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14_04_校笺_05_高明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6_武内义雄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、馆本、罗卷及《弘明集》六释慧通《驳顾道士夷夏论》并作‘學父’。成疏曰:‘將為學道之先,父亦本也’。是成亦作‘學父’。臧疏引顾欢曰:‘其斅學之本父也’,则顾本作‘斅’...
《老子》45_06_校笺_05_吴澄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寇(前句末)有‘兵争’二字。按:《广雅·释诂三》:‘取,為也。’《国语》:‘疾不可為也。’韦解:‘為,治也。’是取与為通,為与治通;故四十八章河上公注:‘取,治也。’‘...
《老子》54_09_校笺_07_顾广圻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4_毕沅
《老子》15_音韵_06_本章韵读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其次畏之,其下母之”,“母”为“侮”之假借(“母”,明纽之部;侮,明纽侯部;二字可双声假借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乙本同甲本,唯“其”作“亓”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...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9_王先慎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14_唐玄宗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1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故致數車无車’,两‘車’字,法京敦乙本上之‘車’作‘與’,下之‘車’作‘譽’,与苏灵芝御注本同。范应元曰:王弼同古本,河上公作‘數車无車’。今案:诸王本作‘輿’,道藏...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范、经幢同此(有‘者’),各本无‘者’,下同。‘徹’字,陆同此,各本作‘轍’。‘迹’字,陆、寇及《意林》引、《文选·闲居赋》注引作‘跡’,各本及《文选·酒德颂》注引...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11_马叙伦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06_严可均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7_俞樾
俞樾云:“河上公本作‘何謂寵辱?辱為下’。注曰:‘辱為下贱。’疑有夺误。当云:‘何謂寵辱若驚?寵為上,辱為下。’河上公作注时上句未夺,亦必有注,当与‘辱為下贱’对文成义,传写者失上...
《老子》13_05_校笺_04_张煦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2_焦竑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7_焦竑
《老子》73_述评
笔记:「器官,进行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,来源于气…」
机体的脏腑、经络等组织器官,进行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,来源于气、血、津液;它的生成和代谢,又依赖于脏腑、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。因此,无论在生理还是病理方面,气、血、津液和脏...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6_严可均
《老子》64_音韵_07_水海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21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顺則吉、逆則凶,‘不言而善應’也。处下则物自归。垂象而见吉凶,先事而设诚,安而不忘危,未兆而謀之,故曰‘繟然而善謀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74_04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恒”,因后人避汉讳而改作“常”,经文中已屡见。此‘常’是讳借,非本字,則与金文无涉也。于省吾说非是。又,他本“者”后有“殺”字,乃衍文也,马说是。又,有“...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4_焦竑
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8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有力即可以勝人,没有极坚强的克制力却不能自勝。不能冲破私心杂念重围,如何謂强!故有当大敌而常勝,临着糖衣炮弹便倒下的,正在于但能勝人,不能自勝。”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奇’,异也。兵以禁乱除暴不得已而用之,不可以为常也。运筹于帷幄之中,决胜于千里之外,以奇异之谋也。然而,以正治國,以奇用兵,不若以大道无事而取天下也。”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前句作“民多利器”,“民”则为“人”字之误,后句同此,唯“昏”作“昬”;乙本前句同甲本,后句损掩“而國家兹”四字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、道藏傅...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