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38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惚兮恍兮,中有象兮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、程、邵并作‘惚兮恍,其中有象’。”
04115

《老子》71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71_音韵_05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尚、病、病、病、病,阳部。
0416

《老子》49_07_校笺_04_刘师培

<p>《老子》49_07_校笺_04_刘师培</p>-齐物书舍
刘师培云:“‘在’,疑‘任’字之讹。”
0419

《老子》54_06_校笺_06_刘建国

<p>《老子》54_06_校笺_06_刘建国</p>-齐物书舍
刘建国云:“出土的《老子》有甲乙两种本,甲本中有二十二处‘邦’字,乙本皆为‘國’字,这显然是甲本抄写于刘邦称帝之前,乙本抄写于刘邦称帝之后,为避刘邦之讳将‘邦’改为‘國’的。我们详...
0418
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8_劳健

<p>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8_劳健</p>-齐物书舍
劳健云:“今诸王本皆如河上与诸唐本作‘金玉满堂’。《释文》亦作‘堂’。注云:‘本或作室。’焦氏《易林》屡有此语,亦堂、室字互见,因韵而异。此盖以‘室’字与‘守’字取谐双声,下二句‘...
04110
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8_王弼

<p>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8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神不傷人,聖人亦不傷人;聖人不傷人,神亦不傷人,故曰‘两不相傷’也。神聖合道,交歸之(道)也。”
04111

《老子》18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18_音韵_05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義、僞,歌部;慈,之部,歌之合韵。亂,元部;臣,真部;元真合韵。
04110

《老子》67_08_校笺_04_俞樾

<p>《老子》67_08_校笺_04_俞樾</p>-齐物书舍
俞樾云:“‘不敢為天下先,故能成器長’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作‘不敢為天下先,故能為成事長’。‘事’、‘器’异文,或相传之本异,或彼涉上文‘事无不事’句而误,皆不可知。至‘故能’下有...
04112
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而愚之始也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也’。”
0415
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7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7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作‘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’。各本作‘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’,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作‘而天下莫能知’。”
0417

《老子》71_02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71_02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病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达真、叶、程并无‘矣’字。”
04111
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文当无“周行而不殆”句,高明说诚是。不过,河上公本、想尔本等汉人本就已有此句流传,可知汉人已增入本句矣。
0416

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4_焦竑

<p>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4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唯有道者’,古本作‘其唯有道者乎’。”
04110

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'柔之勝剛也,弱之勝强也',当为《老子》古本,帛书乙本涉前文而误'柔'为'水'(尹振环未订正,仍袭误'柔'为'水');严遵本不仅'夫水'二字讹误,语序也颠倒了,当...
04113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10_易顺鼎

<p>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10_易顺鼎</p>-齐物书舍
易顺鼎云:“按:‘歔’本字当作‘嘘’。下文‘或强或羸’,‘强’与‘羸’反,则‘嘘’亦与‘吹’反。《玉篇·口部》:‘嘘’、‘吹’二字相通。即本《老子》。又引《声类》云:‘出气急曰吹,...
04113
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10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10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‘吾’者,老子自谓。‘其’者,指道而言。《广雅·释言》:‘子,似也。’‘帝’谓上帝。吾不知其誰之似?象帝之先。二语自问自答。此言道不但为萬物之始,又为上帝之祖先。二...
0416

《老子》05_音韵_07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05_音韵_07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仁、仁,真部;狗、狗,侯部。间,元部;籥,药部;元药合韵。淈、出,物部。窮、中,侵部。
04110

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08_陆希声

<p>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08_陆希声</p>-齐物书舍
陆希声云:“观朝阙甚修除,墙宇甚雕峻,则知其君为土木之功,多嬉游之娱矣。观田野甚荒蕪,则知其君好力役,夺民时矣。观倉廪甚空虚,则知其君好末作,废本业矣。”
0415

《老子》54_08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54_08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五句,帛书甲本损缺第一句中的“觀”字、第五句中的“下”和“天下”三字。帛书乙本损掩“以家觀家”句末的“家”和“以國觀國”句的“以國觀”三字,并无“以鄉觀鄉”一句。帛书《老子乙本释...
0416

《老子》09_今译

<p>《老子》09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积储盈满,不如适时停止;捶得锐利,不可长久保持。金玉满室,没人能够守住;贵富而又骄逸,就为自己留下灾殃。功业完成,就应退守收敛,这才合于自然的道理。
0416

《老子》59_06_校笺_07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59_06_校笺_07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此谓君德无有不制伏者,则殊俗慕化,绝域观风,无远不至,故莫知穷極也。人君德化无远不極,万人所归住,神明所福享,然后或称为有國。故《周易》云王假有庙有家是也。过此以往,...
04115
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如此;帛书乙本二处“邦”字作“國(简作国)”。《甲、乙本释文》皆校“以知(zhì,知羲切)”為“以智”。今从甲本。张松如云:“帛书‘治’字讹作‘知’,据今本改。”按:...
0419

《老子》38_今译

<p>《老子》38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,所以实是有德。下德的人不表示自己失掉德(执守着形式上的德),所以实是无德。上德的人因循自然,没有用心作为。上仁的人有所作为,然而是出于无意而作为。上义的...
0416
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14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14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强本荣注:‘两边举重,名曰抗兵;多少均齐,故云相若’;是荣作‘若’。按:王注:‘若,当也;’当者,谓两方兵力相当也。《说文》:‘哀,闵也;’闵者,即六十七章所谓‘慈’也...
0418

《老子》24_04_校笺_06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24_04_校笺_06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注云:“有功而自称者,丧其功。”
0417
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11_成玄英

<p>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11_成玄英</p>-齐物书舍
成玄英疏云:“至柔,水也;至堅,金也;馳騁,是攻击、贯穿之义也。言水至柔能攻金石之堅,喻无为至柔能破有为之累,故下文云:‘天下柔弱莫過於水,攻堅强者莫之能先也。’”
04113
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08_晁说之

<p>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08_晁说之</p>-齐物书舍
晁说之云:“‘常善救人,故无棄人;常善救物,故无棄物。’独得诸河上公本,而古本无有也,赖傅奕辨之尔。”
0415

《老子》32_08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2_08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俾道之在□□□”,损掩“天下也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作“卑□□在天下也”,“卑”为“俾”之省写或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帮纽支部),损掩“道之”二字。甲、乙二...
04110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5_叶梦得

<p>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5_叶梦得</p>-齐物书舍
叶梦得云:“所者,人之所安也。人之所安,莫大于道。《周易》曰:‘艮其止,止其所也。’所,猶有在道,变通不穷,则无所不在,随所在而安之,孰不可为久者,所謂道乃久也。”
04110
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12_余培林

<p>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12_余培林</p>-齐物书舍
余培林云:“‘目’,包括耳、口、心、行四者。‘為腹’,指满足身体的需要;‘為目’,指满足心理的欲望。身体的需要简单,所谓‘鹪鹩巢林,不过一枝;偃鼠饮河,不过满腹’(《庄子·逍遥游篇...
04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