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06_音韵_04_严可均
《老子》54_04_校笺_08_柳存仁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“遺(yí)”,留也。上古余纽微部,音【Kiwei】,《经典释文》谓“以之反”,即今音yí。又云“唯季反”,则今音wèi,即赠、给予之义;然此音义,于经文则不通也。又,“咎(jiù)...
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11_水海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0_严可均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3_王弼
王弼注云:“言道之深大。人聞道之言,乃更不如樂與餌,应时感悦人心也。樂與餌则能令過客止,而道之出言,淡然无味。視之不足見,则不足以悦其目;聽之不足聞,则不足以娱其耳。若无所中然,乃...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05_范应元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18_苏辙
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3_范应元
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03_焦竑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3_彭耜
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02_薛蕙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19_王雱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03_范应元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04_范应元
《老子》23_04_校笺_07_陈景元
陈景元云:“形之大者,莫过乎天地;气之广者,莫极乎阴阳。阴阳相激,天地交错,尚不能崇朝終日,何况人处天地之间,不似毫末之在马体乎,而敢纵爱欲,任喜怒,趣取速亡,不亦悲乎?”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失’则指‘飄風’、‘驟雨’之治而言;以人君行‘希言’之治,則為‘道’、為‘德’;行‘飄風’、‘暴雨’之治,則為‘失’也。此言人君行道,則与道同体;行德,則与德同体;行...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1_校勘
《老子》44_音韵_02_江有诰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為巠根,清為趮君”,“重”字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“輕(简作轻)”假作“巠”(上古二字皆為耕部),“静”假作“清”(上古二字皆為耕部),《甲本释文》皆已校...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5_毕沅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8_蒋锡昌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13_唐玄宗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8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上善之行,如水之能,具在下文,皆含法喻。水性甘凉,散洒一切,被其润泽,蒙利则长,故云善利,此一能也。天下柔弱,莫过于水,平可取法,清可鉴人,乘流遇坎,与之委顺,在人所...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2_彭耜
《老子》12_04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14_11_校笺_02_张煦
《老子》14_音韵_08_水海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“滋”,今查遍《说文》等古代字书,未见有此字。疑為“糚”的异体。“糚”同“妝”。《集韵·阳韵》云:“妝,或作糚。”“糚”,《玉篇》谓“侧床切”,《广韵》谓“侧羊切”,上古為...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