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07_孙鑛
孙鑛云:“‘常善救人’四句,一本无。‘故’一作‘而’。”
《老子》77_05_校笺_03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景福、敦煌辛本均无‘以’字,敦煌庚本‘以’作‘而’。”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06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’,古本作‘孰能損有餘而奉不足於天下者’。”
《老子》41_13_校笺_02_水海
水海按:帛书作“褒”是,他本皆作“隱(简作隐)”,误也。早年高亨指出:“道隱无名,疑当作‘大道无名’。盖‘大’字转写捝去,后人以意增‘隱’字耳。”可知“隱”为误。然不作“大道无名”...
《老子》27_09_校笺_01_校勘
此两语,帛书甲本“资(简作资)”假为“齎”(上古二字皆为精纽脂部,属同音假借;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齎,假借为资。”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乙本同此两语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...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7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敦本‘見’作‘示’。”
《老子》40_04_校笺_04_詹剑峰
詹剑峰云:“‘无’,并不是‘绝对没有’,却是可能的有,在潜伏状态的有,就是有的可能性,化生的萌芽和起始。至于具体的特殊物,就是这种萌芽的发展,就是这种可能性的现实,实现了的潜能。例...
《老子》27_12_校笺_09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‘要妙’,深远微妙,即是因顺自然的深远微妙之理。聖人行事,无棄人,无棄物。以善人為師,不善人為資,则‘人之不善,何棄之有’?而貴師愛資之方,正在于顺乎自然,依乎天理。因...
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''以其无以易之',道藏王本及诸本均脱上'以'字。···'以其'二字为《老子》习用之语。七章'以其不自生,··非以其无私邪',五十章'以其无死地',六十五章'以其智多',···文例均...
《老子》42_04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范作‘盅’,‘盅’字是。各本及《太极论》引并作‘冲’。张嗣成‘氣’作‘炁’。《列子·天瑞篇》曰:‘冲和氣者為人。’盖本此文。亦作‘冲氣’。”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5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婴兒不用智,而合自然之智。”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'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'是以聖人受国之垢,是謂社稷主;'是成无'云'字,而以'是以聖人'四字连下为句。'
《老子》42_07_校笺_07_王卡
王卡云:“‘故物或損之而益’,《意林》无句首‘故’字。‘或益之而損’,《意林》无‘或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樸’,范、宋河上、易州并作‘朴’,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78_08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吴说非是。此语正是上四语的哲理概括,他本句前有'故'字者,亦可看出一些端倪。此句表面意思即谓'正话反说'。高延第云:'受國之垢,即國君含垢也。受不祥,即万方有罪,罪在朕躬也。至...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、馆本、罗卷及《弘明集》六释慧通《驳顾道士夷夏论》并作‘學父’。成疏曰:‘將為學道之先,父亦本也’。是成亦作‘學父’。臧疏引顾欢曰:‘其斅學之本父也’,则顾本作‘斅’...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長’,上声,主也,大也。”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11_节解
节解云:'谓人行道德,司命赐算;人行其恶,司殺徹其籍,此之谓也。'高亨云:'按:'徹'疑当為'殺',盖篆文'徹'作'',《说文》'殺'古文作'徽',形相近。《老子》此字作'',后人不识,误以為'徹'...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6_高明
高明云:“今据帛书《老子》勘校,除傅、范与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作‘出於无有,入於无間’之外,世传本多同帛书作‘无有,入於无間’。从文义分析,则与前文‘天下之至柔,驰騁於天下之至堅’,...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18_高亨
高亨云:“大制因物之自然,故不割,各抱其樸而已。”
《老子》01_04_校笺_02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‘无’,所以名天地之始;‘有’,所以名其终,故曰‘萬物之母’。”陈鼓应云:“按:‘无’、‘有’乃是哲学上的一个常用的词。四十章上有‘天下萬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’之说,这里...
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4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得多利而亡其身,何者为病也。”
《老子》29_03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依余说于‘執者失之’下,增‘是以聖人无為,故无敗;无執,故无失。’”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10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两者,‘有’、‘无’之道,而同出于道也。言有无之体用皆出于道。世之学者,常以‘无’为精,‘有’为粗,不知二者皆出于道,故云‘同謂之玄’。此两者同出而異名者,同出乎神;而...
《老子》45_02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大满若盅’,郭云、王弼同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15_高明
高明云:“今本‘或歔或吹’之‘歔’字,也有作‘呴’、‘欨’、‘煦’、‘噤’者,乙本作‘熱(简作热)’,甲本作‘炅’。在此皆应假为‘嘘’字。‘嘘’字晓纽鱼部字,‘熱’為日纽月部字,‘...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7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傅奕本、通行本皆作‘皆知美之為美,斯恶已;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善已’,文句比较完整,疑后人修饰而成。”
《老子》45_05_校笺_02_魏稼孙
魏稼孙云:“‘躁勝塞’,御注‘塞’作‘寒’,严失校。”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9_陈鼓应
陈鼓应云:“‘或載或隳’:‘載’,安;‘隳’,危。河上公注:‘載,安也;隳,危也。’‘載’,王弼本原作‘挫’字,和上下文义不符,因据河上公本改正。‘夫物或行或随,或歔或吹,或强或羸...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萬物作焉而不辭’,(龙兴观)碑本作‘作而不為始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