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“善建者不拔”,按《韩非子》的解释,即能建立起取舍的准则,而不被外物(玩好之物)所诱惑的,就叫做不拔。韩非认为清静寡欲就能有取舍准则。魏源之说则本于韩非。古棣认为,《老子》...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9_毕沅
毕沅云:“王弼同河上作‘純’,苏灵芝书亦作‘純’。作‘純’为是。陆德明曰:‘沌,本又作忳。’‘沌’、‘忳’并非也。河上公作‘衆人昭昭’。王弼无‘皆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13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聖人與天地为一体,與万物為一身曲成而不遗,爱育而不弃,何争之有?所以天下之人,與聖人合其德,與聖人合其心,闻风者诚服,沐德者心悦,乌得有争者。”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人之所以教我,而亦我之所以教人’,王弼、严遵同古本。河上公作‘人之所教,亦我義教之’。”按:道藏严遵本、怡兰堂刊严遵本皆作“人之所教,亦我教之”,与范氏所见本相异。诸...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同於德□,道亦德之”,损掩“者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福本、林希逸本、李道纯本、林志坚本、焦竑本、释德清本...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今譣帛书甲、乙本,皆作“吾强為之名曰大”,正与想尔本、景龙本等本合。“强為”前有“吾”字,非為衍文。这是老子自述他又為这种“昆成”之物命名之情况,且引出下文他描述的道的全部...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11_徐梵澄
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,仅存一“民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遂州本“民”作“使人”,谓“使人至老死不相往來”。敦煌辛本、赵至坚本“民”上有“使”字,“死”字无,作“...
《老子》46_03_校笺_06_俞樾
俞樾云:“按:河上公本此句之上,有‘罪莫大於可欲’一句。据《韩非子·解老》,则此句当有。惟《韩非子》作‘禍莫大於可欲’,误也。其上文曰:‘夫上侵弱君,而下伤人民者,大罪也;’则本是...
《老子》02_06_校笺_05_张煦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18_高亨
《老子》53_01_校笺_08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‘挈’,甲本作‘挥’,乙本作‘介’,其他诸本皆作‘介然’。···应作‘挈’。‘撵’即‘挈’。挈,提也,《说文》:‘挈,悬持也,从手,韧声。’”水海按:“挈”之义,引申为...
《老子》31_05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刘之说是也。《文子·微明篇》引作‘非君子之寳’。《文子·上仁篇》引曰:‘兵者,不祥之器,不得已而用之。’释慧皎《高僧传》的《八义解论》曰:‘兵者,不祥之器,不获已而用之...
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此句是“為”字被动句。“為天下貴”,即被天下人所尊貴。因前文曾问“古之所以貴此者何也?”下面回答“不謂求以得,有罪以免與”的内容后,自然说“故為天下貴”,前后文有问有答,文...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10_高亨
高亨云:“‘此’上王本原有‘知’字。按:王本‘知’字涉下文而衍。‘稽’读為‘楷’。《广雅·释诂》:‘楷,法也。’《说文》:‘式,法也。’稽、楷古通用。《庄子·大宗师篇》:‘狐不偕。...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1_卢文弨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03_焦竑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2_焦竑
《老子》44_04_校笺_02_李翘
李翘云:“‘知足不辱’句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同。《汉书·疏广传》‘广谓受曰:吾闻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;功遂、身退,天之道也。’《后汉书·张霸传》引一句同。‘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’,《...
《老子》50_10_校笺_03_俞樾
俞樾云:“‘兵无所其刃’,按《释名·释姿容》曰:‘容,用也,合事宜之用也。’兵无所容其刃,言兵无所用其刃,《庄子·胠箧篇》‘容成氏’,《六韬·大明篇》作‘庸成氏’。是‘容’与‘庸’...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仅残存“卅”;乙本作“卅福同一轂”。福,应作“幅(简作辐)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为“幅(简作辐)”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傅奕本...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宋河上、柰卷、馆本、易州及《治要》引‘令’作‘物’,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文子·道原篇》、《后汉书·杜林传》注、《文选·永明九年策秀才文》注引并同此(作‘令’)。...
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09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朱氏读‘正’为‘定’,是也。帛书乙本‘其无正’下有‘也’字,语意尤胜,今据补。此数语(指‘其无正也,正復為奇,善復為妖’)承上文而续申之,谓事物变化无定,有如正常者可变...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10_王昶
《老子》24_0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自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想尔本、景龙本、馆本、遂州本、(唐)李荣本皆无“者”字,作“自見不明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...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03_薛蕙
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3_范应元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12_王安石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荣注引经文曰:‘善復為祆’。是成、荣并作‘袄’。按:‘其’谓人主也。‘正’谊解谓清静之道也。‘奇’,邪也。七十四章王注:‘诡异乱群,谓之奇也。’‘妖’為善之反,...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6_吴澄
吴澄云:“··直者不能容隐,纵肆其言,以讦人之短。光者不能韬晦,炫耀其行,以暴己之长。聖人之无事者,以不事为事。方者必割,以不方为方,则不割。廉者必劌,以不廉为廉,则不劌。直者必肆...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