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23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40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0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;乙本缺一“生”字,今据通行本校补。
0309
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喻老》‘是以’作‘故曰’。白、张嗣成、张之象、臧疏‘君子’并作‘聖人’,各本及《韩非子》引同此(作‘君子’)。成疏曰:‘言君子達人終日行化。’则成亦作‘君...
03014
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09_刘师培

<p>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09_刘师培</p>-齐物书舍
刘师培云:“‘寵為下’三字,当从河上本作‘辱為下’。”
03013
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12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12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理天下之聖人,布德施惠,淳风偃化,物遂生成,法道忘功,不自為尊大,故能成其光大之业尔。”
0309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8_古棣

<p>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8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‘翕’,河上公注本作‘噏’,帛书乙本作‘擒’(甲本作‘拾’,系抄误),河上公古本(古棣指王羲之本)作‘翕’。《说文》未收‘翕’字。‘翕’乃古字。许书有些古字未收,如许书无...
03011
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04_彭耜

<p>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04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柢’,纂徽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达真、陈、清源、黄并作‘蔕’。”
03013

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2_河上公

<p>《老子》42_01_校笺_02_河上公</p>-齐物书舍
河上公注云:“‘道生一’,道始所生者,一也。”
03013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5_许抗生

<p>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5_许抗生</p>-齐物书舍
许抗生云:“‘關籥’,甲本作‘阐籥’,乙本作‘關籥’,傅奕本作‘關键’。吴澄说:‘關鍵,拒門木也。横曰關,竖曰鍵。’‘閳’、‘關’义同。‘籥’与‘鑰’同。‘籥’有閉之义,以鎖鎖之叫...
03011
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8_王昶

<p>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8_王昶</p>-齐物书舍
王昶云:“易州、开元御注本无‘之’字,六句皆然。”
03011
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12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12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能含容应物,乃公正无私,无私则天下歸往,是謂王矣。”
03014

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04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04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成’字,古本。凡事从小成大,由近至远。有為者敗其自然,執着者丧其本真,故私欲自无而有,从微至著,去道日远,以召祸亂也。”
0308
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6_焦竑

<p>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6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寂若无所止’,一作‘飄兮似无所止’;一作‘飂兮若无止’;一作‘飂兮若无所止’。”水海按:焦本经文作“寂兮似无所止”,而《考异》校注作“寂若无所止”。
03010
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12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12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晚近解老诸家,常常引此章据以证明:在认识论上,老子是彻头彻尾的先验论者。表面看,这判断是有理的,实际上却并不确切。‘不出於户,以知天下;不窥於牖,以知天道;其出彌遠,其...
03012

《老子》52_03_校笺_08_詹剑峰

<p>《老子》52_03_校笺_08_詹剑峰</p>-齐物书舍
詹剑峰云:“‘天下有始,可以為天下母。既得其母,以知其子;既知其子,復守其母。’认為道与萬物同乎母之与子,遂认為‘道’之‘生’有男女生殖的意味。老实说,这是一种误解。《老子》书中的...
0307
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全损。乙本作“□□盗□”,“盗”字前损掩“是謂”二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;句末一字,仅残存右部“木”旁,或是从木于声之字,或是“李”字之坏写。今从《韩非子·解老》校补...
0305
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05_毕沅

<p>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05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作‘人多伎巧,奇物滋起’。司马光‘伎’作‘利’。”按:宋刊河上公本作“伎巧”,而道藏河上公本则作“技巧”矣。
03010

《老子》14_06_校笺_09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14_06_校笺_09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曒’,河、王、傅、范并作‘皦’,敦煌丙本作‘皎’。毕沅曰‘皦或作曒,从日者非也’,按毕说非是。辨见一章‘常有,欲以观其徼’句下。”
03015

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4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4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帛书甲本作‘故慎終若始’,下句‘則’后三字损掩;乙本作‘故曰:慎終若始,則无敗事矣’。诸通行本俱作‘慎終如始,則无敗事’,无‘故曰’或‘故’字。今从帛书乙本,著录‘故曰...
03015

《老子》39_02_校笺_03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39_02_校笺_03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寧’字,《绩语堂碑录》因避清帝讳改为‘甯’。今据原碑文改正,下同。”
0309

《老子》43_音韵_01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43_音韵_01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江有诰韵读谓无韵。高本汉、奚侗谓:堅、間为韵。
0305
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08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08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敦煌本与此石(景龙碑)同(作‘知’)。”
03015

《老子》29_03_校笺_06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29_03_校笺_06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為者敗之’二句,又见第六十四章。《鹖冠子·备知篇》曰:‘故為者敗之,治者乱之;’当亦本此。”
0307
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11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11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孙义较长。‘塞’当作‘’。《说文》曰:‘窒也。’今通用‘塞’。‘闭其門’,易州,馆本‘閉’作‘閇’。‘勤’借为‘瘽’,《说文》曰:‘病也。’”
0308
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10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10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强本引成疏经文;‘衆人皆有餘,我獨若遣;’是成本无‘而’字。”
03012

《老子》72_04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72_04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見’,陆:贤遍切;李:显也。”
03014
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15_肖天石

<p>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15_肖天石</p>-齐物书舍
肖天石云:“圣人虚心若谷,涵盖天地,无所不容,无所不应,所以致虚极,而守上德不德也。圣人纯白素朴,性天全真,一尘不染,而能含垢若污,不与世知,所以‘知其白,守其黑’,而致天下之大白...
0309
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5_毕沅

<p>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5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‘夫惟无以生為貴者,是賢於貴生也’,河上、王弼无上‘貴’字,无‘也’字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‘也’作‘焉’。”
03011
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李道纯本“昆”作“混”,“地”作“而”,谓“有物混成,先天而生”。其他诸本皆作“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”。
03010
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“雖(简作虽)”假作“唯”(上古二字皆為微部),“則昭”二字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邢...
03014
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11_吴承仕

<p>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11_吴承仕</p>-齐物书舍
吴承仕云:“‘朘’与‘脽’近,《说文》‘脽,臀也,尻也。’‘朘’、‘脽’、‘’声近义同,皆以后竅之名移称前竅耳。夋声谆部,谆真旁转最近,故《老子》借‘全’为‘朘’。《宦者传论》:‘...
03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