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8_04_校笺_03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上仁谓行仁之君,其仁无上,故言上仁也。為之者,為仁恩也。功成事立,无以执為。”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7_张煦
张煦云:“文津同王弼,但无‘樂’字。”蒋锡昌云:张嗣成作“同於道者,道亦樂得之;同於德者,德亦得之。”
《老子》72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夫唯弗猒,是□□□”,损掩“以不猒”三字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帛书乙本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弗”作“无”,“不”亦作“无”,谓“夫惟无猒,是以无猒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...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4_李翘
李翘云:“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引云:‘禮者,道之華而亂之首也’。误合下为一句。”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寂’,陆、王弼作‘宗’,亦作‘寂’。‘寥’,陆、王弼作‘寞’;李(畋):落消切,虚静湛然之称。”
《老子》73_01_校笺_05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七十六章‘坚强者死之徒,柔弱者生之徒’。‘敢’即‘坚强’,‘不敢’即‘柔弱’。‘勇於敢則殺,勇於不敢則活’,言勇於坚强則死,勇於柔弱則生也。”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古本四句并作‘處’。王弼作‘處其厚,不居其薄。處其實,不居其華。’”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作‘字之曰道’。”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9_王卡
王卡云:“‘天之道’,《治要》引与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无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06_王念孙
王念孙云:“河上公本‘貞’作‘正’。注云:‘為天下平正。’念孙按:《尔雅》曰:‘正,长也。’《吕氏春秋·君守篇》‘可以為天下正’。高注曰:‘正,主也。’‘為天下正’,犹《洪范》言‘...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01_校勘
此四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,天大,地大,王亦大”,损掩“道大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四句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陆...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卷子成疏、易州无‘使’下‘民’字。‘常畏’,范作‘而畏’。卷子、馆本、成疏‘常’上有‘不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9_06_校笺_07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无以者,致诚之辞也。以,用也。夫矜存者丧,执得者失,言天得道用以致清浮,若不守道冲和,而但矜用其清,將恐至于破裂不成象也。”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04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按:这四句一般通读作‘王(原作人,今改)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’。读得虽然顺口,含义似忒纡曲,王、地、天、道、自然,五者叠相法,实义云何,终觉不甚明了。莫若李约...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明皇‘而’作‘夫’,‘是’下有‘謂’字。陈象古‘是’下有‘謂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05_薛蕙
薛蕙云:“‘侯王无以為貞而貴高,將恐蹙’,一作‘侯王无以貴高,將恐蹙’。‘蹙’音厥,仆也。”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奚侗曰:‘君子谓卿大夫、士也。说见《礼记·乡饮酒义》注,对下万乘之主言。’按顾本成疏,成作‘君子’,《韩非子·喻老》亦作‘君子’。‘聖人’乃理想之主,应深居简出,以无為...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第二句“其上”后“之”字无,并损掩“有以為”后“也”字,其他文字同。帛书乙本第一句“姓”假作“生”(“姓”、“生”同属耕部,可假),第三句损掩“是”字,其他文字同。...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“謂(简作谓)”借为“胃”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物部),“胃”后损缺一字,帛书《老子甲本释文》校补为“曰”;“穀”,简作“橐”。帛书乙本同此句,唯“謂(简作谓)”借作“胃...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07_毕沅
毕沅云:“‘如之何’,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奈何’。”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朱谦之说非是。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所云虽本于《老子》,然非《老子》原文,不足為据。且此二句是承上文“求生之厚”而申言,非单独為“一段”明矣。又,“賢”后他本有“於”字,而帛书...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11_陶绍学
陶绍学云:“吴澄作‘至譽无譽’,义似可通,但不知何据。”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善行者无轍迹’,古本。‘者’字,司马公注同古本。善行己者,乘理,故无轍迹。”
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前两句同此,后句作“柔弱微细生之徒也”,“微细”二字,他本皆无,且按甲本行文来说,讲的是“柔弱”与“堅强”的问题,此两句“堅强”与“柔弱”正相对为文,可知“微细”为...
《老子》41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,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大”前有“而”字,作“下士聞道,而大笑之”。敦煌唐写本S三九二六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、景龙本、遂州本、赵孟頫本作“下45...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同此;帛书乙本“以”作“用”,“菥”作“(高明作‘答’)”。今从甲本。河上公本、白文本、(唐)李荣本、林希逸本、董思靖本、陈景元本、邓锜本、张嗣成本、李道纯本、杜道坚...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故堅强居下,柔弱處上’,清源无‘故’字,黄‘居’作‘處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、程并作‘强大處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潘‘夷’作‘彝’。‘纇’,易州、馆本、臧疏、柰卷、寇、白、张嗣成、潘及《意林》引作‘類’。馆本、磻溪此句在‘進道’句下。易顺鼎曰:‘夷,平也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刑...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‘關鍵’连文,傅本作‘键’,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引‘善閉者不用關楗’,《道应训》引作‘鍵’。按:作‘闥’是也。‘關(简为关)’,《说文》:‘以木横持門户也,从門、声。...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損(简为损)”作“败”(二字为异体),“益”作“補(简為补)”。帛书乙本“损(简為损)”假作“云”(二字上古皆为文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作“损(简為损)”;下句损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