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43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8_王弼

<p>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8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神不傷人,聖人亦不傷人;聖人不傷人,神亦不傷人,故曰‘两不相傷’也。神聖合道,交歸之(道)也。”
03911

《老子》37_05_校笺_04_张煦

<p>《老子》37_05_校笺_04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‘不’作‘无’。”
03910

《老子》81_03_校笺_05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81_03_校笺_05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按:帛书‘多’字,当为称美之意,《汉书·爰盎传》:‘诸公闻之皆多盎。’此即‘绿水青山枉自多’之‘多’也。”
0397

《老子》38_今译

<p>《老子》38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,所以实是有德。下德的人不表示自己失掉德(执守着形式上的德),所以实是无德。上德的人因循自然,没有用心作为。上仁的人有所作为,然而是出于无意而作为。上义的...
0396

《老子》22_07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2_07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伐”,功伐,功劳。详見上章节校笺文。全句意思是:不自以為有功劳,所以能有功绩。
0395
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11_成玄英

<p>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11_成玄英</p>-齐物书舍
成玄英疏云:“至柔,水也;至堅,金也;馳騁,是攻击、贯穿之义也。言水至柔能攻金石之堅,喻无为至柔能破有为之累,故下文云:‘天下柔弱莫過於水,攻堅强者莫之能先也。’”
03913
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15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15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帛书甲本“雖(简作虽)”作“唯”。“唯”与“雖(简作虽)”用法同。连词,表示让步,相当於“雖然”、“即使”。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八云:“唯,《玉篇》:‘雖(简作虽),词两设...
0399
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10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10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‘吾’者,老子自谓。‘其’者,指道而言。《广雅·释言》:‘子,似也。’‘帝’谓上帝。吾不知其誰之似?象帝之先。二语自问自答。此言道不但为萬物之始,又为上帝之祖先。二...
0396

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08_陆希声

<p>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08_陆希声</p>-齐物书舍
陆希声云:“观朝阙甚修除,墙宇甚雕峻,则知其君为土木之功,多嬉游之娱矣。观田野甚荒蕪,则知其君好力役,夺民时矣。观倉廪甚空虚,则知其君好末作,废本业矣。”
0395

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07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07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戰勝者,則以喪禮處之’,按:范同此。寇、二赵、臧疏及《治要》引并有‘則’字。各本无‘者’、‘則’二字。赵写、磻溪无‘者’字。易州‘喪’作‘哀’。吴‘處’作‘主’。” ...
0396

《老子》55_09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55_09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即老”,损掩“物壯”二字,“則”作“即”,古通。乙本作“物□則老”,损掩一“壯”字,今据王弼本校补。宋刊河上公本“則”作“將”,谓“物壯將老”。道藏河上公本、...
0399

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3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3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王能天,天能道’,邢州本作‘生能天,天能道’。”
0395
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08_晁说之

<p>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08_晁说之</p>-齐物书舍
晁说之云:“‘常善救人,故无棄人;常善救物,故无棄物。’独得诸河上公本,而古本无有也,赖傅奕辨之尔。”
0395
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;帛书乙本“静”假作“争”(上古二字皆为耕部)。今从甲本。《甲本释文》校“静”为“争”,校注并云:“‘而有静’,乙本作‘而有争’,通行本作‘而不争’,义正相反。按...
0395

《老子》32_08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2_08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俾道之在□□□”,损掩“天下也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作“卑□□在天下也”,“卑”为“俾”之省写或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帮纽支部),损掩“道之”二字。甲、乙二...
03910

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5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5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自勝者,自能制勝其心,使心柔弱。柔弱之道,物不能加,故可以全其强尔。故下经云:‘守柔曰强。’又曰:‘柔勝强。’故曰‘自勝者,强’。”
03911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5_叶梦得

<p>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5_叶梦得</p>-齐物书舍
叶梦得云:“所者,人之所安也。人之所安,莫大于道。《周易》曰:‘艮其止,止其所也。’所,猶有在道,变通不穷,则无所不在,随所在而安之,孰不可为久者,所謂道乃久也。”
03910
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12_余培林

<p>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12_余培林</p>-齐物书舍
余培林云:“‘目’,包括耳、口、心、行四者。‘為腹’,指满足身体的需要;‘為目’,指满足心理的欲望。身体的需要简单,所谓‘鹪鹩巢林,不过一枝;偃鼠饮河,不过满腹’(《庄子·逍遥游篇...
0399
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繩繩兮’,李如字,运动不息貌。纂微、苏、曹、陈、达真子并无‘兮’字。黄‘兮’作‘乎’。”
0398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4_彭耜

<p>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4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天下之牝’,‘牝’,陆频忍切。纂微、曹、达真、陈作‘天下之交牝’。”
03915
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5_奚侗

<p>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5_奚侗</p>-齐物书舍
奚侗云:“道至虚无為,能致虚极,是為无為也;道至静无事,能守静笃,是事无事也;道至淡无味,能安淡泊,是味无味也。”
0395
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故信不足焉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达真、程并无‘故’、‘焉’二字。”
0396
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14_宋常星

<p>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14_宋常星</p>-齐物书舍
宋常星云:“衆人之心,常怀不足,终日营营於功名富贵,逐逐於荣华得失,即已无不遂意,而贪之不已,惟求有餘。我獨若遺,遺者,遺弃其求餘之心,守其知足之念也。功名不能乱其志,利禄不能惑其...
0398
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18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18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帛书乙本“閩閩”,通“惽惽”(hūn hūn),(“閩”與“惛”,上古皆为文部)不明白、糊涂貌。《说文》:“惛,不憭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憭,慧也。”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字亦...
0395
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8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8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天下”,指“天下人”,这是定中结构,省略了中心词“人”。“莫能知”和“莫能行”当作 “莫之能知”和“莫之能行”,王弼注正作“莫之能知”和“莫之能行”。帛书本均如此,为《老...
0395
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7_劳健

<p>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7_劳健</p>-齐物书舍
劳健云:“‘人之所教,亦我之教人’(劳氏写定文)···。又考上句‘人’,当作‘天’,犹第七十三章称‘天之所惡’,亦与第七十四章王弼注语‘天之所疾’作‘人之所疾’,同出形误。谓‘損之...
0396

《老子》44_01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4_01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名”,指名誉。“身”,身体,可引申为生命。“貨(简作货)”,财貨。“多”,训为“重”,可引申为贵重、宝贵、珍贵等义。这两句话的意思是:名声與生命哪个更亲近?生命與财货哪个...
03911
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;帛书乙本作“□之悉也,亓日固久矣”,前句损掩一“人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,“恍”作“悉”,《正字通》谓“悉”同“悉”,一般人认为,则作“悉”,为“迷”之假借...
03912
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4_毕沅

<p>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4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《谷神子》引‘保’上有‘不’字。”
0397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语,帛书甲本、乙本并皆损掩。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“其脆也,易判也”,《乙本释文》校补为“其脆也易判”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本,惟“脆”校为“脃”,即古“脆”字。《说文》无“脆”字,有...
039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