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16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67_12_校笺_05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67_12_校笺_05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是謂入死門’,范同此,各本作‘死矣’。伦谓当从此。”水海按:马氏《老子核定文》即校订为“是謂入死門”。
0336

《老子》67_音韵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7_音韵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天下皆謂我大,大而不肖,夫唯不肖,故能大。若小,久矣其細也夫。”大【dāt】,定纽、月部;大【dāt】,定纽、月部;二字為韵。肖【sǐau】,心纽、宵部;肖【sǐau】,心纽、宵部...
0476
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5_易顺鼎

<p>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5_易顺鼎</p>-齐物书舍
易顺鼎云:“《礼记·曲礼》正义引:‘禮者忠信之薄,道德之華,争愚之始。’按所引‘道’下有‘德’字,‘愚’上有‘争’字。窃谓‘愚’尝作‘遇’,即《尚书·盘庚》‘暂遇奸宄’之‘遇’,又...
0316

《老子》21_04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21_04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恍兮惚兮,中有物兮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、程、邵并作‘恍兮惚,其中有物’。”
0446
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18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18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其”,代词,代“炊者”、“自視者”、“自見者”、“自伐者”、“自矜者”。“在道”,“在”,介词,用在动词“曰”前,表示动作、行为所涉及的对象,相当于“於(于)”,可译为“...
0366
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张松如说是。吴澄之注,很能说明问题,吴澄说:“‘奇’,不正也。使愚民常有畏死之心,而奇邪為惡者,吾得執而殺之,則人人知畏,孰敢為惡?然虽殺惡人,而人之敢為惡者不止,則是民愚...
0496
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11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11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夫民,国之本也。若政烦赋重,而民贫乏,则国本斯弊,弊则危矣。是以下民不足,由君上食用赋税太多,是以令其飢之尔。”
0406

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7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7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注云:“萬物皆以冲和之氣為本,而冲氣和柔守本者,当须谦卑柔弱,故王公至尊,而称孤、寡、不穀者,以谦柔為本故也。”
0356
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4_高明

<p>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4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甲本‘木强則恒’,乙本作‘木强則競’;王本作‘木强則兵’;世传今本多同傅奕本作‘木强則共’,唯黄茂材《老子解》作‘木强則折’……自黄茂材根据《列子》改订此文为‘木强則折’...
0506
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蒋、朱则释“戎馬”为“牸馬”、“牝馬”等;蒋谓“生於郊”为“驹犊生於战地”等。此释迂曲,亦不可通。 又,魏源引王弼注语:“天下有道,知足知止,无求於外,各修其内而已。故卻走...
0536

《老子》03_音韵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03_音韵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不上賢,使民不争。”賢【xien】,真部;争【tfen】,耕部。真部【en】 和耕部〔en】皆為阳声韵,其主要元音相同(而不属于对转),可以通转,故真耕合韵,賢、争押韵。“不貴難得之...
0266
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3_薛蕙

<p>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3_薛蕙</p>-齐物书舍
薛蕙云:“‘民莫之令,而自均’,‘民’一作‘人’。”
0356

《老子》56_03_校笺_0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6_03_校笺_0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许说是。又,“和其光,同其麈”:“和”(hé,户戈切),蕴和;“光”,光芒;“同”,混同,用如使动,“使···混同”;“塵”,麈土、塵垢,引申为塵俗;两“其”字,即“和”、...
0446
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12_陈鼓应

<p>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12_陈鼓应</p>-齐物书舍
陈鼓应云:“次解本‘伎’作‘知’,帛书甲本同。”
0406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5_焦竑

<p>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5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劌’,纂微作‘穢’,非。”
0496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5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5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按:《说文》:‘歙,缩鼻也。’有缩义,故與‘張’为对。···歙、翕、噏诸异体,均为通用之字。帛书乙本作‘將欲擒之,必古張之···’甲本‘擒’字讹作‘拾’。‘擒’字当亦‘...
0616

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4_张煦

<p>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4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天下之’三字。”
0316

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6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6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‘各復’,李约本作‘皆復各’。‘復歸’之‘復’,与上文‘觀其復’之‘復’,用法不同。上为名词,此为状词。故不能謂‘復’、‘歸’相同,而可以任意省去其一也。二十八章:‘復...
0426

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11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11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成”。《吕览》亦有“九成之台”之说。“九成”,即极高之义,后即成為一个固定词语。汉马融《长笛赋》云:“托九成之孤岑兮,临萬仞之石磎。”谢朓《观朝雨》云:“...
0376

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10_王弼

<p>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10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甚美之名,生于大恶,所谓美恶同门。若六親自和,國家自治,则孝慈、忠臣不知其所在矣。鱼相忘于江湖之道,则相濡之德生也。”
0426
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7_吕惠卿

<p>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7_吕惠卿</p>-齐物书舍
吕惠卿云:“我有三寳,保而持之。一曰慈,二曰儉,三曰不敢為天下先。此皆特人之所难持者也。何哉?人不能无我而不事,故勇而不能慈,广而不能俭,先而不能后,则无我不争,乃其所以能保此三實...
0336

《老子》71_03_校笺_09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71_03_校笺_09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韩非《喻老》,以‘病病’作‘不病’,王先慎注曰:‘此谓不以为病,故能除病’,显然已非老旨。俞樾、刘师培皆据韩以改老,错了。如依《御览》所引来演推,此章全文当作‘知不知,...
0646

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12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12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王弼本作‘无狎’,河上、景龙、敦煌本均作‘狹’。作‘狹’是也。”
0536
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无有入於无間’,李:‘間’去声,言道体混然,曾无間隙。”
0376
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03_范文元

<p>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03_范文元</p>-齐物书舍
范文元云:“‘是以君子終日行,不蘺輜重’,‘蘺’,去声。‘重’,去声。君子,成德之名。輜,庫車也。《字林》:‘载衣物車,前后皆蔽,若今庫車。’重者,车所载之物也。”
0306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3_张煦

<p>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3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'葛无'而莫之能行'五字,赵无'之'字,吕无'而'、'之'二字。'
0256

《老子》46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46_音韵_05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道、道,幽部,郊,宵部,幽宵合韵。欲、足,屋部,得,职部,足、足,屋部,屋职合韵。
0306

《老子》79_01_校笺_09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9_01_校笺_09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高亨所解第二说、第三说皆以他本经文为据,所解者并非《老子》原经文,故不取。此三句意谓:既然已经产生大怨,再来进行调和这些大怨,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怨恨的问题的,所以必然有餘怨...
0586

《老子》49_04_校笺_07_张煦

<p>《老子》49_04_校笺_07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‘得善矣’,林及《御览》七十六引同此。各本作‘德善’,惟葛、赵亦有‘矣’字。下‘得信矣’同。”
0516
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05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05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景福本亦作‘溪’,景龙本作‘蹊’,敦煌本作‘奚’,下并同。”
05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