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25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11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11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按‘荒’借为‘巟’。《说文》引《周易》‘包’,今《泰卦》作‘包荒’。《释文》云:‘荒,本亦作巟。’此‘荒’、‘巟’古通之证也。《说文》:‘巟,水广也。’引申为凡大之称。...
04111

《老子》21_音韵_01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21_音韵_01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容、從韵(东部),物、惚韵(脂部,惚呼橘反),恍、象韵(阳部),惚、物韵(脂部),冥、精韵(耕部),真、信部(真部,信平声),去、甫韵(鱼部)。高本汉“自古及今”...
0415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0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0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广明、景福、英伦诸本,均无‘故’字。又,馆本‘驟’作‘超’。”
0417

《老子》77_08_校笺_04_毕沅

<p>《老子》77_08_校笺_04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‘居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處’,明皇无下‘而’字。”
0417
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05_焦竑

<p>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05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''天下莫柔弱於水',一作'天下柔弱莫過於水'。'能先','先'一作'勝'。'
04113

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09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09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按:‘人’下各本有‘之’字,(景龙)碑本泐。陆德明曰:‘處,一本作居。’按河、王本作‘處’,傅、范本作‘居’,敦煌本与此石同(作‘處’)。室町本‘道’下有‘矣’字。”水...
0419

《老子》32_04_校笺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2_04_校笺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甲本作“容(jué)”,《说文》:“谷,口上阿也。从口,上象其理。嘟,谷或如此。,或从肉,从蒙。”段玉裁注:“口上阿,谓口吻已上之肉,随口卷曲。”章炳麟《文始》:“《说文》:...
04111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3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3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敦煌乙、敦煌丙三本,均无‘故’字。”
04110

《老子》56_述评

<p>《老子》56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从人生哲学的角度来讲,老子在这一章节讲的是如何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的问题,用《老子》的话说,就是怎样才能达到“玄同”的境界。这就是后人所指出的有关“处世应物”(吴澄语)的人生哲学命题...
0417

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9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9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文次与通行本稍异,似有错简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正义引“五味令人口臭,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聾”。其文次又不同。《庄子·天地篇》云:“且夫失性有五:一曰五色...
04115

《老子》20_12_校笺_09_陈鼓应

<p>《老子》20_12_校笺_09_陈鼓应</p>-齐物书舍
陈鼓应云:“‘愚’是一种淳朴、真质的状态。老子自己以‘愚人’为最高修养的生活境界。”
0417
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11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11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《颜氏家训·风操篇》曰:‘昔者王侯自稱孤、寡、不穀’。盖本此文。臧疏引蔡子晃曰:‘言有道王侯卑以自牧。’成疏曰:‘王侯贵人,慧聪达体。’则颜、蔡、成并作‘王侯’。各本作...
04113
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不處也’,李:‘處’昌与切,居也。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达真、清源、黄、程并无‘也’字。”
04111
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16_高明

<p>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16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综合分析世传本之句型,基本上可划分为两类:一类下句无‘義’字,如王弼本‘人之所教,我亦教人(当为之,高写误)’;另一类如诸唐本作‘人之所教,亦我義教之’,句中多一‘義’字...
04114

《老子》45_06_校笺_02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45_06_校笺_02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静’与‘瀞’字同,《楚辞》‘收潦而水清’,注作‘瀞’。《说文》:‘瀞,从水静声。’”
04110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10_吴澄

<p>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10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注云:'水为至柔弱之物,而能攻至堅剛之金石。此柔弱能勝剛强,天下之人莫不知之,而莫有能行柔弱之事者,盖叹之也。'
04113
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9_奚侗

<p>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9_奚侗</p>-齐物书舍
奚侗云:“行不言之教,故无瑕謫。瑕,过也,见《诗经·狼跋》‘德音不瑕’毛《传》。謫,责也。见《小尔雅·广雅》。”
0415

《老子》55_02_校笺_06_俞樾

<p>《老子》55_02_校笺_06_俞樾</p>-齐物书舍
俞樾云:“‘蜂蠆虺蛇不螫’,按河上公本作‘毒蟲不螫’,注云:‘蜂蠆蛇虺不螫’,是此六字乃河上公注也。王弼本亦当作‘毒蟲不螫’,后人误以河上注羼入之。”
0416

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4_易顺鼎

<p>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4_易顺鼎</p>-齐物书舍
易顺鼎云:“‘勝’为‘载’(‘车载’之‘載’)。”水海按:今譣帛书本及《韩非子·喻老》皆作“勝”。易氏疑《老子》弃“强”,而此云“强”者非也。其实,《老子》对“强”的认识有两义,第...
04114
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6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6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‘令’字,景龙碑、河上本等皆作‘物’,以《老》校《老》,当从之。三章:‘不贵难得之货,使民不为盗;’十九章:‘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;’五十三章:‘财货有余,是谓盗夸;’皆...
04113
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4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4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无為’、‘无事’、‘无味’皆指‘道’而言也。‘无為’,言其虚;‘无事’,言其静;‘无味’,言其淡。本皆自然而致之,守之、甘之,则在乎人,故不可不曰為、曰事、曰味也。·...
0418

《老子》63_音韵_02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3_音韵_02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為无為,事无事,味无味。大、小,多、少;報怨以德。”為、味、德為韵。為【xǐwai】,歌部;味【mǐwet】,物部;德【tek】,职部。歌部【ai】与微部【ei】韵尾相同(主要元音皆为...
04112
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06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06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我獨若閔閔’,古本與傅奕本作‘閔閔’,莫昆切;有训作‘昏昧不分别’者;河上公及诸家并作‘悶悶’,音同,又省‘若’字,韩文公《古赋》有‘獨閔閔其曷已兮,凭文章以自宣;’...
04110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张嗣成、二赵、潘并作‘故取天下者’。譣五十七章弼注曰:‘上章云,其取天下者,常以无事;’则王作‘其取天下者’。罗卷、馆本、易州作‘取天下,常以无事’。”
0415

《老子》56_05_校笺_02_河上公

<p>《老子》56_05_校笺_02_河上公</p>-齐物书舍
河上公注云:“‘玄’,天也。人能行此上事,是謂与天同道也。”
04112

《老子》18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18_音韵_05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義、僞,歌部;慈,之部,歌之合韵。亂,元部;臣,真部;元真合韵。
04110
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而愚之始也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也’。”
0415

《老子》22_06_校笺_04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22_06_校笺_04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言人能不自見其美,尝委顺于物,其全德日益明白也,故云‘故明’。”
04115
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古□□□□□□□語才”,损掩“之所謂曲全者,幾”七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物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正。(宋)...
04114

《老子》23_04_校笺_10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23_04_校笺_10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此言君道主於柔缓,而力戒暴疾。既举飄風暴雨為例,又重申天道且不能以暴疾持久,人道更可知矣。”
04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