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42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5_梁启雄

<p>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5_梁启雄</p>-齐物书舍
梁启雄云:“《老子》作‘失道而後德,失德而後仁,失仁而後義,失義而後禮’,没有下四个‘失’字。据上文的文意,是说道、德、仁、義、禮五种东西有因依相生的关系,那末,‘失’字不是‘亡失...
04113

《老子》51_03_校笺_06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51_03_校笺_06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王本作‘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’。帛书甲、乙本并无‘莫不’二字,与敦煌本合,今据删。”
0419

《老子》54_09_校笺_09_古棣

<p>《老子》54_09_校笺_09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‘奚’、‘何’通用,兹从众。乙本作‘天下之然兹’,‘兹’字显然是‘哉’的音讹。此句以有‘之’、‘哉’为是。”
0415
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8_洪颐煊

<p>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8_洪颐煊</p>-齐物书舍
洪颐煊云:“按:《说文》无‘朘’字。《玉篇》‘朘,赤子阴也;亦作峻,《声类》又作屡;’《说文》亦无‘屡’字,‘屡’疑为‘菱’字之讹。《说文》‘菱,瑙盖也,象皮包覆瑙,下有两臂,而夂...
04110
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11_李息斋

<p>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11_李息斋</p>-齐物书舍
李息斋云:“我以法治民,则民亦窃法以自使;上下相冒,则盗贼安得不多?”
04111
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侯王”。顾欢本成玄英疏云:“萬乘之主,五等之君,若能守持此道,八荒萬国自然从化,行人亦尔。所以偏举侯王者,明君王為化利物宏多也。”成玄英尚强调作“侯王”的...
04114

《老子》45_音韵_02_邓廷桢

<p>《老子》45_音韵_02_邓廷桢</p>-齐物书舍
邓廷桢谓缺、弊韵,云:“‘弊’音在祭部,‘缺’,则祭部之入声也。”
04115
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5_张煦

<p>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5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'吕等无'主'上'之'字。'
0418

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10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10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‘不行而知,不見而明’,系承上文言,言不出行而知天下,不窥見而明天道也。”
04113

《老子》63_06_校笺_03_焦竑

<p>《老子》63_06_校笺_03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輕諾’、‘多易’,古本下各有‘者’字。”
04115
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10_高明

<p>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10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蒋氏之说虽辨,但是他设计的‘为人模范者便可为公,为公者便可为王’,此种三级递迁制度,於先秦历史无征,故难苟同。··劳氏认为‘公乃王,王乃天’之‘王’字,是‘全’的坏字;王...
04115

《老子》17_音韵_02_古棣

<p>《老子》17_音韵_02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有、譽、侮为韵,有、侮入之部,譽入鱼部,此为之鱼合韵。按劳健说,有、譽、侮皆入是(之)部;王力据《诗经》,侮入侯部;按谐声例,侮从每声,造此字时当入之部。”
04113

《老子》20_12_校笺_04_王昶

<p>《老子》20_12_校笺_04_王昶</p>-齐物书舍
王昶云:“‘我愚人之心也哉’,开元无‘也哉’二字。”
0419

《老子》38_音韵_01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38_音韵_01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江有诰韵读谓本章无韵。奚侗谓:首、始韵,薄、華韵。
0415

《老子》41_02_校笺_04_高亨

<p>《老子》41_02_校笺_04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若,犹或也。留于心谓之存,去于心谓之亡,言中士聞道,有时则留之于心,有时则去之于心也。留于心谓之存者,《礼记·祭义》:‘致爱则存,致慤则著。’郑注:‘存著谓其思念也。’是...
0419

《老子》41_11_校笺_08_蒋孔阳

<p>《老子》41_11_校笺_08_蒋孔阳</p>-齐物书舍
蒋孔阳云:“‘大音希聲’中的‘大’,有两个含义:一是‘大小’的‘大’,二是最完美的意思。因此,‘大音’就是最大或最完美的聲音。音乐是聲音的艺术,‘大音’运用到音乐上,可以说是‘最完...
04114

《老子》51_02_校笺_02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51_02_校笺_02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馆本‘勢’作‘孰’。”
04012
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03_陈景元

<p>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03_陈景元</p>-齐物书舍
陈景元云:“《河上公章句》:‘谷’音育,训养也。”
0407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6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6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注云:“太上者,太古君上也。譽称美也。太古在上之君,无为无欲,道化流行,不见其迹,下民各得其所,但知有君而已。”
0409
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09_张煦

<p>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09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等作‘以戰則勝’。”
0405

《老子》68_音韵_04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68_音韵_04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武、怒、與、下,鱼部。德、極,职部;人、天,真部。
04013

《老子》24_05_校笺_05_成玄英

<p>《老子》24_05_校笺_05_成玄英</p>-齐物书舍
成玄英疏云:“矜夸自高,骄慢陵物,此乃愚短,其德岂長?”
0406
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16_明太祖

<p>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16_明太祖</p>-齐物书舍
明太祖云:“持身之道如是,凡君子举事,必先以身為重,然后度所行之事,可全身立名者,方乃施之。所以下‘重、静、輕、躁’四字,乃云不欲胡為輕发,亦不许犹豫也。終日行者,行道心也;不離輜...
0405
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02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02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《西都赋》引‘戎馬生郊’。”
04011

《老子》32_08_校笺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2_08_校笺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俾道之在天下也”。“俾”(bǐ),使。诸本作“譬”,当为音假(“俾”,帮纽支部;“譬”,滂纽锡部。帮、滂同为双唇声,而构成旁纽双声。支部和锡部,主要元音相...
04010
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朱谦之、古棣之说皆非。帛书甲、乙本出土,说明《老子》故本每句句末皆有“也”字,并非南北朝以来传抄者所加之字。至于古棣说《老子》为格律诗,各句加“也”就散文化云云,并不能作为...
0407

《老子》65_04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65_04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卷子馆本、成疏‘福’作‘德’,‘德’字是。《庄子·达生篇》曰:‘开天者德生,开人者賊生;’是其例证。磻溪‘知’作‘智’,无‘也’字。六朝残卷同(指傅本作‘知’)。”
04013
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6_王昶

<p>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6_王昶</p>-齐物书舍
王昶云:“至元两‘處’字作‘居’。”
0408

《老子》72_01_校笺_04_毕沅

<p>《老子》72_01_校笺_04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河上无‘則’字,王弼无‘矣’字。”按:道藏河上本有“則”字,宋刊河上本則无“則”字。
0405

《老子》50_08_校笺_05_王先慎

<p>《老子》50_08_校笺_05_王先慎</p>-齐物书舍
王先慎云:“備、被义同。《广雅·释诂》:‘備,具也。’《史记·绛侯世家》集解引张揖注:‘被,具也。’故本书作‘備’,王弼本作‘被’。甲兵以在己者言,明作‘備’、作‘被’二字并通。河...
04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