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堅’,诸河、王本及傅本同此石。范本作‘天下之至柔,馳騁於天下之至堅’;并云‘《淮南子》有於字,与古本合’。按: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、道应训》二篇今...
《老子》45_01_校笺_05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‘大成’与下文‘大盈’、‘大直’、‘大巧’、‘大辯’词例一律。如解‘成’为‘器’,则‘成’为实物,而与下文词例不类矣。马说非是。四十一章‘大器晚成’,是‘成’乃指器...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06_焦竑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及慧林《一切经音义》九三及九五引并作‘挻’。各本及《文选·西征赋》注、《长笛赋》注引同此(指‘埏’)。成疏曰:‘《考工记》云:埏,和也。’则成本亦做‘埏’。《荀子·性...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4_严可均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19_范应元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10_王弼
《老子》39_音韵_01_江有诰
《老子》30_05_校笺_02_范应元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功遂身退”,帛书本是为证,《牟子·理惑论》一引即同帛书本,《汉书·疏广传》载疏广所见古《老子》本亦同帛书本。王弼本原亦作“功遂身退”,因“遂”义与“成”同...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8_蒋锡昌
《老子》57_述评
《老子》13_04_校笺_03_王安石
《老子》64_02_校笺_02_马叙伦
《老子》69_02_校笺_05_帛书整理小组
帛书整理小组注云:“按:古代起兵伐人者谓之客,敌来御捍者谓之主。银雀山汉简有‘為人客则先人作’,及‘主人逆客于境’之语,故‘進寸’指客,‘退尺’指主,此句犹言吾不為客而為主,与上句...
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当有“知”字,正与下文“天之所惡,孰知其極”相衔贯。这里所说的“知此两者,或利或害”,指作者能够知道勇於柔弱无为的一种人有利,勇於坚强有为的一种人有害,这两种不同的结果;下...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15_宋徽宗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5_王弼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08_马叙伦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12_郑良树
郑良树云:“帛书《老子》作‘夫兵者,不祥之器’,根本就没有‘佳’字;大概古本《老子》一本作‘夫兵者’,一本作‘隹兵者’,‘夫’与‘隹’皆虚字助辞(隹,今作‘唯’),其后‘隹’改作‘...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7_毕沅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4_焦竑
《老子》71_03_校笺_04_俞樾
俞樾云:“上文已言‘夫唯病病,是以不病’;此又言‘以其病病,是以不病’;则文復矣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作‘聖人之不病也,以其不病,是以无病’,当从之。盖上言病病,故不病;此言不病,故无...
《老子》77_08_校笺_03_焦竑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為□□□□”,损掩“學者日益”四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道藏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敦煌己本...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06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老子》作‘人无棄人,物无棄物’,则上句‘故’字下当有‘人’字,下句亦当有‘物’字,今本均脱,当从《淮南子》补。傅奕本与《淮南子》同。”
《老子》49_05_校笺_02_高明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11_柳存仁
柳存仁云:“‘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谿;為天下谿,常德不離,復歸於嬰兒。’此节他本除吴澄外,皆作本章第一节。‘為天下谿’第二句,玄宗《注》本‘谿’误作‘俗’。明太祖云:‘此务教人不...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14_陈奇猷
陈奇猷云:“‘夸’即‘匏’之省文。《尔雅·释乐》疏云:‘瓠,匏也。以匏为底,故八音謂笙为匏。”则笙亦得称匏。《释名·释乐器》:‘竹之贯匏,以瓠为之,故曰匏也,竽亦是也,其中汙空,以...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‘人’,陆希声作‘民’;‘若’,王弼作‘如’。”水海按:今王弼注云:“‘莫若’,犹莫过也。”张之象王本如此作“若”,道藏王弼本和道藏集注本中王注皆作“如”。疑王弼注原作“...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