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譣之帛书乙本,《老子》原本作“失”而不作“天”。高说误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失谓任己而失人也。同於失者,所為与失同也。”
0435
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12_沈一贯

沈一贯云:“人之道則不然,裒聚穷贱之财,以媚尊贵之心。下則箠楚流血,取之尽锱铢;上則多藏而不尽用,或用之如泥沙。損不足以奉有餘,與天道异矣。”
05313
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5_魏源

魏源云:“‘··我无欲而民自樸’,此下傅奕有‘我无情而民自清’句。”按:经训堂刊傅奕本无“我无情而民自清”句。
0445

《老子》67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如此,乙本“事”作“器”,其他文字同此。今从甲本。敦煌壬本前句同此,后句“能”下有“為民”二字,作“故能為民成器長”。潘静观本、陈象古本、李道纯本前句同此,后句作“...
03712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6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道者虚极之神宗,一者冲和之精气,生者动出也。言道动出和气,以生于物,然应化之理由自未足,更生阳气,积阳气以就一,故谓之二也。”
0378
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14_河上公

又,河上公注云:“道虽惚恍无形,其中独為万物设法像也。”(顾欢本引河上注)清世祖注:“(惚恍者),若有若无之意,有象有物,则所谓无狀之狀、无物之象也。”
04814
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09_吴云

吴云云:“‘愛養’,傅本作‘衣被’。毕云‘衣、愛声近’,是也。”
06714
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苛胃龍辱若驚”,“何”假為“苛”(上古二字皆為匣纽歌部),“謂(简作谓)”假為“胃”(上古二字皆為匣纽物部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乙本作“何胃弄辱若驚”,“胃”為...
0446

《老子》20_17_校笺_03_纪昀

纪昀云:“‘而我獨頑似鄙’,按:一本无‘而’字。”
0437

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有一即有二,有二即有三,有三即有萬,至是巧历不能得其穷焉。老子一、二、三,只是以三数字表示道生萬物,愈生愈多之义。如必以一、二、三为天地人;或以一为太极,二为天地,三为...
0576
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03_陈景元

陈景元云:“‘惵惵’,忧勤貌,又不停貌。河上公本作‘怵怵’,王弼本作‘歙歙’。”水海按:今譣诸种河上公本及河上公注文,皆作“怵怵”。
05314
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人多利器’,司马、苏、黄‘人’作‘民’。”
04511
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4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氣者当专氣致柔,今反为心之所使,不能专守于内,则为暴矣。故曰‘心使氣曰强’。上章曰‘守柔曰强’;此‘强’者,非守柔之强,乃强梁之强。夫言岂一端而已,各有所当也。”
0459

《老子》38_04_校笺_02_韩非子

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“仁者,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。其喜人之有福,而恶人之有祸也。生心之所不能已也,非求其报也。故曰:‘上仁為之而无以為也。’”
0509
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12_高亨

高亨云:“俞说近之。但余疑此文当作‘輕則失臣,躁則失民’。河上本‘臣’字,《韩非子》引同,可证古本如此,原不误也。‘民’作‘君’者,盖形近而讹。‘輕則失臣,躁則失民’者,言輕則其臣...
0428
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4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'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老子》'受國'上均有'能'字,'不祥'上又有'之'字,当為古本。'水海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'能受國之垢,是謂社稷主'。
05315

《老子》43_03_校笺_08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虚无柔弱,无所不通。无有不可穷,至柔不可折。以此推之,故知无為之有益也。”
03211
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'是以聖右介,而不以責於人'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'各本作'是以聖人執左契',此脱'人執'二字,假介為契。契即契约,古以右為上,如秦汉虎符皆右在皇帝。《战国策·韩策三》...
03811
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赵‘芻’作‘爹’。”
0278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09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吴作‘昏昏’。馆本作‘昏’。成疏云:‘韬光匿耀,故若昏也。’则成作‘若昏’。赵写同。依下文例,当补一‘昬’字。”
03213

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作“蕪”,因“苗”与“蕪”义通,遂州本、武内敦丁本才作‘苗’。朱说是也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‘朝甚除’,高台榭,修宫室;‘田甚蕪’,农事废,不耕治,失时也;‘倉...
04311

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《初学记》十七引‘心’下有‘而’字。”
04912
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3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烹’,普庚反,不当加火。‘小鮮’,‘鮮’音仙。”
0398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9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作‘弊’。”
0598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2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多言数穷,故希言则自然。”
0289
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12_奚侗

奚侗云:“‘為貞’,河上、王弼本均作‘貴高’,与上数句文例不合,谊亦违谬。‘貞’、‘贵’形近,因‘貞’误作‘貴’,又涉下‘貴’、‘高’句增‘高’字而删‘為’字。他本或作‘貞而貴高’...
02911
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“故去彼而取此”,“彼”指“為目”,“此”指“為腹”。人一起贪欲,则永难满足,以致亡身。所以老子要“去目”,即“摒弃物欲的诱惑”,而“為腹”即“持守安足的生活”。“去目”、...
0318
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18_高亨

高亨云:“大制因物之自然,故不割,各抱其樸而已。”
03714
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13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‘主父,萬乘之主,而以身輕於天下,是以生幽而死。’《老子》此句,疑后人本《韩非子》所加注语。”
0285
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五色’,青赤白黑黄也。‘令’,力征反。‘盲’,陌庚反。”
046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