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10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05_薛蕙

<p>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05_薛蕙</p>-齐物书舍
薛蕙云:“‘夫代司殺者殺,是謂代大匠斵’,‘夫’,一作‘而’,一无‘謂’字,一作‘夫司殺者,是大匠斵’。”
0297

《老子》42_音韵_02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42_音韵_02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惡,铎部;穀,屋部;铎屋合韵。物,物部;损,文部;物文通韵。故,鱼部;教,宵部;楚音鱼宵旁转而合韵。故、父,鱼部。
0587

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其唯道乎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、程并作‘唯有道者’。”
0267

《老子》02_06_校笺_05_张煦

<p>《老子》02_06_校笺_05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‘不去’,苏作‘弗去’。”
0347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欲’,贪也。‘亂’,紊也。《音辩》云:‘古本皆有民字。’不見有可贪之事物,则民心自然不紊亂矣。苏曰:‘見可欲,则民患于不得,而至于亂。’”
0297

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08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08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陆所谓‘下同’者,当泛指别章言。陆於别章‘惡’字,有不出音者,如二十章‘善之与惡’,是也。有出音者,如二十四章‘物或惡之’,是也。马氏不明陆氏‘下同’之意,擅谓经文应重...
0407

《老子》31_05_校笺_05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1_05_校笺_05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刘之说是也。《文子·微明篇》引作‘非君子之寳’。《文子·上仁篇》引曰:‘兵者,不祥之器,不得已而用之。’释慧皎《高僧传》的《八义解论》曰:‘兵者,不祥之器,不获已而用之...
0357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以上三句,前句“偏”,甲本假作“便”(上古“偏”為真部,“便”為元部,真元旁转而合韵,二字同韵,此為叠韵通假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后两句同此。乙本第一句与第三句皆同此,第二句“上...
0377

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所以不□”,句首损掩“知止”二字,句末损掩“殆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句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(宋)李荣本、林志坚本“止”作“之”,谓“知之所以不殆...
0497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14_王弼

<p>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14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川谷之與江海,非江海召之,不召不求而自歸者也。行道於天下者,不令而自均,不求而自得,故曰‘猶川谷之與江海’也。”
0527
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07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07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二四引作‘吾何以知天下其然哉?’无‘以此’二字。”
0327
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11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11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注云:“无爲,则清静,故人自化。好静,则得性,故人自正。”
0277
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04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04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作‘安于平太’。”
0277

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各復歸於其□□□”,损掩“根曰静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御注三本、景福本、邢玄本、楼正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司马光本...
0307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09_石田羊一郎

<p>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09_石田羊一郎</p>-齐物书舍
石田羊一郎云:“本无‘不’字,依义当有。太古无名之世聖人在上,无为而化,民戴而不知也。”
0257
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3_薛蕙

<p>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3_薛蕙</p>-齐物书舍
薛蕙云:“‘處上而民不重,處前而民不害’,‘民’一并作‘人’。”
0487
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2_姚鼐

<p>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2_姚鼐</p>-齐物书舍
姚鼐云:“使素樸无以巧利為,使絶學无以聖智仁義為,而民寡欲而无憂矣。末句不用韵,古本文字在其意不拘耳。不可以此别出之也,或当為‘无憂絶學’。”
0547

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胃神毋已需□恐歇”,损掩“將(简作将)”字;乙本作“神毋□□□恐歇”,缺损“已靈將”三字。“已”,从甲本校补,“靈將”,据王弼、傅奕本校补。毋,其他各本通作“无”...
0307
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10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10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此引古以结‘曲全’也。言自古有此‘曲全’之言,豈虚有此言而无实者哉?”
0417
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09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09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今譣帛书甲、乙本,进而证明俞氏所说通行本下“道者”二字衍文,诚是也。帛书甲、乙本句首有“故”字,高亨谓為“衍文,后人所益”,不确也。帛书本“而”字,各本均作“於”,“而”训...
0447
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9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9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於”为介词,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。应有“於”字。无“於”字者,当为省略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至柔者水也,至堅者金石也。水能贯堅入剛,无所不通。”
0437
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13_古棣

<p>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13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‘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’,是说有这么一个混融一体的东西,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着。这个东西,当然指的是道。‘混成’和《列子·天瑞篇》的‘渾沦’以及其他书中的‘渾沌’、‘混沌’...
0367
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15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15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范应元本作'天下莫不柔弱於水','莫',否定性无定代词,'不',否定副词,双重否定,实为肯定;'天下莫不柔弱於水',意谓:天下没有什么不比水柔弱的。这就等於说天下什么都比水柔弱,正...
0326
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3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咎莫憯於欲得’,‘憯’音惨,痛也。古本如此。”
0336
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3_裴学海

<p>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3_裴学海</p>-齐物书舍
裴学海云:“《老子》一章:‘玄之又玄’,‘之’犹‘而’也。《庄子·达生篇》:‘精而又精’,文例同此。”水海按:成玄英疏云:“夫遣之又遣,乃曰‘精之又精’。”是知“之”实犹“而”之义...
0496
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5_王弼

<p>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5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真散則百行出,殊类生,若器也。聖人因其分散,故為之立官長。以善為师,不善為资,移风易俗,復使歸於一也。”
0476
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去’,羌吕反。”水海按:“羌吕反”同《广韵》“羌举切”,今音qù,上古為溪纽鱼部【k*ǐa】;故此“去”之义,当為:除,除去,去掉。《广韵·语韵》:“去,除也。”《集韵·...
0756
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子孫以祭祀□□”,“祭”为“祭”之误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“祀”后损掩“不絶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同此句。今从乙本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此句作“子孫以其...
0296
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10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10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埏’、‘挻’义通,不必改字。《说文》‘挻,长也;从手从延。’《字林》‘挻,柔也,今字作揉。’朱骏声曰:‘凡柔和之物,引之使长,搏之使短,可折可合,可方可圆谓之挻。’王...
0546

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09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09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朱氏读‘正’为‘定’,是也。帛书乙本‘其无正’下有‘也’字,语意尤胜,今据补。此数语(指‘其无正也,正復為奇,善復為妖’)承上文而续申之,谓事物变化无定,有如正常者可变...
03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