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09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惡’,乌路反。”
04513
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5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5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民之難治者,以其上之有為也,是以難治’,馆本、卷子成疏‘民’字作‘百姓’,无‘者’、‘之’、‘也’三字。馆本下‘難’字作‘不’。”
04510
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9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9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於”为介词,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。应有“於”字。无“於”字者,当为省略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至柔者水也,至堅者金石也。水能贯堅入剛,无所不通。”
0457

《老子》77_05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77_05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不然,败□□□奉有餘”,前句損掩“人之道則”四字;后句,“损(简作损)”作“”(《甲本释文》已校为“損”),損掩“不足以”三字;两句所损之字,《甲本释文...
0458
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9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9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'訽',则同'詬'。《说文·言部》:'訽,詬或从句。'《玉篇·言部》:'詢,同詬。'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'子死亡有命,余不忍其訽。'杜预注:'訽,耻也。'陆德明《释文》...
0456

《老子》48_02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8_02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河上公以聞道者“情欲”消損為说,则合《老子》原旨。老子认為求學者,學习政教礼乐;这样,情欲文饰,日以益多,发展到一定程度,就会出现坏事。聞道者,则与之相反,他们由于學道,情...
04514

《老子》27_述评

<p>《老子》27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《老子》本章节讲的是“自然无为”的一些做法。冯达甫曾指出:“因顺自然,则善救人救物,否则虽智大迷,这道理是深远微妙的。故首举因顺自然的显效,次说明圣人常因顺自然,再指出不贵师爱资为...
0458

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8_王淮

<p>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8_王淮</p>-齐物书舍
王淮云:“所谓‘後其身’,即是一种谦让、退藏與收敛的精神。”
0455
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4_张煦

<p>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4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、苏、葛‘人’作‘仁’。”
04513

《老子》08_音韵_05_高亨

<p>《老子》08_音韵_05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‘居善地’,义不可解。‘地’疑当作‘坤’,形近而讹。《周易·说卦》:‘坤,顺也。’‘坤’古亦作‘巛’,《广雅·释诂》:‘巛,顺也。’(王引之《经义述闻》说巛即川字,借为坤...
04515

《老子》40_04_校笺_04_詹剑峰

<p>《老子》40_04_校笺_04_詹剑峰</p>-齐物书舍
詹剑峰云:“‘无’,并不是‘绝对没有’,却是可能的有,在潜伏状态的有,就是有的可能性,化生的萌芽和起始。至于具体的特殊物,就是这种萌芽的发展,就是这种可能性的现实,实现了的潜能。例...
0458

《老子》26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26_音韵_05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根、君,文部。行,阳部;重,东部,阳东合韵。官,元部;若,铎部,元铎通对转而合韵。王,阳部;下,鱼部,阳鱼通韵。本、君,文部。
04515
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05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05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善人’,御注、《大典》作‘故善人’,河上作‘故善人者’。”水海按:强思齐本引河上公注文本则无“者”字。
04511
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07_毕沅

<p>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07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陆德明曰:‘谷,河上本作浴’。后汉陈相边韶建老子碑《铭》引亦作‘浴’。”
04514
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08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08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易州、臧疏‘襲’作‘習’,各本作‘襲常’。‘襲’、‘習’古通,《周礼·胥师》注曰:‘故书襲為習;’是其例证。此当作‘習’。按:‘遺’借為赠。”
04510
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取强焉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并无‘焉’字,叶作‘强取焉’。”
04514
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其无□□之用□”。《甲本释文》校补為:“當其无有,車之用也。”乙本作“当亓无有車之用也”。《乙本释文》校点為:“当其无有,車之用也。”许抗生、高明则以“當其无...
04513
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7_易顺鼎

<p>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7_易顺鼎</p>-齐物书舍
易顺鼎云:“‘昏’当作‘惽’,乱也。”
0457
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“惡(简作恶)”假作“亞(简作亚)”(上古二字皆为影纽铎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甲本。王弼本、张之象本“美”作“善”,“善”后并有“之”字,无“其”字...
04511
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14_吴澄

<p>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14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云:“(衆人)徇外以为悦,如享太牢而食,可悦口者甚美;如登春臺而观,可悦目者甚备。我则泊然而静,情欲未开,无端倪可见,如婴兒未能孩笑之时,一不知外物之为乐也。”
04514

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3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3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不轂’,御注、王弼作‘不穀’。”
04510
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6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6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无‘而王’二字。”
0457
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10_王弼

<p>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10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随物而直,直不在一,故若屈也。大巧因自然以成器,不造为异端,故若拙也。”
04515

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09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09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按:‘人’下各本有‘之’字,(景龙)碑本泐。陆德明曰:‘處,一本作居。’按河、王本作‘處’,傅、范本作‘居’,敦煌本与此石同(作‘處’)。室町本‘道’下有‘矣’字。”水...
0459

《老子》37_0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7_0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通行本皆作“道常无為而无不為”。
04514
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10_张煦

<p>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10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苏作‘孰能濁以静,静之徐清’。葛作‘孰能濁以澄,静之徐清’。林、吕、赵同弼。”
0458
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以戰則勝’,五注‘戰’作‘陳’,‘勝’作‘正’,邵‘勝’亦作‘正’。”
0459
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10_王弼

<p>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10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從事,谓举动從事於道者也。道以无形无為成济万物,故從事於道者以无為為君,不言為教,緜緜若存,而物得其真。与道同体,故曰‘同於道’。”
04515
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繡呵繆呵”,“蕭(简作萧)”假作“繡(简作绣)”(上古二字皆為心纽幽部),“呵”為“兮”之时译,今复原;“漻”假作“繆”(上古二字皆為幽部);帛书乙本“兮”时译為...
0458

《老子》55_02_校笺_06_俞樾

<p>《老子》55_02_校笺_06_俞樾</p>-齐物书舍
俞樾云:“‘蜂蠆虺蛇不螫’,按河上公本作‘毒蟲不螫’,注云:‘蜂蠆蛇虺不螫’,是此六字乃河上公注也。王弼本亦当作‘毒蟲不螫’,后人误以河上注羼入之。”
04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