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6_河上公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11_张煦
《老子》74_音韵_03_水海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08_孙鑛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02_范应元
《老子》51_03_校笺_01_校堪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一“德”字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严遵本、敦煌己本、虞世南本同帛书乙本。易玄本“萬物”作“聖人”,谓“是以聖人莫不尊道而貴德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傅奕本、景龙本...
《老子》06_音韵_07_水海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“祆”、“祦”、“訞”、“妖”,皆为异体字。“祆”,《集韵·宥韵》:“祦,《说文》:‘地反物为祺。’或省,通作‘妖’。”《荀子·天论篇》“袄怪不能使之凶”,杨柳桥诂:“陆德...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7_水海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03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河上本‘或載’作‘或接’。夫接者,连续也。隳,废敗也。连接续谓之成,废敗谓之壤。此明安危不定。故《庄子》云:‘其成也,毁也。’举此‘八法’者不定,以表万物无常,故治国...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06_严可均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0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胡适曰:‘王弼注曰:以无名説万物始也。《释文》出説字曰:一云悦。似王本閲作説。’锡昌按:《释文》所出‘説’字,系王注以‘无名説万物始也’之‘説’,实为‘閲’字之误。(宋...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16_河上公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22_王淮
《老子》44_03_校笺_03_彭耜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反”甚是。“反”,后来写作“返”,意即返回。《论语·子罕篇》:“吾自卫反鲁,然后乐正,《雅》、《颂》各得其所。”《楚辞·离骚》:“悔相道之不察兮,延佇乎吾将反。...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''天下柔弱莫過於水',王弼作'天下莫柔弱於水'。御注、王弼'强'下有'者'字,'先'作'勝'。河上亦有'者'字,作'莫之能勝',高翻作'莫之能爽'。'
《老子》07_音韵_02_朱谦之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08_张煦
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3_马叙伦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只残留“巧如拙”三字,余尽损掩。今从甲本。罗卷本“直”形误作“真”,两“如”字作“若”,“詘”作“屈”,谓“大真若屈,大巧若拙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...
《老子》26_述评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31_03_校笺_05_马叙伦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恬淡為上,勝而不美’,古本作‘以恬澹為上,故不美也’。”水海按:焦氏本经文作“恬澹為上,勝而不美”,并注云:“‘恬澹’,安静也;‘美’,即佳也。”但在《考异》时,谓為“...
《老子》56_09_校笺_02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‘故為天下贵’,当作‘故為天下貞’;‘貞’、‘貴’形近,且涉上文而讹。三十九章曰:‘侯王无以為貞’,王本‘貞’误作‘貴’,即其例证。三十九章曰:‘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;...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馆本、易州‘乃’字并作‘能”,下同。弼注曰:‘荡然公平,则乃至於无所不周普也;无所不周普,则乃至於同乎天也。’盖王本‘王’字作‘周’,‘周’字坏脱成‘王’,读者以‘...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8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‘為’谓营為也。‘執’谓執著也。言人不能為之於未有,治之於未亂,而更有所营為於性分之外,執著於尘境之中,故必祸敗而失亡也。聖人无為安静,故素分成全而无敗,虚忘无執,故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