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谦之
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慎子·外篇》引,惟无‘是以’二字,與傅奕同。”
0377
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1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此当作‘輕則失根,躁則失君’;与上首句‘重為輕根,静為躁君’,相对成文。遂州本、傅、范本‘失臣’均作‘失本’。《永乐大典》王弼本作‘輕則失根’,吴澄、焦竑、李贽诸本同此...
03611

《老子》81_07_校笺_0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赵(孟頫)本作‘人之道’,无‘聖’字。‘人’与‘天’对,文胜;然非老子本谊。”水海按:《老子》所说的“為而不争”,正指“人之道”而言;而“聖人之道”乃為“无為”“不争”...
0366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景龙本‘雨’下‘不’字泐,当据他本补之。”
03615
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,‘伎巧’,司马‘伎’作‘利’,御注、楼正作‘技’。按:‘邪’、‘奇’二字通假。《贾子·道术》‘方直不曲谓之正,反正为邪。’《礼记·祭义》‘虽有奇邪而不治者’。‘奇邪...
0369
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道藏王本二‘惚’字皆作‘忽’,《释文》出‘怳’字,知王本作‘怳’。”
03612
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07_朱谦之

朱谦之:“‘而疏’句,柰卷有‘亦’字。”
0368
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《说文·子部》无‘孩’字,见《口部》‘咳’字下。《广韵》:‘孩,始生小兒;’‘咳,小兒笑;’同音‘户来切’。《类篇》‘孩与咳同,为小兒笑’。‘孩’、‘咳’本一字,傅、...
0367

《老子》08_05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作‘政’是也。《老子》书中‘正’、‘政’二字互见,五十八章‘其政闷闷,其政察察’;与此均用‘政’。‘治’字,《释名·释言语》:‘治,值也,物皆值其所也。’”
0366
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混’與‘渾’同。御注、邢玄、庆阳、磻溪、楼正、室町、河上、顾欢、李道纯、范应元各本均作‘渾’。王念孙《读书杂志》卷九曰:‘混、渾古声同。’”
03610
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‘以其无争于万物也,故莫敢與之争。’即本此章而言。王念孙云:‘莫敢本作莫能,此后人依《文子·道原篇》改之也。唯不與万物争,故莫能與之争,所谓柔弱胜刚强...
03514

《老子》47_05_校笺_0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不為’,河上公本、赵孟頫本作‘无為’。以上‘不行’、‘不見’二语证之,作‘不為’是。”按:敦煌唐写本S三九二六号、P二六三九号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本、道藏河上公本、《...
0357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11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傅、范本作‘故常无欲,可名於小矣(范本‘於’作‘為’),萬物歸之而不知主’,共十七字。敦煌本、遂州本、顾欢本无‘常无欲’三字,余各本与河、王本略同(诸河、王本‘歸之’作...
03512

《老子》30_06_校笺_0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广雅·释诂一》:‘果,信也;’《论语》:‘行必果;’缪协曰:‘成也。’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:‘令不果往;’注:‘诚也。’《老子》:‘善有果而已;’盖以诚信为果之第一义,...
03512

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1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作‘偷’是也。《说文》:‘媮,巧黠也,从女俞声,字亦作偷。’朱骏声曰:‘媮,假借为愉,《汉书·食货志》:民媮甘食好衣;《路温舒传》:媮为一切;注:苟且也。《礼记·表记》...
03515
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严、彭、高翻、吴勉学本无‘以此’二字。”
03511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國家昏亂,有忠臣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此句同。范本‘有貞臣焉’引王本‘貞’字同。皆川愿本‘忠臣’作‘忠信’,与上‘孝慈’对文。又‘昏’字,宋刊河上本、赵孟頫本、楼正...
0359

《老子》07_音韵_0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長生’之‘生’,敦、景、遂三本均作‘長久’,知此章久、久、久为韵,生、生无韵。又‘不自生’之‘生’入耕部,與‘先’、‘存’入文部字相叶,此为文、耕通韵。”水海按:诸种...
0355
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景龙碑本‘吾强為之名曰’字下,有‘大’字,漫漶不明,当据他本补之。又此句各本无‘强為’前‘吾’字,疑衍。”
03515

《老子》27_05_校笺_0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繩約’为连文,《庄子·骈拇篇》:‘待繩約胶漆而固者,是侵其德也。’‘約’字亦是索,‘繩約’犹今言繩索。《左传·哀公十一年》公孙挥曰:‘人寻約,吴发短。’杜注:‘約,繩...
03511
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尸子·处道篇》引仲尼曰:‘不出於户,而知天下;不下其堂,而治四方;’《鬼谷子·本经阴符七篇》引‘不出户而知天下,不窥牖而知天道;不見而命,不行而至。’语亦本此。”
0356

《老子》52_02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‘既知其母’,敦、遂本‘知’作‘得”,景福、广明、柰卷、室町同此石。‘又知其子’,室町‘又’下有‘以’字,敦、遂本作‘以知’,柰卷作‘復知’。”
03511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11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進道若退’,御注‘退’作‘逻’。傅奕、彭耜、林希逸、赵孟頫此句在‘夷道若類’句下。‘類’字,《释文》、河上、敦煌、景福、柰卷、顾欢并同,傅、范本作‘纇’。按:纇、類古...
0357
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取天下者,谓得民心也。四十八章‘所谓取天下者当以无事,及其有事,不足以取天下也。’证之以《荀子·王制篇》曰:‘成侯、嗣公,聚敛计数之君也,未及取民也。子产取民者也,未及...
0348
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潘静观本改‘據’为‘攫’,与敦、遂、范本无‘不據’二字,均非。按:‘攫’字,唐玄宗《御注道德真经疏》作‘玃’,乃‘攫’之别构。傅本作‘攫’是。《说文》‘攫,爪持也’;《...
0348
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7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莫’作‘能’。”
0347

《老子》14_07_校笺_07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各本‘在’并作‘其’,作‘其’是也。”
0348

《老子》42_04_校笺_0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太素》卷十九《知鍼石篇》杨上善注曰:‘萬物負陰抱陽,冲氣以為和,萬物尽从三氣而生,故人之形不离陰陽也;’语皆本此。”
03415
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景龙碑本‘逝’字上有‘大曰’二字,缺泐不明,当据他本补之。磻溪、楼正亦作‘返’,同景龙碑。返者,夫物云云各归其根也。盖形容道体,大不足以尽之,故名之曰逝。《广雅·释诂》...
0348

《老子》42_07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楼正、高翻亦无下‘或’字。”
034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