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2_01_校笺_0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傅奕本作‘可以為天下母’,诸本无‘可’字,惟道藏王本此句下注‘善始之,则善养畜之矣,故天下有始,则可以為天下母矣’。《道藏·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》与藏本同,殿本误脱此二十...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御注、遂州、邢玄、景福、庆阳、磻溪、楼正诸石本,严遵、傅奕、柰卷、室町、顾欢、彭耜诸本皆作‘仍’,范本作‘扔’。作‘扔’是也。《广雅》曰:‘扔,引也;’《广韵》曰:‘扔...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敦煌本与此石(景龙碑)同(作‘知’)。”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意林》卷一、《群书治要》卷三十引《道德经》‘死而不妄者,壽’,并引河上公注(河上公注谓:‘目不妄视,耳不妄听,口不妄言,则无怨恶于天下,故长壽。’),知河上公所见古本...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傅、范本、室町本亦有‘首’下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1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作‘純’是也。《易传·文言》:‘純粹精也;’崔觐注:‘不杂曰純。’景龙碑本‘純純’,室町本作‘沌沌’义同。《庄子·山木篇》‘純純常常,乃比於狂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1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英伦作‘忽若晦’,广明、景福、室町三本作‘忽兮其若海’。按:王、范本作‘澹’字是也。王羲之本亦作‘澹’,景龙碑本误作‘淡’。《说文》:‘澹,水摇也,从水詹声;’与‘淡’...
《老子》39_02_校笺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寧’字,《绩语堂碑录》因避清帝讳改为‘甯’。今据原碑文改正,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14_03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搏’,王本作‘搏’,遂州本、敦煌本均误作‘博’。易、马之说是也。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‘是故視之不見其形,聽之不聞其声,循之不得其身;无形而有形生焉,无声而五音鸣焉,无...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1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景龙本‘朴’,本或作‘璞’。《玉篇》引《老子》曰:‘璞散則為器。’《文选·演连珠》注引《尸子》曰:‘郑人谓玉未理之者為璞。’”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1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河上公作‘醇醇’,《意林》引作‘湻湻’,柰卷同河上。王羲之与此后(景龙碑)同。醇、淳古通用···又,敦、遂二本作‘蠢蠢’,《说文》‘蠢,动也’。又重言形况字,《左传·昭...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道藏王本‘惚’作‘忽’。《释文》出‘怳’字,知王本作‘怳’,《头陀寺碑文》注引《老子》作‘怳’,王注亦作‘怳’。《抱朴子·地真篇》引‘老子曰’与河上本同。英伦本与御注同...
《老子》46_音韵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正、糞为韵,更所未详。此章以道、郊为韵。道,幽部,郊,宵部,此幽宵通韵,与四十章笑、道为韵同例。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1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故致數車无車’,两‘車’字,法京敦乙本上之‘車’作‘與’,下之‘車’作‘譽’,与苏灵芝御注本同。范应元曰:王弼同古本,河上公作‘數車无車’。今案:诸王本作‘輿’,道藏...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中井履轩说非也。《左传·桓公八年》云:‘楚人尚左;’与《老子》‘君子居則貴左’、‘吉事尚左’之俗相合。又遂州本作‘貴佐’,乃‘左’字之误。又傅、范本‘君子’上有‘是以’...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‘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,以其善下之’,按:“傅、赵本‘之’下有‘也’字,《御览·地部、皇王部》引同。唯《地部》引无‘之’字,高翻本同。柰卷本作‘以其善下之故’。”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文中子·中说·魏相篇》仇璋说‘三有’曰:‘有慈,有儉,有不為天下先’;实即本此,亦无‘敢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景龙碑本‘隳’乃‘隳’之别构。又俞说谓‘載’、‘隳’相对,武内说谓‘培’、‘隳’相对,于说谓‘捷’、‘墮’相对,三说各有所明,谊皆可通,以于说為勝。”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1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‘脆’字,敦、遂二本作‘毳’。《释文》曰:‘河上本作膬’。又七十六章‘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’,遂本作‘柔毳’。‘脆’即《说文》‘脃’字。《一切经音义》卷十四引《说文》...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1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河上注‘不欲示人知己之賢’,是河上‘見’亦作‘示’,顾欢同。遂州本‘見’作‘貴’。‘斯不見賢’,‘斯’即‘廝’字。‘斯’、‘廝’古今字。《左传·哀公二年》‘人臣隷圉免’...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1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景福、楼正、庆阳、磻溪、室町及《玉篇》‘一’字下引均作‘正’。··作‘貞’是也。《周易·系辞》曰:‘天下之动,貞夫一者也。’又曰:‘言致其一也。’《老子》此章言‘侯王得...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1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遂州、磻溪、楼正、柰卷、严、顾、彭、王羲之诸本并作‘峻’。”
《老子》65_01_校笺_0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罗卷壬本‘愚’作‘遇’,又下‘民’字重,《考异》未及。又强本成疏:‘為道犹修道也,言古者善修道之士,实智内明,无幽不烛,外若愚昧,不曜于人,闭智塞聪,韬光晦迹也。’...
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韩诗外传》引‘故《老子》曰:後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。’與诸本均同。”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11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释文》出‘謫’字,作‘謫’亦通。扬雄《方言》三:‘謫,怒也。’郭璞注:‘相责怒。’又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五‘謫’字引古《老子》作‘’。馆本、遂州本作‘適’。”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唯’字,诸王本作‘惟’,道藏王本作‘唯’。‘孔’,甚也。《尚书》‘六府孔修’,《史记》作‘甚修’。‘甚’有盛义,‘孔德’犹言盛德。此言盛德之容,惟道体之是從也。”
《老子》29_03_校笺_0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為者敗之’二句,又见第六十四章。《鹖冠子·备知篇》曰:‘故為者敗之,治者乱之;’当亦本此。”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‘及’字,傅、范本作‘苟’。范曰:‘···’盖‘及’与‘若’同义。王念孙曰:‘···’今证之古本,知‘及’与‘若’同,与‘苟’字亦可互用。又,‘患’字下室町本有‘乎...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1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夫物各有所,‘飞龙乘云,腾蛇游雾,云罢雾霁,而龙蛇与蚓蚁同矣。’(《韩非子·难势》引《慎子》)此言失其所也。不失其所者如《周易·艮彖》云:‘艮,止也,时止则止,时行则行...
《老子》16_音韵_0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常、明、王,阳部;凶、容、公,东部,阳东通韵。又:殆,之部;道、久,之幽二部兼入,之幽通韵。姚文田以常、明为一韵(十六庚平声),凶、容、公为一韵(一东平声)。邓廷桢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