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169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6_毕沅

<p>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6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‘出於无有,入於无間’,王弼无‘出’字、二‘於’字。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引同此,《道应训》引同河上。”
03615
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10_武内义雄

<p>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10_武内义雄</p>-齐物书舍
武内义雄云:“按《释文》唯出一‘繩’字,谓‘河上本作繩’,其义不可能解。卢文弨考证谓‘当是作繩繩’。王本既作‘繩繩’,则河上本作‘繩繩’,亦无以异于王本。旧钞河上本‘繩繩’下有‘兮...
0369
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10_陈鼓应

<p>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10_陈鼓应</p>-齐物书舍
陈鼓应云:“‘莅’,同‘蒞’,临。林希逸本‘莅’作‘蒞’。帛书乙本‘莅’省作‘立’。”
0369
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滋”,今查遍《说文》等古代字书,未见有此字。疑為“糚”的异体。“糚”同“妝”。《集韵·阳韵》云:“妝,或作糚。”“糚”,《玉篇》谓“侧床切”,《广韵》谓“侧羊切”,上古為...
03610
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10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10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范同此(‘孰能安以久,動之而徐生’)。唐写卷子残本作‘孰安以久,動之徐生’。《经幢》作‘孰能以久動之以(下阙)’。馆本、易州作‘安以動之徐生’。磻溪无‘而’字,作‘孰能...
0367

《老子》80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80_03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輿’,音余,河上曰‘車’。”
03614

《老子》71_01_校笺_08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71_01_校笺_08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‘知不知,上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知而不知,尚矣’。王本文谊不显,当据《淮南子》为正。”
0366
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8_毕沅

<p>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8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王弼作‘輿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同弼。陆德明以为弼本亦作‘譽’。《谷神子》、《指归》又作‘造輿於无輿’。”
0369

《老子》05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05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天地□間,□猶橐籥舆”,前句损掩“之”字,后句损掩“其”字,“與”音假作“舆”(上古二字皆为余纽鱼部);帛书乙本作“天地之間,其猷橐籥舆”,“猷”则為“猶(今简...
03614

《老子》36_今译

<p>《老子》36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将要收缩他,必须姑且扩张他;将要削弱他,必须姑且增强他;将要除掉他,必须姑且亲近他;将要使他丧失,必须姑且使他获得。这就叫做深邃的预见。柔弱能战胜刚强。鱼儿不可以离开深潭,国家权力...
0365
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15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15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甲本作“金”,当為“全”之形讹。“曲則全”,“曲”,《说文》:“象器曲受物之形。”弯曲之谊。“全”,《说文》:“完也。篆文全从玉,纯玉曰全。”“曲則全”即“委曲求全”之义。...
03615

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11_狩野直喜

<p>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11_狩野直喜</p>-齐物书舍
狩野直喜云:“河上公本之与王弼本,经文原不相同,后世辅嗣义行,而河上注渐微,遂据王本妄改经文,以致两者混而无别,幸有旧钞足以正刊本之误。····第四十一‘建德若偷,質真若渝’;此本...
03612

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3_河上公

<p>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3_河上公</p>-齐物书舍
河上公注云:“一生阴与阳也。阴阳生和、清、浊三气,分为天、地、人也。天、地、人共生萬物也。天施地化,人长养之。”
0369
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12_任继愈

<p>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12_任继愈</p>-齐物书舍
任继愈云:“老子对于‘道’的理解,决不及我们今天有了科学的分析方法这样清楚。他没有一个现成的名词可用,但又要打破天、帝的有神论的传统。他对‘道’有过种种的描绘:说它是渾然一体的东西...
03612

《老子》27_05_校笺_06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27_05_校笺_06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繩約’为连文,《庄子·骈拇篇》:‘待繩約胶漆而固者,是侵其德也。’‘約’字亦是索,‘繩約’犹今言繩索。《左传·哀公十一年》公孙挥曰:‘人寻約,吴发短。’杜注:‘約,繩...
03611
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05_王雱

<p>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05_王雱</p>-齐物书舍
王雱云:“‘惵惵’者,恐惧之意。··一本作‘歙歙’。‘歙歙’,收敛之意。亦通也。”
03610
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12_老子乙本释文

<p>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12_老子乙本释文</p>-齐物书舍
帛书《老子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塞其说’,通行本作‘兑’。‘说’,从土,兑声。《说文》‘閲’字,段玉裁注云:‘古假閲為穴。《道德经》:塞其兑,閉其門,兑即閲之省。’‘说’(yuè)、...
0367
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1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1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善建者不拔”,按《韩非子》的解释,即能建立起取舍的准则,而不被外物(玩好之物)所诱惑的,就叫做不拔。韩非认为清静寡欲就能有取舍准则。魏源之说则本于韩非。古棣认为,《老子》...
0368

《老子》32_今译

<p>《老子》32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“道”是永恒的、没有名字可称。它的本性素朴自然,虽然幽深微小,可是天下谁也不敢使它臣服。侯王若能遵守“道”,天下人、物就自然归从。天地之间阴阳二气互相交合,就自然降下甜美的甘露;人...
0365

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9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9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马氏谓‘正’与‘奇’对文,是也。··强本荣注:‘养百姓者,妙在平均;宣风化者,要归于正直;’是荣作‘正’。《穀梁传·僖公元年》及《僖公二十二年》杨疏引‘正’均作‘政...
0369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08_刘师培

<p>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08_刘师培</p>-齐物书舍
刘师培云:“‘國’当作‘邦’,盖汉初重《老子》,因避高祖讳,故‘邦’字咸改为‘國’也。又《说苑·君道篇》引‘示’作‘借’,盖亦别本。”
0366
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03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03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能守’,王弼‘守’下或有‘之’字。”
03612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9_毕沅

<p>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9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王弼同河上作‘純’,苏灵芝书亦作‘純’。作‘純’为是。陆德明曰:‘沌,本又作忳。’‘沌’、‘忳’并非也。河上公作‘衆人昭昭’。王弼无‘皆’字。”
03615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20_陈鼓应

<p>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20_陈鼓应</p>-齐物书舍
陈鼓应云:“老子标示出‘希言’的政治理想,‘希言’就是‘少声教法令之治’,即是行‘清静无為’之政;以不扰民為原则,百姓安然畅适,这才合乎自然。”
0366
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蒋氏、马氏、古棣之说非也,譣之帛书甲、乙本,“字”上并无“强”字。古人為求上下一律,即因下句“吾强為之名曰大”,而在本句“字”上增一“强”字,而致误。“字”、“名”义不相同...
0368
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11_陈鼓应

<p>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11_陈鼓应</p>-齐物书舍
陈鼓应云:“道法自然,道纯任自然,自己如此。就是说,道以自然為归,道的本性就是自然。董思靖说:‘道贯三才,其体自然而已。’吴澄说:‘道之所以大,以其自然,故曰法自然。非道之外别有自...
03610
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以至於无為’,邵无‘於’字。‘而无不為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达真、陈、叶、黄、程、邵并上有‘无為’字,纂微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、叶、清源并无‘矣’字。”
0368

《老子》04_音韵_06_古棣

<p>《老子》04_音韵_06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‘宗’、‘存’、‘先’为韵,‘宗’入侵部,‘存’、‘先’入文部。侵部字【em】与文部【en】元音相同,故可押韵。这里说一说‘宗’字韵部归属问题。王力把先秦韵分成三十部,‘宗’...
0367
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9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9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取天下者,谓得民心也。四十八章‘所谓取天下者当以无事,及其有事,不足以取天下也。’证之以《荀子·王制篇》曰:‘成侯、嗣公,聚敛计数之君也,未及取民也。子产取民者也,未及...
0358
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9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9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作‘數輿无輿’,苏灵芝书上‘輿’作‘與’,误也。”
035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