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10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13_冯达甫

<p>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13_冯达甫</p>-齐物书舍
冯达甫云:“聲色貨利,是使人迷失本性的根源,人争逐之,则乱由是起。聖人為腹,只求此身得到滋养;不為目,则在于杜绝乱源。”
0317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23_詹剑峰

<p>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23_詹剑峰</p>-齐物书舍
詹剑峰云:“老子所说的‘弱’、‘柔’、‘柔弱’,都是指新生的东西。因为新生的东西总是幼弱的,总是柔嫩的,所以他以婴兒为例,婴兒的骨是弱的,婴兒的筋是柔的,可是他握起拳头来却是很紧的...
0437
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07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07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王侯若能守’,各本作‘侯王若能守’。《御览》一引阮籍《通老论》曰:‘道者,法自然而為化,侯王能守之,萬物將自化。’当為古本。”
0397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7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7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强本引成疏经文:‘静曰復命。’是成作‘静曰’。诸本作‘静曰’是也。二十五章:‘强为之名曰大,大曰逝,逝曰远,远曰反;’与此文‘歸根曰静,静曰復命,復命曰常,知常曰明’之...
0377

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5_王弼

<p>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5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‘為之於未有’,谓其安未兆也;‘治之於未亂’,谓闭微脆也。”
0347

《老子》16_13_校笺_07_王弼

<p>《老子》16_13_校笺_07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穷極虚无,得道之常,则乃至於不穷極也。无之为物,水火不能害,金石不能残。用之於心,则虎兕无所投其爪角,兵戈无所容其锋刃,何危殆之有乎!”
0327

《老子》65_04_校笺_02_焦竑

<p>《老子》65_04_校笺_02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國之福’下古本有‘也’。”
0497

《老子》19_02_校笺_06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19_02_校笺_06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仁義本欲以治民,而其末必至乱民。盖仁義之名显,则寝失自然之本也。上失自然,则下生人僞,民鲜貞良,故絶弃世俗之所谓仁義之事,则民復孝慈而不知以為孝慈矣。”
0287

《老子》66_06_校笺_04_毕沅

<p>《老子》66_06_校笺_04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‘猒’,苏灵芝书同。各本作‘厭’。”
0407
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7_俞樾

<p>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7_俞樾</p>-齐物书舍
俞樾云:“按:‘如春登臺’與十五章‘若冬涉川’一律,河上公本作‘如登春臺’,非是。然其注曰:‘春阴阳交通···登臺观之··’是亦未尝以‘春臺’连文,其所据本,亦必作‘春登臺’,今传...
0317

《老子》38_04_校笺_02_韩非子

<p>《老子》38_04_校笺_02_韩非子</p>-齐物书舍
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“仁者,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。其喜人之有福,而恶人之有祸也。生心之所不能已也,非求其报也。故曰:‘上仁為之而无以為也。’”
0469

《老子》20_17_校笺_04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20_17_校笺_04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有已’,各本作‘有以’。‘我獨頑’,河上、王弼‘我’上有‘而’字。”
0387

《老子》69_05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69_05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輕敵幾喪’,纂微、司马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邵并‘敵’下有‘則’字,苏、叶、黄‘敵’下并有‘者’字。”
0367

《老子》71_述评

<p>《老子》71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老子这一章节所讲的是人要有自知之明,与孔子所主张的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”(《论语·为政》),文意大体相同。有不同的是,孔子的主张立意在于“是知”而有为,真诚为政;而老子...
0427

《老子》23_音韵_03_黄瑞云

<p>《老子》23_音韵_03_黄瑞云</p>-齐物书舍
黄瑞云云:“言、然,元部,句中叶韵。”
0467
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张之象刊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遂州本、英伦本、楼正本、傅奕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陈象...
0497
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范作‘憯’,臧疏、罗卷作‘甚’。成疏曰:‘其为咎责莫甚於斯。’是成亦作‘甚’。‘甚’借为‘憯’,声同侵类。《说文》‘糂’重文作‘糣’,是其例证。各本并作大。”
0267

《老子》79_音韵_05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9_音韵_05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'和大怨,必有餘怨,焉可以為善?是以聖人執左契,而不以責於人。'怨【ǐwan】、怨【ǐwan】、善【zǐan】,皆為元部;人【nǐen】,真部。真部【en】和元部【an】皆為阳声韵,主要元音...
0327

《老子》49_09_校笺_03_王昶

<p>《老子》49_09_校笺_03_王昶</p>-齐物书舍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作‘為天下渾其心’。”
0457
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17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17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‘沖’,虚也,谓道以沖虚为用也。夫和气沖虚,故为道用。用生萬物,物被其功。论功则物疑其光大,语沖则道曾不盈满,而妙本深静,常为萬物之宗。”
0527
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5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5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不以取强’,各本‘不’下有‘敢’字。”
0517
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而不争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陈‘而’并作‘又’。”
0387

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9_古棣

<p>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9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王弼注是符合《老子》原意的。‘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’(九章),‘多藏必厚亡’(四十四章),故‘多藏’、‘金玉满堂’不为富;‘能守’、‘不亡’(即王弼说的‘不失’)才算富。可...
0306
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与今通行本勘校,傅奕本等古本有此句,而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范应元本等本皆捝“之能成大也”或“能成其大也”等半句,当应据帛书甲、乙本补正。
0476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歙’,王弼作‘’,河上作‘噏’,黄作‘翕’。”
0356
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15_高明

<p>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15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尋尋呵不可名也,復歸於无物’,乙本假‘命’字为‘名’。今本‘尋尋’二字作‘繩繩’,傅奕本及诸宋本‘繩繩’下多有‘兮’字,王弼本捝此字。‘尋尋’、‘繩繩’同音...
0526

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,惟“其”皆作“亓”。今从帛书本。道藏河上公本在“非其神不傷人”前有一“人”字,疑误脱“非其鬼不神,其神不傷”九字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张榜本、凌瀛初本、道藏...
0256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0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10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作‘泉’非也。此章淵、人为韵,宜作‘淵’。‘泉’字乃唐人避高祖讳,改‘淵’为‘泉’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‘故曰:魚不可脱於深淵;’王先慎曰:‘深字衍,唐讳淵改深,后人回改...
0336
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10_吴澄

<p>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10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注云:“曰‘鬼’曰‘神’,皆天地之气,名二而实一也。‘交’,皆也。天地之气不傷害人者,以聖人不傷害天地之气也。聖人不傷害天地之气者,以其简静而民气和平也。两者不相伤,皆由于聖人...
0406

《老子》63_05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3_05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今通行本“冬”作“終”,帛书甲、乙本释文、许抗生校注本、沙少海全译本、高明校注本等本皆校作“終”。其实,“冬”是“終”的古字,“終”是“冬”的今字。《说文》云:“冬,四时尽...
037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