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煦
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09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作‘寂兮寥兮’。”
05110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0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、赵‘閉’作‘閇’。‘鍵’,张之象同,林作‘揵’,各本作‘楗’。‘而’,陈象古作‘故’,下同。”水海按:今譣北京西便门外白云观赵松雪书《道德经》“閉”作“閇”。
0439
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(知常)、葛、苏无‘是以····’一句。”水海按:葛玄序文本、苏辙本仅有此句“是以聖人”四字,而无后半句“能成其大也”五字。张氏之说有误。
05211
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无‘可以’二字。下同。”
03215

《老子》59_04_校笺_02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克’,苏、葛作‘尅’。惟葛下仍作‘克’。”水海按:苏辙本经文与注文皆作“克”而不作“尅”,不知张氏何据谓苏作“尅”。
0489
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古之’、‘也’三字。”
0466
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知常本两‘已’字作‘矣’。安素轩石刻本皆作‘已’。”
02714

《老子》14_06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一者’二字及两‘之’字。”
04710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11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作‘純純兮’。吕无‘皆’字。”
0357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9_张煦

张煦云:“林、苏作‘或呴或吹’,吕作‘或煦或吹’,葛、赵作‘或嘘或吹’。”水海按:林希逸本作“或嘘或吹”,张氏之说有误。
03013
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、林‘爵’作‘命’。”
0538

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赵(秉文)无‘也’字。”
04210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林、葛‘默’作‘坦’,吕、葛、赵作‘繟’。”
03611
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、苏、赵(孟頫)‘或’作‘若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作“或”。
0407
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林无‘動’字,吕、葛同王弼。”
05011
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09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‘正’作‘直’。”
0355

《老子》31_12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、葛作‘殺人之衆’,‘則以悲哀泣之’,葛无‘則’字。”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作“殺人衆多,以悲哀泣之”。张氏所谓“苏作‘殺人之衆’”,当為他本。
04011
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辙‘落落’作‘珞珞’。”按:苏辙注云:“然则天地將以大为天地耶,侯王將以贵为侯王耶,大与貴之中有一存焉。此其所以为天地、侯王者,而或莫之知耳。故一处貴而非貴,处賤而非賤...
0466
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作‘吾何以知其然哉?’”
0275
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无‘聖人’二字。各本无‘之’字,‘弗’作‘不’,无‘也’字。”
02213

《老子》77_08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无二‘而’字,吕、赵无下‘而’字。”
0297
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‘氣’作‘炁’,无‘如’字,苏亦无‘如’字。”
02913
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10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无‘兮’字。各本无‘哉’字。”
0525
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林、苏‘返’作‘反’。”
04512
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同王弼本(作‘是以聖人常善救人,故无棄人’)。”
02911
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赵‘泰’作‘太’。”
0489
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赵(孟頫)‘窥’作‘窥’,吕作‘闚’。”水海按:赵孟頫《赵雪松书道德经》“闚”作“寴”。“寴”为“窺”的异体。
0545
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‘以’作‘與’。”
0377
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林‘敵’作‘戰’,‘争’作‘與’。”
04210
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赵孟頫本下‘已’字作‘矣’,安素轩石刻本皆作‘已’。”按:元延祐三年赵松雪书《道德经》石刻(今存北京西便门外白云观)皆作“已”,谓“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;皆知善之為善...
053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