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高翻本‘驕’作‘意’。‘自遺其咎’,室町本作‘还自遺其咎’。《玉篇》:‘咎,《说文》云:災也,从人、从各,各有相违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45_01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缺’,窥悦反。‘獘’,婢庇反。”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8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诸王本无‘是以聖人’之文。王本不言‘聖人’,而直承上文,其主语当為首句之‘大道’。验之帛书,应以有‘聖人’為是,这是由论述大道之所以‘可名於大’而推及体道的聖人应如何以...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景龙碑本‘吾强為之名曰’字下,有‘大’字,漫漶不明,当据他本补之。又此句各本无‘强為’前‘吾’字,疑衍。”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獨立□□□”,损掩“而不垓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為“而不改”;乙本作“獨立而不孩”,“孩”当為“垓”之假借(二字皆以“亥”為声符,上古当皆為之部字),《乙本释文...
《老子》20_17_校笺_05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景二本‘以’作‘已’。”
《老子》46_03_校笺_05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敦煌、景福四本均有‘罪莫大於可欲’句。又,‘大’字敦煌本作‘甚’。”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唐写卷子残本、馆本、宋河上、白‘鄰’字作‘隣’。易州、臧疏、馆本、寇、赵并无‘兮’字。成于下文‘健德若偷’疏中引此亦无‘兮’字。《文子·上仁篇》引‘兮’下有‘其’字。弼...
《老子》38_12_校笺_05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去彼華薄,则是绝仁弃義;取此厚實,则是返朴还淳。”
《老子》67_08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不敢為天下先,故能為成器长’,‘長’,上声。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13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周语》:‘以文修之;’韦注:‘文,礼法也。’此‘文’亦為礼法,即指上文‘聖智’、‘仁義’、‘巧利’三者而言。‘此三者以為文不足’,谓以上言三者為礼法,不足以治天下...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2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‘於’,甲、乙本皆缺此字,通行本、傅奕本皆有。今据补。”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9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‘挫其鋭’以下四句,已见前文。谭献、马叙伦并谓此为复出衍文,而其实不然也。帛书甲、乙本并有此四句,知原文如此。古人阐明一理,数语不嫌重见。故文句相同者常前后叠出。周秦故...
《老子》45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趮勝寒”,乙本作“趮朕寒”。“趮”为“燥”字之假借(二字皆属宵部)。“朕”【dǐem】,定纽、侵部;“勝(简作胜)”【cǐen】,书纽、蒸部。上古定母和书母都属舌音,侵...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‘散’并作‘揣’,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:‘大马之捶钩者’,陆德明《音义》曰:‘大马,司马也。···或说曰:江东三魏之间,人皆谓锻为捶,音字亦...
《老子》55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含德之厚,比於赤子’,司马‘厚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“雖(简作虽)”假作“唯”(上古二字皆為微部),“則昭”二字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邢...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‘烹’,开元石刻作‘享’是。”
《老子》15_13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高诱《淮南子》注云:‘保,本或作服。’”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“重”,指军旅的重車,载重車,輜重車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楚重至於邲。”杜预注:“重,輜重也。”又《襄公十年》:“孟氏之臣秦堇父辇重如役。”孔颖达疏:“重者,車名也。载...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‘出於无有,入於无間’,王弼无‘出’字、二‘於’字。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引同此,《道应训》引同河上。”
《老子》55_10_校笺_04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《内经》卷一王冰注引作‘不道早亡’。”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5_纪昀
纪昀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作‘子孫以其祭祀世世不輟’。”
《老子》43_05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希及之’,政和本下有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无‘常’字。‘如之’作‘柰’。馆本有‘常’字。‘如之何其以死惧之’,各本作‘柰何以死惧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句首当无“故”字。上文主要讲的是“三寶”的原则精神,非专言兵事。魏源就曾指出:“老子著书,明道救时。见天下方务于刚强,而刚强莫勝于争戰。今将救其弊而返以慈儉谦退,则天下必以...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河上、王弼作‘是謂不道,不道早已’;傅奕、王氏引刑州本,皆作‘非道’。”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民之飢’,古本下有‘者’,下二句同。‘食税之多也’,一无‘也’,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08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按:‘自謂’当作‘自稱’。四十二章云:‘人之所惡,唯孤、寡、不穀,而王公以為稱。’则此亦必作‘稱’也,《淮南子》高注正作‘稱’。《文选·邶希范与陈伯之书》注引此作‘王侯...
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,仅存一“民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遂州本“民”作“使人”,谓“使人至老死不相往來”。敦煌辛本、赵至坚本“民”上有“使”字,“死”字无,作“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