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36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10_张煦

<p>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10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苏作‘恬澹’,各本作‘恬淡’。各本无‘以’字。吕等同御注(‘勝而不美’)。”
0408

《老子》56_08_校笺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6_08_校笺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不可得而親,亦不可得而疏;不可得而利,亦不可得而害;不可得而贵,亦不可得而賤”,旨指“知道之士”所达到“玄同”的境界超出了“親”、“疏”、“利”、“害”、“貴”、“賤”的...
04015
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9_王昶

<p>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9_王昶</p>-齐物书舍
王昶云:“至元同开元(作‘忽兮恍,其中有象’)。”
0405
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11_陈黻宸

<p>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11_陈黻宸</p>-齐物书舍
陈黻宸云:“先天地者何物耶?先天地生者何物耶?虽谓之物,则必后天地而生矣。虽然,天地亦一物也,亦物之成者也。故天地能生物,而天地不能自生,则必有物以生之,故曰:‘有物混成’。河上公...
04011

《老子》77_08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77_08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同此,惟“有”假作“又”。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又’,通行本作‘恃’。按《老子》书中再三言‘生而弗有,為而弗恃’;此疑误。”按:“為而弗有”與“為而...
04010

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10_王安石

<p>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10_王安石</p>-齐物书舍
王安石云:“墨子曰:‘非无安居也,我无足心也。非无足财也,我无足心也。’万物常至於足,而有所谓不足者,以其无足心也。得道者知其足心、足财,故曰:‘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’”
04015

《老子》27_音韵_07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27_音韵_07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迹、適,锡部;,铎部,锡铎合韵。啓,脂部;解,锡部,脂锡合韵。人、人,真部。財,之部;明,阳部,之阳合韵。師、資、師、資、迷,脂部。
0405
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10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10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人多以见色為明,而鲜能反照于无色之色,可谓盲矣。”
0407

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4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4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負陰而衰陽’,《晋书》引《太极论》作‘以资始’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注引作‘萬物向陽而負陰’。‘背’正字,‘負’借字。‘衰’,各本作‘抱’。”
0408
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其不欲見賢邪’,‘見’音现。‘賢’,能也。聖人法天之道,為之而不恃,功成而不處,其不欲見能於人也。傥為之而恃,功成而處,以見其能於人,岂天道也哉!”
0408
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13_宋常星

<p>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13_宋常星</p>-齐物书舍
宋常星云:“聖人常隐而无名,常公而不宰,終不為大也。然不為大,正所以成其大也。立天下之大本,成天下之大用,皆在此不為之中,具不為之妙,故曰‘終不為大,故能成其大’。”
04014
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18_苏辙

<p>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18_苏辙</p>-齐物书舍
苏辙云:“世俗之士,以物汩性,则濁而不复清。今知濁之乱性也,则静之;静之而徐自清矣。”
04010

《老子》19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19_05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令’,去声。‘屬’,音烛。《音辩》云:‘令,善也。’王弼、司马公注作平声。今从古本。‘屬’,《释文》‘连也’。”
0408
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19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19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儽儽无歸,谓疲困无定向也。”
04011
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1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1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刘师培、蒋锡昌谓“其”上脱“以”字,其说非是也。蒋氏以他句类比云“其”上应有“以”字,不足為证。帛书乙本“其”上即无“以”字;蒋锡昌所引成、荣引经文“其”上亦无“以”字。高...
0408

《老子》50_03_校笺_01_校堪

<p>《老子》50_03_校笺_01_校堪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,今从之。严遵本及《谷神子》引皆作“而民生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敦煌己本、景福本、易玄本、邢玄本、遂州本、楼正本、成玄英本、唐玄宗注本、唐玄...
0405
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以復衆人之所過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、程并无‘以’字。”
04010
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7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7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‘大’当承上作‘道’。‘返’,寇、白、易州、臧疏同此。各本并作‘反’。字当作‘返’。按:‘曰’读為‘则’。”
04015

《老子》45_01_校笺_05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45_01_校笺_05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‘大成’与下文‘大盈’、‘大直’、‘大巧’、‘大辯’词例一律。如解‘成’为‘器’,则‘成’为实物,而与下文词例不类矣。马说非是。四十一章‘大器晚成’,是‘成’乃指器...
04012

《老子》56_音韵_03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56_音韵_03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知、知,支部。門,文部;塵,真部,文真合韵;紛,文部,文真合韵。光,阳部;鋭,月部,阳月合韵;同,东部(楚音东阳合韵),阳月合韵。親,真部;利,质部,真质通韵。疏,鱼部;...
0405
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9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9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遂州、磻溪、柰卷、王羲之本均作‘楷式’,傅、范、高作‘稽式’。……虽‘稽’、‘楷’古混,《庄子·大宗师篇》‘狐不偕’,《韩非子·说疑》作‘狐不稽’。稽式亦即楷式,但‘楷...
04010

《老子》41_04_校笺_02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41_04_校笺_02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敦煌本‘笑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水海按:敦煌戊本谓“不笑之,不足以為道”。
0409

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05_武内义雄

<p>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05_武内义雄</p>-齐物书舍
武内义雄云:“‘民不畏死’,敦、遂二本‘民’下有‘常’字,景福本无。‘惧之’句末敦一本有‘哉’字,诸本无。”
0409
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9_魏源

<p>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9_魏源</p>-齐物书舍
魏源云:“晁氏说之曰:‘严君平《老子指归》、《谷神子》注颇與诸本章句不同,如以《曲則全章》末十七字属下章之类。’姚氏鼐通下‘希言自然’、‘跂者不立’為一章,曰:‘全、言、然三字為韵...
0407
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4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4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、高翻作‘法令’,河上云:‘法物,好物也。’”
0405
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06_焦竑

<p>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06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柢’,一作‘蔕’,花趺也。”水海按:“趺”(fū),花萼也。“柢”,《说文》謂“木根”,即树的主根。徐锴《说文系传》云:“华(花)叶之根曰蒂,树之根曰柢,音同也。”显然...
0406
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10_王弼

<p>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10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失无为之事,更以施慧立善,道进物也。”
04011

《老子》65_07_校笺_02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65_07_校笺_02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深遠,與物反’,各本作‘深矣遠矣,與物反矣’。”
04010
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20_吴怡

<p>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20_吴怡</p>-齐物书舍
吴怡云:“懒懒散散,好像没有一个目标。然而‘若无所歸’,只是表面上没有浅薄的目标,因为一般人的目标,只是求名求利;而修道之士,以道为歸。可是道是永恒的、广大的,因此好像没有一定的歸...
0409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4_淮南子

<p>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4_淮南子</p>-齐物书舍
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云:“道曰规始于一,一而不生,故分而为阴阳,阴阳合而萬物生。”
040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