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10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9_高亨

<p>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9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按:‘吾以觀復’,疑原作‘吾觀其復’,转写衍‘以’字、捝‘其’字耳。‘復’即下文‘归根’之意也。”
04512
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、卷子成疏、磻溪无‘无’字。《晋书·裴楷传》:‘楷曰:損有餘以補不足,天之道也。’盖本此文,则裴本‘而’作‘以’。”
0456
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06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06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輕則失臣’,王弼作‘失本’,《大典》作‘失根’。”
04514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21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21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从哲学思想上来说,“閉門”,指關閉心智之門。《德篇》“塞其说,閉其門,冬身不堇”(通行本为第五十二章)。老子认为心智是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界刺激而形成的輕躁的欲望,所以老子提...
04515
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07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07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持满’即‘执盈’也。《史记·乐书》‘满而不损则溢,盈而不持则倾’;此作‘持而盈之’,于义为优。《荀子·宥坐篇》:‘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,有欹器焉。弟子挹水而注之,中而正...
0456
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前句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后句同此;帛书乙本“搏”作“槫”,《乙本释文》校改作“搏”(高明、许抗生亦校为“搏”)。其他文字同此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其他诸本“搏”...
0457

《老子》13_05_校笺_03_奚侗

<p>《老子》13_05_校笺_03_奚侗</p>-齐物书舍
奚侗云:“吴澄本无‘是謂寵辱若驚’六字,以下文例之,似是。”
04514

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10_宋常星

<p>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10_宋常星</p>-齐物书舍
宋常星云:“观天地之道,春夏则为强,秋冬则为弱。观老少之理,年少则为强,年老则为弱。”
04513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4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4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豫兮若冬涉川’,古本七句皆有‘兮’字。‘豫’,象属。此形容善為士者,循理应物,审于始而不躁进也。”
0459

《老子》47_音韵_04_魏了翁

<p>《老子》47_音韵_04_魏了翁</p>-齐物书舍
魏了翁云:“六经凡下皆音户,舍皆音暑。不特六经,古音皆然。”(陈第《毛诗古音考》引)
04513

《老子》08_06_校笺_04_毕沅

<p>《老子》08_06_校笺_04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无‘矣’字。”
04510

《老子》10_音韵_01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10_音韵_01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離、兒、疵、為、疵(雌)、知韵(歌支通韵,离叶音黎,為叶音惟。)水海按:江氏“雌”误作“疵”。江氏又谓:有、恃、宰韵(之部,宰音梓)。姚文田谓:離、兒、疵、知、雌...
0455
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11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11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傅、范本作‘故貴以身為天下者···’,范注‘古本’二字,陈碧虚引王弼本与傅、范同,当亦王弼之古本。遂州本作‘故貴以身於天下者····’;敦煌两本作‘故貴以身於天下.··...
04511

《老子》37_音韵_05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7_音韵_05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道恒无名,侯王若能守之,萬物將自化。化而欲作,吾將闐之以无名之樸。”名【mǐen】、作【tsǎk】、樸【p'eǒk】為韵。名【mǐen】,耕部,作【tsǎk】,铎部,樸【p‘eǒk】,屋部...
0455

《老子》66_06_校笺_05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66_06_校笺_05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敦煌庚本‘争’下有‘也’字,辛本‘不’作‘无’,壬本作‘非以其不争’。”
0446

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6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6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《太平御览》五四引‘盈’作‘清’。”
0449

《老子》72_0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72_0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畏畏,則□□□□矣”,前句损掩“民之不”三字,“威”假作“畏”(上古二字皆为影纽微部);后句损掩“大威將至”四字;《甲本释文》全已校补。帛书乙本二“威”字...
0445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6_陈鼓应

<p>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6_陈鼓应</p>-齐物书舍
陈鼓应云:“老子不重外在经验知识,而重内在直观自省。他认为我们的心智活动如果向外驰求将会使思虑纷杂,精神散乱。一个轻浮躁动的心灵,自然无法明澈地透视外界事物,所以老子说:其出彌遠,...
0449

《老子》02_述评

<p>《老子》02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老子认为现象界的一切事物及其称谓、概念、价值判断都是在对待的关系中产生的。 天下之物,总是一分为二,二又共处于一中,矛盾着的两个方面,互相对待,互相依赖,互相补充,又互相转化。 “天...
04413
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5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5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常得不忒’,各本作‘常德’。”
0449
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6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6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陈碧虚谓河上本作‘寵為上,辱為下’,与宋本及《道藏》本又异,可知即同一河本,亦各有不同也。”
04411
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4_彭耜

<p>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4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亦楷式’,陆、王弼‘稽’作‘楷’。李‘楷’,口骇切,模也。司马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4413

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08_成玄英

<p>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08_成玄英</p>-齐物书舍
成玄英疏云:“欲令众生在己之先,所以退身居物之後。故经云:一切未得道,我常不有望前,则处下而反高。此则守退而翻进。”
0446

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06_张煦

<p>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06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开元、林、苏、吕、葛、赵‘吾’作‘我’,吕、葛、赵‘我’下有‘道’字。”
04415

《老子》71_02_校笺_05_奚侗

<p>《老子》71_02_校笺_05_奚侗</p>-齐物书舍
奚侗云:“‘尚’,上也。知之而不自以为知,是谓上德之人;若不知而自以为知,则有道者之所病也。河上、王弼本均作‘知不知,上;不知知,病’。文谊不显,兹从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所引改。”水...
04412

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母閘亓所居,毋猒亓所生”,前句“毋”假作“母”(上古二字皆为明母,为双声假借),“其”作“亓”;《甲本释文》则校“母”为“毋”,校“閘(简作闸)”为“狎”,校“...
0445
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。今从帛书本。许抗生则校此句為“故貴以身為天下”,改字改义,已非帛书原貌。河上公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景福本、唐玄宗疏本、葛玄序文本、杜光庭本、司马光本、(宋...
04415

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10_王弼

<p>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10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甚美之名,生于大恶,所谓美恶同门。若六親自和,國家自治,则孝慈、忠臣不知其所在矣。鱼相忘于江湖之道,则相濡之德生也。”
0446

《老子》48_03_校笺_05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8_03_校笺_05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臧疏及《治要》、《意林》、《文选·东京赋》注引并作‘又損之’。《理惑论》引作‘損之又損’。”
0449
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08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08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景龙本作‘久’,敦煌本作‘又’,乃‘久’之讹。”
044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