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41_14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于说是也。帛书乙本作“善始且善成”,语意足,乃《老子》原文也。又,“夫”(fú),发语词,用于句子开头,表示一种要阐发议论的语气,不译。“唯”(wéi),副词,表示动作行为的...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74_今译
《老子》43_音韵_06_水海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7_马叙伦
《老子》67_12_校笺_04_朱谦之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5_纪昀
《老子》48_02_校笺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‘礼者,道之华而乱之首也,故曰:為道者日損。’又《后汉书》六十六《范升传》升奏议引‘颜渊曰:博我以文,约我以礼。孔子可谓知教,颜可谓善學矣。’下引《老...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15_陈景元
陈景元云:“‘天門’者,自然之門也。自然生太极,太极生天地,天地生阴阳,阴阳生万物,(万物)死,万物生死由之而往来,故谓之‘天門’。‘開’谓散施,‘闔’谓歙敛。開则生成,闔则衰灭。...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當有“故”字,因為最后两句是本章的结语。二“之”字亦非衍文,由帛书本可证。他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等古本皆有此二“之”字。 又,...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13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孰能濁以止,静之徐清’,奚侗《老子集解》如此。依河上注语增‘止’字。傅奕‘止’作‘澄’,‘静’作‘靖’,‘之’后有‘而’字。《永乐大典》王本与道藏陆希声、吕惠卿、邵若...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释德清‘恍’作‘怳’。顾本作‘惟怳惟惚’。陈象古作‘惟恍與惚’。《说文》有‘怳’、‘忽’,无‘恍’、‘惚’。‘恍’、‘惚’当為‘怳’、‘忽’之假。按:‘恍’、‘惚’犹‘...
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馆本(旧存北京图书馆《唐人写本残卷》)亦作‘終’。作‘終’非。‘閲’字古文训‘总’,大田晴轩引《列子·仲尼篇》:‘閲弟子四十人同行。’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‘万物之总...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18_成玄英
《老子》45_02_校笺_02_范应元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当作“搏”也。“槫”、“專”乃“搏”之借字(三字皆为元部,故可通假)。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《孙膑兵法》之《十阵篇》有“員陳者,所以槫也”句,影本注释云:“槫,读为專或團。...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05_薛蕙
《老子》16_10_校笺_05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广雅》:‘容,法也。’训‘容’为‘法’者,乃以‘容’为‘鎔’。《说文》:‘鎔,冶器法也。’故‘法’者,謂‘法象’,即模范也。此‘容’与二十一章‘容’字谊同,皆指模...
《老子》81_02_校笺_03_武内义雄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5_张煦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17_张扬明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孔颖达《礼记正义》引无‘夫’字,云:‘禮者,忠信之薄,道德之華,争愚之始。’《后汉书·酷吏传》注引无‘夫’字,‘首’作‘始’。日本柰良圣语臧抄本残卷及《后汉书·朱穆传》...
《老子》72_03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厭’字,御注、范、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并作‘猒’。下一字是,上二字非。盖古‘厭飫’、‘厭憎’作‘猒’,‘迫逼’作‘厭’(参照邓廷桢《双砚斋笔记》卷四)。此章下一字作‘猒...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“生生”:前“生”当為动词,后“生”当為名词;“生生”其义為“养生”(或“营生”)与“求生”义近。吴澄注即谓“生生之厚,求生之心太重也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及《马融传》注引皆...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15_王弼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高明之说甚是。帛书甲本作“知其日,守其辱,為天下浴”,“日”,上古為日纽质部【nǐět】;通行本的“榮(简作荣)”,《广韵》谓“永兵切”,上古当為匣纽耕部【xǐwen】(王力《古...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一章王注:‘及其有形有名之时,则長之育之,亭之毒之,为其母也。’‘長之育之,亭之毒之’,全引此章经文,可证《老子》古本如此。诸本‘亭之毒之’,作‘成之熟之’,非是。...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宋河上作‘谷’,《艺文类聚》二三引高彪《清诫》曰:‘谷神緜緜存。’是高所见本亦作‘谷’。《列子·天瑞篇》引《黄帝书》:‘谷神不死,是谓玄牝’,文与此同。按:洪说义长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