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08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11_水海

<p>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11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淈(qū)”。《逸周书·五权》:“极赏则淈,淈不得食。”《荀子·宥坐篇》:“其洸洸乎不淈尽,似道。”注:“淈读為屈,竭也,似道之无穷也。”淈,则当竭尽解。...
0317
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08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08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‘恬’,《释文》本或作‘栝’;‘澹’,今王本作‘淡’,与御注本、广明本同。‘勝而不美’,景龙本、敦煌本均作‘故不美’。”
0307

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,□也”,损掩“知足者,富”四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傅奕本、白文本、范应元本皆同此,与帛书乙本合。其他诸本皆无“也”字。
0367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9_李大防

<p>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9_李大防</p>-齐物书舍
李大防云:“所者,性也,即樸也。长保此樸则历久不磨(灭)也。”
0407

《老子》35_03_校笺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5_03_校笺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作“格”。《说文》云:“格,木长貌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格,式也,量也,度也,至也。”显見,“格”之本义为“木长”,后引申为“至”,也指一定的标准或量度。《老子》本...
0337
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11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11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陈碧虚云:‘王弼本作故貴以身為天下者,則可以託天下矣;愛以身為天下者,則可以寄天下矣。’陶氏据王注,谓王本上句作‘託’,下句作‘寄’,正与相合。是陈见王本,与傅、范...
0427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12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12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猷”,同“猶”,《玉篇·犬部》:“猷,與猶同。”段玉裁《说文注》:“今字分猷谋字犬在右,语助字犬在左,经典绝无此例。”“猷”,原是一种“进退多疑”的野兽之名,引申為进退不...
0367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10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10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‘夫物’,《释文》作‘凡物’,则王本作‘凡物’,当据改正。‘夫’、‘凡’、‘萬’三字,均为脣音,可以相假;《庄子》作‘萬’,乃用正字。‘凡物’即上文‘萬物並作’之‘萬物...
0287

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10_王雱

<p>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10_王雱</p>-齐物书舍
王雱云:“聖人岂计利而為此哉?亦德而已矣。德下之,则形上矣;德後之,则形先矣,故常為天下贵。”
0527

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08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08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天下皆謂吾大,似不肖’。卷子、馆本、成疏‘謂’作‘以’。··馆本、易州无‘似’字,下同。柰卷‘似’下误多‘倾’字。‘肖’字诸家同,卷子成疏作‘笑’。”
0367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11_劳健

<p>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11_劳健</p>-齐物书舍
劳健云:“按:‘寳’、‘保’二字,古文近同,互通,二‘寳’字为韵,‘寳’字宜在下。”
0807
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10_易顺鼎

<p>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10_易顺鼎</p>-齐物书舍
易顺鼎云:“当作‘侯王无以貞,將恐蹶’。‘貞’,误為‘貴’。后人见下文‘貴以贱為本,高以下為基’二句,以为承上文而言,妄于‘貴’下又加‘高’字,遂致踵讹袭谬,而义理不可通矣。”
0277

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被’,音备。‘褐’,户葛反。”
0507

《老子》22_03_校笺_07_吴澄

<p>《老子》22_03_校笺_07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注云:“少者,不多也。‘少則多’一句,变文析為二句。少則易于有得,所以能积累而多。贪多則杂而生惑,于一且无所得,豈能多乎?”
0277
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稱’,尺证反。”
0377
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9_宋徽宗

<p>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9_宋徽宗</p>-齐物书舍
宋徽宗云:“气形质具而未相离,曰渾沦。合于渾沦则其成不亏,《周易》所谓太极者是也。天地亦待是而后生,故云‘先天地生’。然有生也有非不生之妙,故谓之‘物’。”
0407

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4_王弼

<p>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4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得多利而亡其身,何者为病也。”
0517

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9_唐太宗

<p>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9_唐太宗</p>-齐物书舍
唐太宗疏云:“老子疾时不能同天道,下济以恤於人,光大其德,故举天道以劝云,谁能同天之道,損其有餘,以赒奉不足者乎?唯有道之君,乃能然尔。”
0527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4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4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室町本有‘者’字。按《老子》书中‘徹’、‘轍’二字,字义不同。七十九章‘无德司徹’,用‘徹’字。此章‘善行无轍迹’,用‘轍’字。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五引古《老子》,‘徹...
0437

《老子》01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01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,今从帛书本。其他诸本第一处“萬物”作“天地”。各本无“也”字(下句同)。“之”字(包括下句“之”字),景龙本、御注本、遂州本、敦煌甲本、(唐)李荣本皆无,...
0317

《老子》48_02_校笺_06_薛蕙

<p>《老子》48_02_校笺_06_薛蕙</p>-齐物书舍
薛蕙云:“為道者贵约,故去健羡,黜聪明,务日有所損。”
0457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范同此(傅奕作‘故物无棄物’),各本无‘故’下‘物’字。罗卷‘故’字处残,不审仍作‘而’字否?馆本、易州‘故’作‘而’,无‘而’后‘物’字。”又云:“按:陆于此下至章末...
0517

《老子》02_06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02_06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作“夫唯居”,此“居”前误脱一“弗”字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帛书乙本。道藏河上公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(唐)李荣本、强思齐...
0507
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4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4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於朴’,御注作‘撲’,王弼作‘樸’,下句亦然。”
0467
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9_冯达甫

<p>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9_冯达甫</p>-齐物书舍
冯达甫云:“本章之谷,为下丹田,为气海,是胎息的产地。神,是人体内在三宝精、气、神的代称,它主导精气,是人体一切活动的概括。谷神,指气海中的元神,亦称元气。《素问遗篇·刺法论》:‘...
0457

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语,帛书甲本同。乙本作“□朕而以喪禮處之”,句首损掩“戰(简作战)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;“朕”為“勝(今简作胜)”之假(“朕”為侵部,“勝(简作胜)”為蒸部,侵部【m】、蒸...
0247

《老子》32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2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天地相谷,以俞甘洛”,“合”字作“谷(jué)”(《甲本释文》和高明《帛书老子校注》引误为“谷”),“洛”为“露”之假(上古二字皆为来纽铎部,为同音假借),《甲本...
0387
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7_俞樾

<p>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7_俞樾</p>-齐物书舍
俞樾云:“‘天門開闔,能无雌’,义不可通。盖涉上下文诸句而误。王弼注云:‘言天門開闔,能為雌乎,则物自宾而处自安矣。’是王弼本正作‘能為雌’也。河上公注云:‘治身当如雌牝,安静柔弱...
0507
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2_俞樾

<p>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2_俞樾</p>-齐物书舍
俞樾云:“‘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,益生曰祥,心使氣曰强。’按此下本有‘是故用其光,复归其明’二句,后人因已见于五十二章而删去之耳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老子》曰:‘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...
0237
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8_王弼

<p>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8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木(車)、埴、壁所以成三者,而皆以‘无’為用也。言‘无’者,有之所以為利,皆赖无以為用也。”
04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