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无‘其’字,‘捨’作‘舍’。开元石刻作‘捨’,是。”
0549
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皆作“有欲者”,“欲”并非“道”之误。本《道篇》前文“恒有欲也,以觀其所嗷”(今本第一章),后文“物或惡之,故有欲者弗居”(今本第三十一章),亦有作为肯定语义的...
04210
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以戰則勝’,一作‘以陳則正’,‘勝’作‘正’。”
0525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楼正‘敝’作‘蔽’。《释文》出‘蔽’字,则王本‘敝’作‘蔽’,当据改正。”
05113
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與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其他文字同。帛书乙本“勝(简为胜)”假作“朕”(上古“朕”為侵部【em】,“勝”為蒸部【en】,侵部和蒸部主要元音相同,可以通转,故侵...
03112

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視(简作视)”,《甲本释文》、《乙本释文》皆校為“示”。“視(简作视)”通“示”(上古二字皆為脂部),显示,表示,引申為标榜。详见上章节校笺。高明校為“是”,不妥。“章”...
02611

《老子》69_01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应有“曰”字。“用兵”上不必增“古之”二字。《老子》此下引二言,亦可能为古兵家言,亦可能为当世兵家所言,抑或是老子设言(河上公注:“老子疾时用兵,故托己设其义也。”),此不...
03311
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7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夫唯····’句,据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人物志·释争篇》皆作‘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’,多‘天下’二字。”
03014

《老子》69_05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无敵’,各本作‘輕敵’,罗卷上‘輕’字作‘誙’。卷子、馆本、成疏‘无’作‘侮’。成疏曰:‘侮輕凌也。’(臧疏作‘輕凌侮也’。)‘則’字,赵写作‘者’。··.·.譣弼注曰...
05113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帛书本。傅奕本“希”作“稀”。其他诸本皆同帛书甲、乙本。
02714
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“天下”,指“天下人”,这是定中结构,省略了中心词“人”。“莫能知”和“莫能行”当作 “莫之能知”和“莫之能行”,王弼注正作“莫之能知”和“莫之能行”。帛书本均如此,为《老...
0395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寇、白、两经幢、馆本、易州、臧疏、二赵、吴及《治要》引无‘故’字。‘崇’,范同此。成疏曰:‘会不崇朝,何能竟日。’是成亦作‘崇’,各本作‘終’。傅奕本‘驟’,各本同...
0315
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13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則’读为賊,賊我者贵,谓害我者皆居上位。知我者既少,害我者又贵,故聖人被褐懷玉,求无人知,且以免祸。老子去周入秦,殆由斯故欤!”
0327

《老子》23_04_校笺_10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此言君道主於柔缓,而力戒暴疾。既举飄風暴雨為例,又重申天道且不能以暴疾持久,人道更可知矣。”
0416

《老子》71_03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聖人之不病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之’字。”
03715
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各本并作‘上德无為而无以為,下德无為而有以為’。惟范本同此(指傅奕本)。磻溪作‘上德为之而无以為,下德为之而有以為’。馆本、赵写作‘上德无為而无以為,下德為之而有以為’...
0328
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同於道者,道亦樂得之’,古本无‘同’、‘樂’二字。下同。”
04515

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12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王弼本作‘无狎’,河上、景龙、敦煌本均作‘狹’。作‘狹’是也。”
0546
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马叙伦、蒋锡昌之说是。而古棣在第一句有双“失”字,后三句中无后“失”字,谓:“德属于道,道是体、德是用,用韩非的话说就是‘德者道之功’,所以第一句应作‘失道而失德’。失道即...
04713
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12_任继愈

任继愈云:“老子对于‘道’的理解,决不及我们今天有了科学的分析方法这样清楚。他没有一个现成的名词可用,但又要打破天、帝的有神论的传统。他对‘道’有过种种的描绘:说它是渾然一体的东西...
03712

《老子》73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勇於敢者□□,□於不敢者則栝”,前句损掩“則殺(简作杀)”二字,后句损掩一“勇”字,“活”借作“栝”(“活”、“栝”同为月部字,故可通假);《甲本释文》所损字已...
0285
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9_文子

《文子·上仁篇》云:“文子问:‘仁義禮何以為薄于道德也?’老子曰:‘為仁者必以哀乐论之,為義者必以取与明之;四海之内哀乐不能徧(遍),竭府库之财货不足以赡万民。故知不如修道而行德,...
03414
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7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妙本生化,遍于群有,群有之物,无非匠成万物,彼其茂养之德,故可以為天下母尔。”
0515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5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劳说详辩,甚是。帛书甲本作‘彈而善謀’,乙本作‘單而善謀’,‘彈’、‘單’似均‘墠’之讹,是古本已作‘墠’矣,亦乃‘坦’之借字也。”
0389
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’,程无‘以’字;诸本‘貞’多作‘正’,盖避庙讳也。”
03315
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‘大’当承上作‘道’。‘返’,寇、白、易州、臧疏同此。各本并作‘反’。字当作‘返’。按:‘曰’读為‘则’。”
04115
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02_邵若愚

邵若愚云:“‘奇’,音碁。夫民贪欲為奇,是故常不畏死,奈何立刑法以死,使民惧之?若使民忘欲而常自畏死,其间而有為奇者,以谓吾得執而殺之,以戒于众,孰敢也?”
05313

《老子》39_06_校笺_03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‘无’与‘毋’,‘以’与‘已’,古多通用。各本作‘无以’,帛书甲、乙本作‘毋已’,其义同也。河上公注首句云:‘言天当有阴阳弛张,昼夜更用。不可但欲清明无已时,將恐分裂不...
0469
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15_汤一介

汤一介云:“老子讲的道是先于天地存在,只是说在时间上先于天地存在,而不是在逻辑上先于天地存在。老子讲的‘道’虽是无形无象,但不是超空间的,而是没有固定的具体的形象,这样的‘道’才可...
03011
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是大匠斵’,斵,陟角反。”
053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