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28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10_劳健

<p>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10_劳健</p>-齐物书舍
劳健云:“景龙作‘深乎萬物宗’,当是唐人避讳改‘淵’作‘深’。”
02814
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08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08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此二句的‘言多’作‘多言’。按:‘數’,借為‘速’。《礼记·曾子问》:‘不知其已之迟數。’注:‘數读為速。’《庄子·人间世篇》‘以為棺椁则速腐’,崔...
0286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17_王弼

<p>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17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言大道荡然正平,而民犹尚舍之而不由,好从邪徑,况复施为以塞大道之中乎?故曰‘大道甚夷,而民好徑’。”
02814
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10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10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注云:“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,此明盈难久持也。”
0287

《老子》31_12_校笺_08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31_12_校笺_08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‘殺人衆,以悲哀涖之’,按:河上、王弼本作‘殺人之衆’,他本或作‘殺人衆多’,皆非。又误‘涖’為‘泣’。今并依帛书甲、乙本写正。”
02811
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06_张煦

<p>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06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葛‘知’作‘自’。”
02815
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9_王先慎

<p>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9_王先慎</p>-齐物书舍
王先慎云:“《说文》无‘耀’字,河上公作‘曜’,傅本作‘耀’。李约本作‘方而不割,直而不肆,光而不耀,廉而不劌’,与各本全异,误倒。”
02815

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07_张煦

<p>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07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开元、林‘客’作‘容’。吕等作‘儼兮其若容’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66_07_校笺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6_07_校笺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天下”,此為定语中心词及其前面的结构助词“之”省略了,这个定中结构為“天下之人”。唐玄宗疏文即谓“故天下之人莫能與聖人争”。“莫”,否定性不定代词,可译为“没有人”、“没...
0287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夷道若纇’,‘纇’,雷对反,简文云之也:河上作‘類’,一本作‘纇’。”
02815

《老子》40_01_校笺_04_钱钟书

<p>《老子》40_01_校笺_04_钱钟书</p>-齐物书舍
钱钟书云:“‘反’有两义。一者,正反之反,违反也;二者,往反(返)之反,回反(返)也。《中庸》:‘生于今之世,反古之道,如此者栽及其身者也’,郑玄注:‘谓不知今王之新政可从’;《汉...
02813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3_毕沅

<p>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3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希’。”
02813

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;乙本损掩。今从甲本。景龙本“孰”作“熟”,谓“得與亡熟病?”李道纯本、张嗣成本“亡”作“失”,谓“得與失孰病?”其他诸本与《韩诗外传》引并同帛书甲本。
0287
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04_刘师培

<p>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04_刘师培</p>-齐物书舍
刘师培云:“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作‘以為天下谿’,则古本似有‘以’字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09_古棣

<p>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09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皆有‘亦’字,河上公古本(指王羲之本)、王弼本及其他通行本皆无‘亦’字。按:《老子》是诗,以诗求之,‘亦’字不应有,无‘亦’不害其义,有之于诗而言则为赘词。”
0287

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02_道德真经集注

<p>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02_道德真经集注</p>-齐物书舍
《道德真经集注》云:“明皇、王弼二本‘正’下有‘邪’字。”水海按:是知道藏集注本的作者所见王弼本“正”下“也”作“邪”。
02811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4_薛蕙

<p>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4_薛蕙</p>-齐物书舍
薛蕙云:“‘故能敝不新成’,‘故’一作‘是以’,一作‘是以能敝復成’。‘敝’,缺者。至人之所贵新成者,世俗之所贵,惟不欲盈,故能守其敝缺,而不愿為新成也。”
0285

《老子》64_15_校笺_04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64_15_校笺_04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以輔’,各本及《文选·鹦鹉赋、鹪鹩赋》注引同此。‘以’字涉上文而衍。‘輔’疑為‘順’字之讹。《贾子·道术篇》‘行歸而過谓之順’,此‘順’字义同。‘恃’亦‘顺’讹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10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10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‘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,以其善下之’,按:“傅、赵本‘之’下有‘也’字,《御览·地部、皇王部》引同。唯《地部》引无‘之’字,高翻本同。柰卷本作‘以其善下之故’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3_张煦

<p>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3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赵‘誠’上有‘故’字。”
0285
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08_石田羊一郎

<p>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08_石田羊一郎</p>-齐物书舍
石田羊一郎云:''天下'下当依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补'之物'二字。'
0288
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4_彭耜

<p>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4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私邪’,李‘邪’,以遮切,语助。”
02812
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5_毕沅

<p>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5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‘能无以知’,河上公作‘能无以為’,王弼作‘能无知’。”水海按:宋刊河上公本、敦煌唐写本S四七七《老子道经河上公章句》作“能无知”,道藏河上公本作“能无為”,无“以”字。...
0286
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4_毕沅

<p>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4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河上‘苟’作‘及’,无‘乎’字,王弼同。”
02814
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9_张煦

<p>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9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作‘則可以寄天下’、‘則可以託天下’。林、苏、葛作‘則可寄於天下’、‘乃可以託於天下’。赵作‘若可寄天下’、‘若可託天下’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61_06_校笺_02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61_06_校笺_02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御注下句作‘或下而聚’,河上、王弼、高翻作‘而取’。”
02810
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7_高亨

<p>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7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‘味无味’当作‘知无知’。盖古文‘知’字或有作‘呋’者,反文也。‘呋’、‘味’形近,故讹作‘味’耳。‘為无為’者,以‘无為’為為也;‘事无事’者,以‘无事’為事也;‘知无...
0287
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04_焦竑

<p>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04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荒兮其未央哉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作‘莽其未央’。古本无‘哉’。‘荒’,广远也。”
02813
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6_武内义雄

<p>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6_武内义雄</p>-齐物书舍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、景三本‘與’作‘争’。按:此‘争’字與下‘不争之德’相对,作‘争’是也。”
0285

《老子》70_01_校笺_03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70_01_校笺_03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作‘其易行’。譣弼注曰:‘可不出户窥牖而知,故曰:甚易知也。无为而成,故曰:甚易行也。’盖王亦同此。”
02810