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煦
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10_张煦

张煦云:“林、葛、赵作‘人之所教,我亦義教之’。吕作‘人之所教,而我義教之’。苏作‘人之所教,我亦教之’。”水海按:今见苏本作“人之所教,亦我義教之”。
03412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作‘是謂復命’。”水海按:蒋锡昌云:“苏作‘静曰復命’。”据苏本经文作“静曰復命”。据苏氏注文:“天之命曰命,以性接物而不知其为我,是以寄之命也。此之謂復命。”知苏作“...
03413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林‘猶’作‘由’。赵‘與’作‘於’。吕、葛无‘也’字。”
03412

《老子》72_01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林、苏、葛无‘則’字,赵‘則’作‘而’,吕无‘矣’字。”
03313
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文津同王弼,但无‘樂’字。”蒋锡昌云:张嗣成作“同於道者,道亦樂得之;同於德者,德亦得之。”
0338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9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赵同开元(‘其次畏之侮之’)。”
0335
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作‘侯王’。林‘守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水海按:元刻林希逸本“守”下无“之”字。按林氏注文“为侯王者,若能守此道”(“此道”即释“之”),“守”下当有“之”字。
03311
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09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赵‘柢’作‘蔕’。文津‘道’作‘身’。”
0336
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苏、赵‘民’作‘人’。‘知慧’,各本作‘技巧’,苏作‘伎巧’。”
03310

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句末有‘也’字。”
03211
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者’字。”
0326

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筋’,二赵作‘筋’,葛作‘’。”
03213
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知常本两‘已’字作‘矣’。安素轩石刻本皆作‘已’。”
03214

《老子》77_08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无二‘而’字,吕、赵无下‘而’字。”
0327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林作‘我獨昏昏’。”
03214
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‘稀’多‘希’。吕‘我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03211
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苏‘處’作‘居’。”
0328

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天下之’三字。”
0326
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詧詧’,吕等作‘察察’。‘缺缺’,林作‘缺’。”
03110
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也’字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9_张煦

张煦云:“林、苏作‘或呴或吹’,吕作‘或煦或吹’,葛、赵作‘或嘘或吹’。”水海按:林希逸本作“或嘘或吹”,张氏之说有误。
03113
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‘氣’作‘炁’,无‘如’字,苏亦无‘如’字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同王弼本(作‘是以聖人常善救人,故无棄人’)。”
03111

《老子》14_10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赵作‘忽恍’,吕等作‘惚恍’。”
0319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作‘故无棄物’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媮’,吕等作‘偷’。”
0315
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2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作‘失德而後德’。”
03114
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作‘多言數窮’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48_06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无‘其’字。”
0318

《老子》03_02_校笺_02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无‘為’字。”
03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