称中之大也。不若无称之大也。无称不可得而名,故曰‘域’也。道、天、地、...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7_罗远贤
罗远贤云:“《治要》引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1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;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皆同此二句。
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作‘偷’,《说文解字》无‘偷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1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''而攻堅'句,与四十二章'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堅',语意正同。'堅'与'先'叶。水能怀山襄陵,磨铁销铜,故曰攻堅也。旧说'堅'、'强'二字连,则无韵。'水海按:朱谦之下句校为'而...
《老子》42_09_校笺_02_张煦
张煦云:“‘彊’,吕等作‘强’,葛‘者’作‘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噤’字,严遵同古本,注引《楚辞》‘口噤閉而不言’。”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08_毕沅
毕沅云:“‘培’,河上作‘载’,王弼作‘挫’。‘墮’,俗作‘隳’,非。”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并同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出”后无“於”字,“以”前有“可”字,作“不出户,可以知天下”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“以”前有“可”字,作“不出於户,可以知天下”。严遵...
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使知者’各本‘使’下有‘夫’字。‘不敢為’,各本句下有‘為无為’三字。”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7_李息斋
李息斋云:“人所以不能人‘道’者,以自見不明,而为物所勝也。若内明则自不骛外。不骛外则渐能勝物,积日既深,自然入‘道’。”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15_陈景元
陈景元云:“旧说曰:專,一也;任也。氣者冲和妙氣也,又自然之氣也。夫人卓然独化,禀自然冲和妙氣,氣降形生;自无染杂。若乃專任冲妙,知见都忘,使氣自纯和,形自柔弱,不为众恶所害,是得...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以知乎’,‘知’音智。河上本又直作‘智’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