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煦共249篇
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无‘可以’二字。下同。”
03215
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9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辙、林希逸无‘之’字。”
05315

《老子》63_03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‘圖’作‘啚’,吕‘圖難’句作‘心不外物於其易’。”
03715
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、吕等作‘能无知’,六句并无‘乎’字。”
03215
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同王弼。”
02315
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、吕、林、赵无‘者’字,下同。”
04715
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‘知’作‘自’。”
02615
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赵(孟頫)无‘非其神不傷人’一句。林作‘聖人亦不傷之’。”
04415
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赵作‘寵為下’,吕、苏作‘寵為下’,葛、林作‘辱為下’。”
05015
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作‘唯恍唯忽’。赵亦作‘忽’。吕同王弼。”水海按:赵孟頫作“惟恍惟忽”。
04415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、吕、葛、苏、赵无‘故’字。‘崇’,各本作‘終’。”
03215

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、林、苏、吕、葛、赵‘吾’作‘我’,吕、葛、赵‘我’下有‘道’字。”
04115
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同御注,林(希逸)‘人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3515
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10_张煦

张煦云:“林(希逸)作‘歙歙’···《御览》六十七引作‘愉然’。”
02515
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作‘其次親之譽之’。”
04315
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'吕'契'作'契',开元'人'作'民'。'
03215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作‘常无欲,可名为小’。苏、林无‘故’、‘矣’二字。”水海按:元刻林逸本经文有“故”、“矣”二字;而注文云:“(道)湛然而无所欲,可谓之自小矣,故曰‘可名於小’。”据此...
03215

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‘狎’作‘狹’,‘猒’作‘厭’。”
04015

《老子》55_09_校笺_02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‘則’作‘將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本《道德真经注》(苏辙撰)的经文作“物壯則老”,苏本作“則”而不作“將”。不知张氏何据。
05115

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林、苏无‘矣’字。”
05715
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(‘不可得而親’)葛、吕‘不’上有‘故’字。(‘亦不可得而疏’)吕、林、赵无‘亦’字,下同。”
04914
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作‘孰能以有餘奉天下’。”
04014
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知常本两‘已’字作‘矣’。安素轩石刻本皆作‘已’。”
02714
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赵孟頫本下‘已’字作‘矣’,安素轩石刻本皆作‘已’。”按:元延祐三年赵松雪书《道德经》石刻(今存北京西便门外白云观)皆作“已”,谓“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;皆知善之為善...
05314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林作‘我獨昏昏’。”
03014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‘敝’作‘弊’。”
04814
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、林、赵‘為雌’作‘无雌’。”
03314

《老子》59_06_校笺_02_张煦

张煦云:“赵不重‘有國’二字。”
02414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兮’,吕作‘乎’。”
08214
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‘聖人’上有‘是以’二字。”
036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