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煦共249篇

《老子》37_05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‘不’作‘无’。”
03810

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‘樸’作‘朴’,下同。”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作“樸”,而不作“朴”。
0338
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王侯’,吕作‘侯王’,吕‘守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
0528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翕’,葛、苏、林作‘噏’;吕、赵作‘歙’。”
0456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兮’,吕作‘乎’。”
08214
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赵‘泰’作‘太’。”
0489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萬物歸之而不知主’,葛、林、苏、赵‘歸之’作‘歸焉’,吕、葛、林、苏‘知’作‘爲(简作为)’。‘可名於大矣’,吕(知常)、苏作‘可名為大’。”水海按:元刻林希逸本经文作...
04812
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(知常)、葛、苏无‘是以····’一句。”水海按:葛玄序文本、苏辙本仅有此句“是以聖人”四字,而无后半句“能成其大也”五字。张氏之说有误。
05211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作‘常无欲,可名为小’。苏、林无‘故’、‘矣’二字。”水海按:元刻林逸本经文有“故”、“矣”二字;而注文云:“(道)湛然而无所欲,可谓之自小矣,故曰‘可名於小’。”据此...
03215

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(知常)、苏、葛作‘功成不名有’。”
0419
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林、赵作‘大道汎兮’,苏作‘大道氾兮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作“大道汎兮”。
0368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林‘猶’作‘由’。赵‘與’作‘於’。吕、葛无‘也’字。”
03012

《老子》32_08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作‘譬道在天下’。吕等‘譬’下有‘道’字。”
0228
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‘知’作‘自’。”
02615
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、吕、林、苏、葛‘莫能’作‘不敢’。”
0359
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作‘侯王’。林‘守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水海按:元刻林希逸本“守”下无“之”字。按林氏注文“为侯王者,若能守此道”(“此道”即释“之”),“守”下当有“之”字。
03111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2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是以偏將軍處左,上將軍處右’,吕(知常)、葛无‘是以’二字,‘處’作‘居’。‘言居上势則以喪禮處之’,吕(知常)、葛无‘居上势則’四字。”
0248

《老子》31_12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、葛作‘殺人之衆’,‘則以悲哀泣之’,葛无‘則’字。”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作“殺人衆多,以悲哀泣之”。张氏所谓“苏作‘殺人之衆’”,当為他本。
04011

《老子》31_10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、吕(知常)、苏、葛、赵无‘故’字。”
02511
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同御注,林(希逸)‘人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3515
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夫樂人殺人者’,吕等无上‘人’字。‘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’,葛‘不’上有‘則’字。吕、林无‘以’字。”
03112
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10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作‘恬澹’,各本作‘恬淡’。各本无‘以’字。吕等同御注(‘勝而不美’)。”
0378
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、吕、赵无‘是以’二字。石田羊一郎以此二句為衍文。”
0508
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09_张煦

张煦云:“文津、苏无‘者’字。”
03610
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苏无‘焉’字。”
03813
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‘者’作‘有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作“者”,而不作“有”。
0295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3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作‘或載或隳’。”
04511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9_张煦

张煦云:“林、苏作‘或呴或吹’,吕作‘或煦或吹’,葛、赵作‘或嘘或吹’。”水海按:林希逸本作“或嘘或吹”,张氏之说有误。
03013
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赵‘凡’作‘故’。”
04813
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夫’字。”
037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